专栏名称: 天涯社区
【天涯社区】唯一官方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明天开工!是时候刷新自己了 ·  22 小时前  
昆明警方发布  ·  假期余额不足?昆明公安免费赠送“大礼包”! ·  昨天  
昆明警方发布  ·  假期余额不足?昆明公安免费赠送“大礼包”! ·  昨天  
半岛晨报  ·  大S徐熙媛离世!年仅48岁 ·  2 天前  
新华社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2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女演员表演中突发意外,官方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涯社区

她师从名家享誉海外,旅美50年毅然归国,将自己画成一座桥

天涯社区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29 15:50

正文

▲ 点击上方关注“天涯那些事儿”

遨游涯叔江湖

师从名家 融贯中西

享誉海外 荣归故里

不忘使命 请观“活水”


开幕式及艺术沙龙时间: 10月1日15:00--18:00

画展时间:2017年10月1日—11月25日

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皇后棕酒店1层艺术·品鉴沙龙



上世纪三十年代,无锡。


在军统工作的张我佛回到南门二下塘的家里,发现隔壁那一片桑园被人买下,盖了两层楼洋房,楼面朝南,冬暖夏凉,房子的格局也很好。


新房主人是交通界宿耆、毕业于南洋大学铁道管理科的华寿嵩先生,人很和气,交友广阔,搬家时请四邻,张我佛前去参观,看见屋内挂了当代名人的字画,很够气派。


华先生的女儿华之宁,当年还是几岁大的小娃娃。在这样殷实和睦、热爱书画的家庭长大,奠定了她的美学基础,也给她一生注入了“活水”。即使身处战乱中国,华之宁的童年依然充实。70多年后,她还记得那时每天一放学便跑去运河边玩耍、“打水漂”的日子。


江南枕河人家的生活,大人在河边洗衣、淘米的画面历历在目。


▲ 无锡南门古运河


1947年,15岁的华之宁随父母漂过一湾海峡,去了台湾,拜入近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黄君璧门下,在白云堂用了七年时间研习传统山水画,练就了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早年代表作一派黄家气象。


▲ 黄君璧先生


后来,华之宁还受教于落笔不凡的女画家吴咏香,学习花鸟画。而她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读期间,教写生的是林玉山先生,教素描的是孙多慈先生和朱德群先生,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在法国画坛,朱德群素有“二十世纪的唐宋画家”之称,被西方现代绘画史家誉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西方绘画的浓烈融汇得最成功的画家”。但与朱德群作品的明快绚烂不同,华之宁的作品很少用纯色,显得低调静沉。


华之宁笑言:“当时跟随朱德群先生学画时,因为常常最后一个到,总是坐在一个绘画对象最背光的角度,暗部色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我的用色。”


▲ 朱德群先生在画室创作


1956年,华之宁大学毕业,随夫飘过太平洋,去到美国费城艺术学院深造,这一去便是半个世纪。东西方美学迥异的冲撞中,她的绘画风格迎来了第一次变革。


早期的她,作品以写意山水画为主,远山、树木、云朵、流水皆可入画,色调以黑白为主。“1957年美国的学院画都还很具象,芥子园画谱与纽约山峦大有出入,写生时,我会任意把纸头揉皱,再把颜色倒上去,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山石效果。此后,想法逐渐主导创作过程,我开始使用‘极端’的颜色,越来越趋向于抽象的表达方式。”华之宁说。


▲ 华之宁作品《阳光正好》


▲ 华之宁作品《乱中有序》


国画的笔触融汇西方的色彩与线条,效果如蚕蛹蜕茧成蝶,绚烂肆意,引人遐想,业内前辈们的肯定纷至沓来。


1979年,张大千出席华之宁在美国的画展时,对她的大胆创新给予了极大肯定:“华之宁探索出一条中西融会贯通的新道路,要追求下去!”朱德群更是赞叹她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之路。



身在他乡,尤为眷恋故国,1983年机会终于来到。应北京市政协的邀请,华之宁第一次回国,在香山书画院举办了个人国内第一场画展,吴冠中、范曾等人前往助阵,华之宁天马行空、宁静致远、色彩古雅、笔触技法变幻多端的画法,一度引起国内圈内人士的热议。


那一年,她在北京友谊商店看见一件旗袍,做工和颜色非常美妙,就买了下来,一直保留至今。在今年的华之宁先生艺术回顾巡展“活水”开幕式现场,她还特地穿着那件旗袍为观众致辞。


▲ 华之宁(左)与画家吴冠中


当荣誉纷至沓来,她却敏锐探查到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问题。“似乎在国外,谈起中国文化,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往往是中国烹饪、中国美食,而对中国艺术,很多人还并不了解,对中国画更是表示‘看不懂’、‘欣赏不来’。”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994年华之宁在美国创建了纽约州中国文化协会,在纽约州罗勃森博物馆经常性举办京剧赏析、结绳、折纸等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活动,还邀请华裔女画家简文舒等给绘画爱好者作示范。


她自觉担负起促进中西文化互动交流的使命,帮助从国内来美留学的同胞,更教授西方人理解中国画的韵味及东方思想的精髓。


扛起更多责任,她的画风也迎来了新的突破。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华之宁画作进入豪放佳境,意向性、抽象性并举,水墨冲撞,势如惊涛拍岸,色块晕染又如气吞山河。



那次回国办展深深触动了她的怀乡之情。2004年之后,华之宁先后三次向无锡博物院捐赠了自己最珍爱的120多幅代表作,这对丰富无锡博物院院藏、研究锡邑画家的艺术风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久居海外,心里始终有一种无法释怀的漂泊感。”华之宁说。


2009年带着落叶归根的情愫,她告别美国的4个儿子,定居无锡。“活水”系列就是她这段时间在无锡开始创作的。“活水的灵感来自太湖和惠山天下第二泉。要通过艺术语言,让全球的人们了解太湖,喜欢无锡。”



“湖光山色系列”也是华之宁回无锡定居后在太湖边漫步时的有感而发,其中居然还画到被视为公害的蓝藻,绿得可爱,把丑的东西画出了美感,也透出画家对现实的关切。



北七房小学是华之宁父亲华寿嵩先生的母校。2009年华之宁和二哥华之星拿出10万元,在该校设立了“华寿嵩奖学金”。2012年,华之宁又来到了前洲中心小学,拿出了20万,设立了“华大昌奖学金”。这些年来,一批批优秀学生获此奖励。


坚持在自己画室作画的华之宁,感染了其他年长的退休画家们,大家都开始活跃起来,一起画画。


2012年,她的“粉丝们”在无锡市成立了“之宁中西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她担任名誉会长,而会员的年龄跨度极宽,为20岁至80岁,现有无锡画家会员30多人。协会创办六年来,除了邀请美国画家来华联合办展外,协会还争取让更多无锡画家去美国办展交流。


曾有人特别就“绿色”的调配和使用请教华之宁,在她看来,在一张画上表现绿色的难度极大,多一分太艳丽,少一点又太暗淡。华之宁除了教她怎样调色之外,还特别告诉她,要根据自己要想表达的情感来用色,不必拘泥于成例。


▲ 指点后辈


如今,罹患癌症的华之宁已经在美国接受了一年多的化疗,但对于绘画,她依然心如赤子,不断突破创新。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阮江华曾感叹道:“华之宁先生80岁高龄了,在画法和理念方面还是如此之新,难能可贵。”



无锡市美协主席梁元认为,华之宁与旅美著名无锡画家程及有一个共同特点——“用水非常通灵”。“程及的水粉画和华之宁的大泼彩、泼墨,想要画好,都离不开对水分控制。”


“活水是生命的源泉,创作的源泉。”对水的痴迷,华之宁屡有提及,她说:“是水成全了我。我想要表达的,是在这混沌的世界里,分离出信仰的安静和多元。”



如今,华之宁《活水》作品巡回展即将来到第二站海南,作为承办方之一,坚守人文阵地的天涯社区将在国庆当天邀请中外著名艺术家到场,除了从海南辐射至全球的直播互动外,还将邀请名家入驻天涯社区,打破时空局限,开启艺术的互联网时代,感受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诚邀大家前来“《天涯共此时》中西方文化艺术沙龙,暨华之宁《活水》作品回顾展,在华之宁先生的画作中徜徉国庆节!


开幕式及艺术沙龙时间: 10月1日15:00--18:00

画展时间:2017年10月1日—11月25日

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皇后棕酒店1层艺术·品鉴沙龙



➤ 艺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拉近艺术家与观众的距离,艺术进入互联网时代。


➤ 中外艺术家现场沙龙,从海南辐射至全球的在线互动,《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2017中西艺术文化沙龙,邀请中外著名艺术家到场,打破国界与空间的局限,感受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 收藏及捐赠,画展期间多数作品将捐献给中国美术馆典藏,以表达华之宁女士对祖国的热爱。


主办单位:天涯区人民政府

指导单位: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承办单位:三亚天涯区旅游文体局、 天涯社区、海南木舍耕读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天涯区人才服务中心、天涯区候鸟党支部、海南天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海南在线、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


跟朋友分享本帖,不亦乐乎

扫描二维码,关注天涯官方账号“天涯那些事儿”

遨游涯叔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