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彩霞
————
几天前新京报微博爆出一条短消息,说南京秦淮区某便利店出现“电费零食”,不能吃却被抢购一空!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好奇者想一探究竟,搞明白后点赞无数、转发无数,直致引爆朋友圈!
有南京当地的消费观察者立刻找到了那家便利店,并将详情公之于众——走进店里,立刻看到 “电费零食”:电费薯片、电费瓜子、电费话梅......各种各样长成网红爆款模样的零食包。打开这些零食的包装袋,发现里面并没有零食,只有一句来自陌生长者人生感悟的话语:“遇事情了,千万别胡思乱想,十年后,你根本想不起来这事”,“吃饭,喝水,穿衣,爱一个人。一生,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好吧,这其实是南京罗森推出、由一位95后大学生特制的一款 “特殊零食”:顾客只要扫一扫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并付钱,就能够帮助等待捐助电费的老人:他们也许腿脚不方便,缴电费很困难;他们也许家庭贫困,根本无法负担电费;他们也许远离缴费点,缴费过程变得难上加难......没有“定价”,给多少钱都可以。
这款 “特殊零食”意外走红!当天,货架被清空,121包零食被72人买单!
笔者看到这则消息瞬间被打动。
一、
为南京罗森点个大大的赞。
这一举动够暖!零售企业和零售人与老百姓离得最近,传递爱是最方便的,也是最可以让爱直抵人心的。
二、
别怀疑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也别怀疑消费者的境界。
天气冷了,人心不冷。“电费零食”,既不是电费,也不是零食,是爱,是励志,是正能量,是暖。正如不知名的高人所言:暖哭你的,是一抹心底爱刚好被点燃。
三、
赞叹罗森的睿智。
笔者似乎看到了日本零售业的经营理念: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怎么服务大众放在首位。虽然终极目的都是盈利,但为什么日本零售业的服务做得那么极致,而我们学了那么多年却依然差得很远?差就差在了理念上。
我们的商家,在赚钱这个问题上总是显得急吼吼的,很多人四处参会、走访、学习,总是对“什么商品卖得最快”、“什么促销手段让商品大卖”、“怎么能把价格加到不能再加”之类最感兴趣,而对服务等软实力的建设,内心深处没那么看重。即使感觉不讲服务实在不行了,学来的招式也是皮不沾肉,没有由内而外的那份真诚。
四、
零售人从来不缺爱心,只是需要唤醒。
某零售号转发了这条消息,结果,留言区几乎全是零售人毫不犹豫的接力:见福、京东、美宜佳,东莞、顺德、山东、湖北等等。这让人暖上加暖,谁说秋将逝、冬将至?只是,笔者忍不住想提醒一句:做公益一定要内心单纯一些。
五、
除了代缴电费,还有别的可做。
重要的是传递爱,不是缴电费,或者说,不只是缴电费。不一定非要照猫画虎,却一定要有爱。某种程度上讲,经营虽然是商业活动,但也有境界分层,最高境界是首先传递爱,让生意在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之中完成。
罗森打的是感情牌,很好。
这让笔者想起了北京一家餐饮企业的独特做法,虽是餐馆,但第一张牌打的不是菜品,他们的融合菜做得很精致,但口味很大众,没有什么毛病,也不算有太大亮点。他们的第一张牌打的是情感。
举个实例,一对年近半百的夫妇订了宴席准备庆贺结婚纪念日,丈夫在餐厅工作人员的策划下,先期做了很多准备,从恋爱到结婚生子的老照片、录制视频表白、鲜花、蛋糕等等。待宴席当天,妻子在丈夫的陪伴下走进包间,看到到处是两人不同时期的合影,圆桌中心的沙盘写着两人的名字,偌大的电子屏写着祝贺的话语,激动得不知所措。开席没多久,一桌子亲朋好友突然放下筷子,安静下来,事先录制的视频开始播放,听到丈夫从未有过的深情表白,妻子再也控制不住,哭得一塌糊涂,激动得与丈夫相拥。相信最终的结果是:这顿饭吃什么了他们未必记得了,但场景的难忘却是肯定的,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靠情感牌,这家餐厅做的几十种宴席都很成功,订桌排序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这个故事虽说和“电费零食”不是同类型的事,但异曲同工,本质上都是传递爱。
六、南京罗森的爆燃效果,定会引起业界效仿。
建议动动脑子,不要一窝蜂都做“电费”“零食”啥的。说到底,一看理念,二看脑洞。理念有多到位、多超前、多有境界,脑洞就多开、多广、多大。
“电费零食”这个燃点中,也有不和谐音不时出现,如有人说这些钱不定最后到了谁手里,质疑活动的真实性;也有人吐槽为什么那么多老人缴电费不方便,到底是哪方责任等等。暖就是暖,感动就是感动,别太矫情,否则你连感动都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