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A股市场有两个行业属于“大众情人”。一个是券商,周期性强,很多人喜欢熊市低价囤一点等牛市来了高价卖出赚一笔;另一个是医药,人们坚信不管以后社会如何发展变化,生病了总是要吃药的。
关于券商股,我们已经写过专篇(点击链接查看:
深度研报,券商股还值得布局吗
)。今晚,和大家聊聊医药股。
一、买医药股的一个重要逻辑是,我们将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会增加对医药的需求,这样药企就能赚更多的钱。到底是不是?
我们通过研究日本的情况
,
发现
人口老龄化和药企的盛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上图是一张日本的国民医疗费和药品生产额的对比图
。
从中可以很清楚看到,
1985年以来,日本的国民医疗费用一直在保持高速增长,但药品生产额却几乎保持不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
是药品的价格在快速下降。
1984年,日本开始进行质量一致性再评价(
目前我们国内也在进行
轰轰烈烈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此后,日本每两年进行一次由政府主导的药品定价会议,每次药品的降价幅度,基本保持在
4-10%之间,平均在7%左右,这就使得日本药企的
收入没有跟随
医药的使用量
大幅增加
。
所以,
之前看到很多券商高喊药企的黄金十年即将到来,但基于日本的情况,
单凭人口老龄化这条是不成立的。
二、结合需求、供给和监管等
3大要素,推演下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决定商品价格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需求和供给,另外药品属于特殊行业,还要充分考虑监管的影响。
医药行业
的需求是
患者
,
供给是
药企
(
厂家
),
监管的话,我们把医保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大致
如下图:
如图所示,因为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病患的数量越来越多,药品需求方面无疑是有巨大增长潜力的。而且除了数量的需求增长,还伴随着质量的消费升级,只要药效更好,相对较高的药价也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
这
一点,
从现在很多患者挂号只挂专家号,吃药只吃进口药的行为中可以
感受到
。
所以,
只看需求的话,未来的医药行业
还是很不错的
。
而说到供给,不得不结合监管和医保一起说,因为必须考虑无形调控的手。
目前我国一共有三个监管机构:药监局,卫计委和医保局。
简单地说
,药监局管质量,卫计委管流通终端,医保局管价格。
监管目前大致在做以下几件事:
1.
医保控费
。
这是
当前医药环境变革的大背景
。
医保基金入不敷出,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医保控费。
此外,叠加医保名录也在发生变化,主要产品是
不是
进入医保名录,很有可能影响药企的销量。
2.
一致性评价
。
过去批准上市的药品
,
没有要求仿制药(原研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可以仿造生产,这种生产出来的叫仿制药)与原研药临床上的质量一致,现在有这个强制性要求了。相当于提高了仿制药的门槛。
3.
两票制
。
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
“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从而达到降低药品价格,节约患者支出,降低医保支付的目的。
4.
药品带量采购
。
以往的药品招标,只招标价格,没有
规定
数量,中标企业还需要进医院做工作来促进药品使用
。
而
实行
带量采购
后,
在招标的时候
医院
就
要
承诺药品的销量,并且保证在
8
-
15个月之内用完
(
按要求
10 月中旬就要出结果,
目前只在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沈阳、大连、厦门、成都、西
安这
11个城市试行,
中标企业获得该品种在
11个城市大约60
-
70%的市场份额
)
。
药品带量采购前一段时间对医药行业造成暴击,很多人认为它会带来药企估值中枢的下移,因为如果想获得较大市场份额,药企不得不降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削薄利润
。
但是,降价归降价,药企中间代理环节的成本(渠道成本)也同时降低了,所以倒不一定会影响药企的净利润。
综合以上
4点:
医保控费和药品带量采购意味着买方越来越强势,药企开始
“被欺负”
;
一致性评价带来的供给侧改革
,
将淘汰一批中小企业
;
好在,通过两票制可以从中间代理环节那里节约一点成本。
这些,是我们分析医药行业、医药公司需要充分考虑的地方。
因此,
我们
认为
:
医药行业既不会
仅仅因为人口老龄化,就成为
很多券商预期的那样遍地黄金
;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