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中英低碳建筑整体性能研究”(
TOP
)项目研讨会于
4
月
26
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举行。伦敦大学学院环境设计与工程研究所主任
Michael Davies
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建筑院郝军副院长,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绿色建筑所所长焦舰,奥雅纳、太古地产、万达、中粮置地、中冶置地等专家,以及来自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知名设计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共同聚焦低碳绿色建筑的理论、政策研究与实践进展。
建筑学院庄惟敏院长在致辞中引用了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发言,强调了绿色低碳建筑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庄院长肯定了中英双方研究团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指出:希望通过这种跨越国界、跨越行业的讨论、交流,促使中英两国互相学习,共同推动两国低碳建筑的研究和发展。
英方研究团队的负责人
Davies
教授介绍了“中英低碳建筑整体性能研究”这一课题的背景、研究方法和目前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Davies
教授提到:在推动绿色低碳建筑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预期之外的后果(
unintended
effect
),比如由于过于强调建筑节能和气密性,导致室内空气品质下降,健康风险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英双方研究团队引入系统性思维(
Systems Thinking
)
,
将现场测试、微观物理模拟和宏观政策研究相结合;从而理解并优化低碳建筑整体性能,帮助科学有效的低碳政策立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颖心教授做了题为《国内外绿色建筑政策及建筑性能对比》的发言。朱颖心教授在发言中提到,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迅速,然而仍然存在运行标识占比少等问题。接着指出:中国单位面积和人均建筑能耗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满意率高于普通建筑,其能耗比发达国家同气候区的绿色建筑也较低,大概为其
40%-50%
。最后,朱颖心教授展望了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认为应该由“技术导向”的发展思路转变为“效果导向”,大力发展契合居住者行为和需求的绿色建筑产品和技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燕达教授介绍了《建筑能耗与人行为模拟》。燕达教授从
6
个故事和实例介绍了人行为对建筑能耗的巨大影响。接着,燕达教授介绍人行为模拟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的
Paul Wilkinson
教授介绍了《面向可持续与健康的复杂城市系统》。
Wilkinson
教授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载体,同时也是高度复杂的系统。为了研究城市及其相关政策,科学依据(
scientific evidence
)和参与式研究(
participatory engagement
)两种方法缺一不可。通过和伦敦、北京、内罗毕等六个城市合作,
Wilkinson
教授希望通过实际城市的不断参与来检测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
Wilkinson
教授也期待和
TOP
项目开展更多的合作。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院长介绍了《中国PM2.5对健康的影响》。朱彤教授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PM2.5监测站测试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更加精确的污染暴露模型和计算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朱彤教授估计全国83%的民众生活在PM2.5超国标(
超过
35 μg m
−3
)的环境中,由此导致了上百万人的过早死亡。
TOP
项目中方负责人林波荣教授介绍了绿色建筑整体性能实测和模型优化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调研表明,美国绿色办公建筑能耗是中国绿色办公建筑能耗的
2.5
倍;同等气候区下,夏热冬冷地区
2
星级绿色办公建筑能耗是日本
CASBEE
的
A
级绿色建筑能耗的
40%
,三星级约为
CASBEE
建筑
S
级能耗的
50%
;夏热冬暖地区小型绿色
建筑能耗约为新加坡绿色建筑能耗的四分之一,大型办公建筑能耗约为新加坡绿色建筑能耗的
50%
。但需要全面认识建筑实际运行性能与设计预期之间存在差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方团队通过大量现场实测数据较全面地总结了办公、医院、学校和住宅建筑整体性能差异的特征,并提出了数据导向的模型优化方法和缩小性能差异的技术路径优化途径。同时,与英方团队一起,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
System Dynamic Modelling
)的方法,希望能够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建筑政策。
上午的精彩报告结束之后,演讲嘉宾和现场听众就如何理解建筑性能差异、英国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经验等话题进行了激烈的交流。
午餐之后,伦敦大学学院的Nicole
Zimmermann
教授系统地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因为存在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s)、时滞(delays)、非线性(nonlinearities)和效果累积(accumulation)四个原因,真实系统是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参与式讨论(Participatory system dynamics),基于讨论结果绘制因果回路图(casual loop diagram),试图建立尽量逼近真实问题的复杂动态模型,辅助政策研究和相关分析。接着,Zimmermann教授介绍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本课题的应用,以及基于对英国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的访谈说绘制的因果回路图和初步成果。之后,所有参与研讨会的嘉宾和听众被分为5个小组,在各自小组主持人的带领下,就五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据此修正现有的因果回路图。现场讨论热烈、互动充分。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建筑的整体性能,实现能耗/碳排放下降和室内环境品质提升的双重目标,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未来,“中英低碳建筑整体性能研究”将会继续基于现场实测、微观物理性能模拟和宏观政策动态建模,三位一体地开展研究,并且定期发布相关研究成果、举办学术研讨会,期待大家长期关注!
鸣谢:“中英低碳建筑整体性能研究”受到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of China)和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ngineering and Physical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的资助,再次表示感谢!感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奥雅纳、福斯特、太古地产、万达商业地产、中粮置地、中野置地、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广州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
【近期活动】
2017年暖通空调技术创新产品评选
5月23日•北京 第3届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论坛
1、微信号搜索“hvac1971”或“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创刊于1971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最高奖项获奖期刊,入选2013年、2015年中国“百强科技期刊”,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中国暖通空调行业唯一的中央级科技期刊。本刊以实用技术为主,兼具学术性和信息性,在行业中最具影响力,被誉为权威刊物,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发行量在国内同行业刊物中遥遥领先。
2017年《暖通空调》杂志(共12期) 240元(平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