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卫健委
看见、记录、沟通-深圳卫生健康大时代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卫健委

决定爱一个人时,意味着决定去做这10件事——

深圳卫健委  · 公众号  ·  · 2025-01-20 15:59

正文

关于爱情,曾经流行过一句很古早的话,叫:


“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后会无期》


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戳中了许多人在 「决定爱一个人」 时所经历的复杂感受。


相较于喜欢的一时冲动,爱,更容易驱使人 考虑后果、承担责任和渴望更长久的结局 ,是需要经过思考并不断付出努力来实现与维持的。


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爱的困惑」:


我真的爱ta吗,如何认定ta是我爱的人?

真正爱一个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我决定爱ta,我要准备好面临什么?


▲《不够善良的我们》


在这些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困扰下,人们便往往爱得犹豫不决、爱得不知所措。


而归根结底,是我们并不清楚地知道:


「决定爱一个人,究竟意味着决定去做哪些事」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这个问题总结了以下这十件事,供你参考:




决定尝试信任对方



John Gottman 认为:信任是一切亲密关系的基础。爱一个人,某种意义上就是要与这个人建立一段信任关系。


信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一段感情中经历脆弱和无常的时刻,


只有信任,能够给予我们充分的能力去超越对伴侣的怀疑 ,获得安全感,让关系得以持续 [1]


▲《史密斯夫妇》


当然现实中,信任是很难实践的。 有时我们爱一个人,却无法信任ta。


一方面,信任的发生,永远伴随风险、不确定性和脆弱感,你必须预期并允许自己可能遭受伤害,才有可能滋养出信任对方的能力。


另一方面,伴侣的特质和行为也影响着我们的意愿和判断。


但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如果你决定爱ta,就必须学会信任ta,至少为此作出「尝试」。


唯有作出信任的选择,这段关系才有机会得到更深入的考核,才有可能建立更深刻的链接, 你才不会感到越爱越孤独




决定经历情绪的不稳定



强烈、不稳定的精神状态,是浪漫爱情的重要特征。


爱发生时,一系列由大脑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都会使我们上头,这很自然。


之后,即使生理感觉逐渐褪去,要想推进更深入的相处,经历情绪波动也是可以预见的必然。


▲《没关系,是爱情呀》


更甚之,要做好心理准备,你还有可能体验到 「毒瘾」 的感觉。


研究显示, 在部分极端情况下,爱一个人的情绪波动与吸毒者相似 。当恋爱中的人看到自己所爱之人的照片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与吸毒者毒瘾发作时的表现相同 [2]


这意味着,爱一个人不仅会上头还会上瘾,并可能产生 「入侵性思维」 ——


当你的爱得到回应时,会像被满足毒瘾一样快乐;反之,也会像犯毒瘾时那般焦虑、沮丧和抓狂。




决定拥抱对方的缺点



发现优点,决定了一段关系的开端;拥抱缺点,则决定一段关系的未来。


无可否认,我们被一个人吸引,通常是从看见 ta 的优点开始的。但你我都知道,没有人能百分百完美。


那些看似完美无缺的伴侣,往往是我们心中理想化的投射。


▲《我可能不会爱你》


伴随关系的展开,距离越近你就会越容易看见 ta 身上暴露出的不够美好、不够可爱的一面。


但一段好的、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恰恰需要两个人能够在真诚欣赏对方优点的同时,也能看见和包容彼此的缺点。


这并不是说要毫无原则的容忍,而是去共同开启一个「不断升级的、自我披露的互惠过程」,在这个过程里, 双方都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被对方验证、理解和关心 [3]


「明知ta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我依然相信ta可以成为更好的人」,这便是拥抱的意义。




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对方



很多时候,建立一段关系,都是从「麻烦」别人开始的。


在亲密关系中,懂得一定程度的依赖他人,以及允许他人依赖自己,对于建立起健康、深刻的连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那怎样才叫「一定程度的」依赖呢?


它意味着以 相互支持 的方式参与到关系里,不损害对方的价值观,也不为这种关系牺牲自己,与独立的人格并不冲突 [4]



换句话说,适度依赖是一种能在「依赖」和「独立」中取得平衡的状态,也是一种 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依然保有强大自我意识的宝贵能力


比如,你无法下定决心跳槽,这时你愿意主动寻伴侣帮助,听听 ta 的意见来完善自己的决策。当下你内心的状态是平和且自信的,你知道有人在你身边提供支持,同时你也坚定着自己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你获得了安全感,也会令对方感到「被需要」 。长此以往,当你们把彼此视为「共同面对挑战」的伙伴,信任和亲密感,自然与日俱增 [5]




决定在考虑自己的感受之外

考虑对方的感受



除了情感依赖之外,爱一个人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对方纳入到自己的日常思考和认知中。这种依赖,叫做 「认知依赖」 (cognitive interdependence) [6]


在一段真正亲密且忠诚的关系里,人们会逐渐减少从纯个人视角出发看问题,


取而代之的,是 更加频繁、自然地把对方的视角纳入自己的思考当中 ,将自己视为二元关系整体中的一部分。


比如:从称呼「我和ta」,变成称呼 「我们」 ;从习惯说「我觉得」,变成更多说 「我们觉得」 ,或者计划旅行时,更在意找到一个两个人都十分感兴趣的目的地。




认知依赖一旦形成,不仅利于增进亲密关系中的共情,还被认为利于形成两个人生活目标的一致性、增强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进而,促进一段走向承诺的关系。


所以,当你真正去爱一个人之后,也许你会发现: 换位思考,比想象中简单,作出承诺,也没那么困难




决定面对「额外的压力」



所谓额外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关于爱的生理性反应,例如焦虑、紧张、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等等。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分泌出一种 与压力有关的荷尔蒙 [7] ,这种荷尔蒙通常是在关系初期分泌得更为激烈。


那关系进入更稳定的阶段后呢? 更现实、更生活化的相处问题 ,会取代生理压力,成为爱一个人的 主要压力源 ,比如:


ta生日送什么礼物好,送的东西不合心意该怎么办?

婚前要不要同居,两个人生活习惯不一样要怎样磨合?

两个人相处、约会的共同开销如何分配,金钱观不一致怎么解决?

... ... 等等。


坦白说,倘若一直单身,或许确实不必经受这些因为是“两个人”所造成的烦恼,毕竟「不谈恋爱,x事没有。」但话又说回来,单身也有单身的苦。


更何况,有许多时候,两个人共同面对压力,多少比一个人硬抗要强。


▲《哈尔的移动城堡》




决定接受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都有被撼动的可能



我们必须意识到: 「爱一个人,往往就是赋予了 ta 修改自己信条、原则,甚至底线的权利。」


毕竟,这个世界,没有天生合适的伴侣。即便是高度契合的灵魂伴侣,也无法肯定能够共度一生。


两个人想要长久地一起生活,一定会经历「求同存异」的磨合。 而有效的磨合,必然包含了至少一方,或者是双方的行为调整。


▲《我可能不会爱你》


在这个过程里,你原本的价值观、做事原则乃至底线,很可能是会被撼动的。


好消息是这并不是坏事。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认为,一个人面对外在世界的态度,会在一生中不断地波动。


这样的波动会为我们带来完整看待事物的能力,不再拘泥于单一标准,变得灵活而善于变通。这种灵活与变通,在心理学上也叫做 「人格灵活性」 [8]


不妨就把爱一个人,看作是克莱因口中,一次美妙的人生波动吧。




决定为对方改变自己的日常



这些改变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


调整原本的入睡时间、饮食习惯,更换了穿衣风格和兴趣爱好,以及无形中言谈举止也出现微妙的变化等等。


总之,当你决定爱一个人,就意味着你要 做好 ta「打乱」你既定生活的准备 ,并可能迎接被这个人重塑生活方式的洗礼。


▲图源:抖音@木木L


不过大可不必感到焦虑, 改变甚至颠覆既往的生活琐碎,并不代表着失去,也可能是收获


试想一下:你以前很少自己动手做饭,但两个人一起生活,你既拥有了日常在家做饭的动力,还解锁了一手烹饪美食的新技能。


与此同时,一个浪漫的心理学理论还提到:


“一个值得爱的人,将会成为你自我的延伸 (self-expansion) 。”


它预示着,我们能在这段关系中扩展自己的兴趣、技能和经验,并因此创造更多探索自我的全新体验 [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