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辩论后特朗普支持率扩大,共和党在两院略领先,“共和党横扫”可能性增加,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围绕特朗普政策的交易仍有发酵可能。
从特朗普政策看,1)贸易政策:
将提高全球和中国关税,可能抬升通胀1ppt。
2)财税政策:
减税至15%,或提振标普500指数2025年净利润增速3.4ppt;
3)产业投资:
能源和汽车可能发生较大转变,其政策更加支持传统制造业和石油、天然气等;
4)移民:
特朗普主张继续收紧移民政策,但相对放宽对“高水平”人才的要求;
5)货币政策:
可能干涉货币政策独立性;
6)美元政策:
希望推动美元走弱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总体看,政策为加关税+减税组合,促进投资,限制移民,政策具有通胀性。
若政策实施,可能会约束利率下行空间;减税整体对美股有支撑,但或偏向周期风格,大宗黄金偏中性;中国资产短期扰动,长期看基本面。
我们分析了大选年的一些一般性经验:
1)大选年市场表现与其他年份并无较大不同,但越临近投票波动率越高。
民主党胜选时风险资产普遍表现更好。
2)从政策取向看,民主党更多偏好新经济(传媒、教育、科技创新等),共和党对传统制造业更友好(能源、建筑等)
,民主党获胜时汽车与零部件、科技板块表现较好,共和党获胜时能源与地产板块相对跑赢。
3)大选年货币政策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三季度变化较小。4)财政政策力度大小与国会众议院归属有关。
附录中,我们介绍了美国有别于全民普选的选举人制度、普选票与大选结果的关系、2020年影响大选结果的邮寄投票方式等情况,以此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大选过程中的部分细节问题。
更多内容请详见《
美国大选的一般性规律与影响
》
近期全球资产和中国市场受降息和Trump 2.0共同影响,但两种交易交织使得资产并未按市场预想“剧本”上演,显得混乱
,如比特币大涨,黄金反而在降息预期下冲高回落,头部科技股、铜和原油均下跌,港股市场与分红风格同样回调。
这一混乱的背后,既有降息与Trump2.0影响相悖的因素,也受降息交易抢跑影响。
近期,美国大选又出现一系列重要进展,特朗普遇刺、共和党大会纲领、副总统候选人确定,以及拜登的退选,都在影响选情和交易本身,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政策细节。因此
本文中,我们结合最新的共和党纲领、特朗普专访和万斯提供的新线索,进一步梳理“Trump 2.0”最可能的政策方向与资产影响。
更多内容请详见《
“Trump 2.0”交易方向的新线索
》
目前距离大选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11月5日),依然可能存在很大变数。选情再度进入胶着状态,北京时间9月11日辩论或左右后续选情。
哈里斯与特朗普政策的核心思路都是继续用政府补贴私人部门,支持科技,然后试图促进资金回流,只不过方式与方向不同。
具体看,
哈里斯整体延续拜登加税、不支持全面关税、支持新能源的主张,但在税收、产业与民生上力度更大,与特朗普的核心分歧在税收、产业与移民上
。
政策差异决定了宏观影响,哈里斯的政策可能引发的供给侧通胀压力更小,不过,哈里斯的政策在经济刺激力度上也可能因为加税而被抵消。
资产层面,哈里斯的经济政策可能使短期内发债增加甚至带来阶段性需求通胀压力,故对债券资产不利,并会支撑美元;其加税政策,也不利于美股;大宗供给可能继续受限。
更多内容请详见《
哈里斯与特朗普的异同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