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新闻网
云南新闻网是由中新社云南分社管理和维护的新闻公众号,凭借中国新闻社及中新社云南分社的新闻资源,以快捷丰富的内容、简洁明快的风格,在新媒体领域全面展示云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昆明发布  ·  新学期,这笔钱涨了! ·  14 小时前  
昆明信息港  ·  红河州1名干部接受审查调查 ·  14 小时前  
掌上春城  ·  突然爆火!订单量暴涨,还供不应求! ·  2 天前  
掌上春城  ·  事关云南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新闻网

开学在即,学生、家长、老师请注意!

云南新闻网  · 公众号  · 云南  · 2025-02-16 20:00

正文


新学期即将开始
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
你的钱包“安保”升级了吗?
为了帮大家守好“钱袋子”
请收好这份
针对不同人群的反诈指南



面向学生



常见诈骗手段

01、 网络交易诈骗。骗子在游戏平台、社交软件发布收购账号、出售道具信息,诱导学生到虚假平台交易,再以“资金冻结需充值解冻”为由实施诈骗。

02、 兼职刷单诈骗。骗子在社交平台、校园表白墙、兼职群发布“轻松赚钱,日结工资”广告,以“学生党专属,每天一小时赚零花钱”话术引流。学生添加联系方式后,先让其完成关注公众号、点赞评论等简单任务并给小额返利,获取信任。接着让学生在虚假电商平台刷虚拟商品单,诱导学生参与复杂高额“任务”,最后以各种借口拒绝返款并拉黑。

03、 网贷诈骗。骗子以“超低利息、无需抵押、快速放款”为诱饵,在校园周边贴小广告,或在借贷类App、社交软件投放“大学生专属贷款”广告,吸引学生贷款,贷款时巧立名目收取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

04、 冒充客服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购物信息,冒充客服称其购买商品有质量问题需退款,诱其点击链接填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和验证码,从而骗取资金。

05、 冒充“公检法、网信”诈骗。骗子打电话冒充“公检法”或“网信”工作人员,称学生涉嫌违法犯罪,并发伪造“通缉令”“逮捕令”,以配合调查、资金安全为由,骗学生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06、 助学金诈骗。骗子非法获取学籍信息,冒充学校老师、教育局人员,以发“助学金、奖学金”为由联系学生,准确说出学生信息,获取信任,再以需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认证费才能领取为由,诱骗学生转账。

07、 涉“两卡”违法犯罪。骗子利用部分在校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法治观念薄弱,开出高价引诱其出租、出售、出借个人银行卡、电话卡。在利益诱惑面前,有的学生迷失方向,从办卡、卖卡发展到组织收卡、贩卡,成为潜伏在校园中的“卡商”,结果因贪图蝇头小利触犯法律,付出惨痛代价。



面向家长



常见诈骗手段

01、 冒充老师诈骗。骗子伪装成头像和昵称与老师一致的账号,“潜伏”班级群,以收新学期资料费、课外辅导费等名义骗家长转账。

02、 孩子遇险诈骗。骗子提前了解孩子学校信息,打电话谎称孩子突发疾病或意外,急需手术费,让家长匆忙转账。

03、 教育退费诈骗。骗子非法获取家长信息,冒充教育部门、学校人员,打电话准确说出学生信息取得信任,称可办理教育培训退费、学费减免,诱导家长点击链接下载虚假App、填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后,骗取资金。



面向老师



常见诈骗手段

01、 假冒教育部门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老师联系方式,冒充教育局领导,以有教育资金申报项目或培训活动为由,打电话并发送看似正规的文件,要求老师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

02、 伪装身份诈骗。诈骗分子提前了解学校采购计划,伪装成合作企业人员,以提供教学设备、教材名义,联系老师并提及学校近期需求,要求支付预付款项。

03、 培训诈骗。骗子冒充专业培训机构,通过短信、邮件或教师交流群,以提升教学技能、颁发权威证书为诱饵,用“参与培训获国家级教学认证,提升职业竞争力”话术宣传课程。老师报名后,要求其缴纳高额培训费用,之后却不提供服务甚至失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