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郁闷了。
原因是在他加入公司游戏聊天群以后,发现很多员工上班的时间聊游戏。
让他质疑员工上班都很空闲吗?
为什么这么多人看起来上班摸鱼?
其实不光是字节跳动,只要公司的人员规模一大,几乎没有不摸鱼的。公司创业之初,人员很少,几乎个个都是多面手,一个顶n个。
但随着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看起来养得闲人也越来越多了。好多员工拿着很高的工资,貌似也没啥产出,做着可有可无的事情。最后公司真正能打仗的,还是靠了几个少数核心岗位的精英人才。
要说真是公司冗余的人员太多吧,你又解释不了,这些大公司一边抱怨公司人效下降,上班摸鱼的人多了;但是又一边拼命的高薪招聘,公司规模不但没有缩减,反而还在迅速的扩张。
那么为啥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无论公司规模多小,还是多大,真正的核心岗位就那么几个,是非常稀缺的。
-
当公司只有几个人的时候,每个创始人都在关键岗位上;
-
当公司发展到几十个人的时候,关键岗位人才还是那几个人,其他人都是配合角色;
-
当公司扩张到几百人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不可替代关键人才还是屈指可数,绝大部分人都是螺丝钉;
那你可能会说了,那我就不招平庸的人才,我就组建精英团队,全部都是关键人才行不行?几百上千的公司,我就变成一个一百人的纯精英团队,可以不可以?这样总不会有人摸鱼了吧?总不会养闲人了吧?
答案是遗憾的,就算你公司是一百个精英组成的,最后还是会变成:少数几个人成为关键人才,绝大多数人又变成螺丝钉,上班摸鱼了。
你不信的话,看看Google就知道了。Google就是秉承了精英理念搭建公司团队的。再简单的工作,也要不惜招聘名校的博士生,结果呢?今天的Google已经成了很多工程师眼里养老的地方了。
所以核心岗位的稀缺性决定了,真正不可替代的人一定是极少的。就算你非常优秀,出类拔萃,但没有核心岗位的坑位空出来,你照样还是螺丝钉。而且就算核心岗位的坑位空出来了,如果你得不到老板的信任,这个坑位也不会给你。
因此核心岗位不但有稀缺性,还必须有信任关系,缺一不可。能够成为关键性的精英人才,不仅靠才能,还要靠运气。大多数运气不够好的精英人才必须有当好一颗螺丝钉,好好摸鱼的觉悟。
小型精英团队,看着战斗力强悍,个个都是多面手。但是公司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每个关键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有人离职或者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对公司就是沉重的打击。要是有两三个关键岗位精英拉队伍出走,公司业务可能就塌了。
但凡公司非常有钱,一定会通过人员规模扩张,储备足够的优秀人才,哪怕浪费,就算冗余,也比业务出现重大风险来得划算太多了。
当然了,人员一旦冗余,不在核心岗位的人是没有多少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的,只能当好一颗螺丝钉,久而久之,摸鱼就成了常态。
所以适当摸鱼不一定是坏事,水至清则无鱼。如果公司没人摸鱼,就要想想公司是不是人员备份太差,一旦出现人员缺岗,公司会不会有风险了。
此外,适当的人员冗余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如果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带团队的Leader是很痛苦的。因为一旦手下人员不称职,他没有其他人手可以替换,毫无选择余地,必须容忍不合格的员工在岗。那么长此以往,整个团队就完全废掉了。
基于以上的两个原因,大家就会发现:
别看公司的老板嘴上都说很讨厌员工摸鱼,但是身体非常诚实,公司一旦有钱,总是不遗余力的扩张,不惜重金圈养更多的精英人才,宁愿让人才在公司摸鱼变成废物。
最后我觉得,大家也要对摸鱼现象抱有一定的宽容态度。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看产出,如果一个员工的产出非常高,就算摸鱼,又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呢?
反过来说,就算员工表现的多么敬业,天天996,但是最后没有业务产出,你觉得可以原谅吗?别看你觉得不可以容忍这种没有产出的员工,但现实工作中,总是这样擅长表演加班行为的人会得到肯定,不是吗?
欢迎订阅「
CTO肉饼
」公众号(个人微信号:
robinfank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