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如松
探讨经济趋势和财经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朔朋友圈  ·  经济第五城,广州还是一座沿海城市吗?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生活手记#怎么一夜之间外国小姐姐都不见了? ... ·  2 天前  
专注业绩潜伏  ·  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2.4) ·  2 天前  
专注业绩潜伏  ·  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2.4)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31省份GDP增速最新排名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如松

12米长的“故宫镇院之宝”竟出自18岁少年之手,20多位帝王收藏盖印!

如松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0-20 10:04

正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一卷画在舞台中央徐徐展开。


画卷中青山绵延起伏,水波浩淼开阔,布置着错落有序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咫尺之间便有千里姿态,可谓气象万千,雄浑壮阔。

这幅画 就是名震千古的—— 《千里江山图》 ,开幕式里展示的唯一国画。



也许你听说过《千里江山图》,但鲜有人知的是,这幅巨作竟出自一位18岁少年之手。



01

惊艳现世的宋代美学巅峰之作


18岁时,你在做什么?


王希孟 一位在画史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的北宋宫廷画家,然而,他18岁时, 受皇帝徽宗亲自传授 ,竟然仅用不到半年时间便绘就了《千里江山图》。 这既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天才少年的才华与气盛,全数化作这将近12米的丹青。那之后的王希孟就像用完了一生的力气, 2年后 就英年早逝 以后的 青绿山水画 无出其右。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宋代最长的画卷, 大绝世名画之一


它不仅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更是一版宋朝的“航拍中国”,画卷本身,就是一曲壮丽辉煌的长歌,是地地道道的国宝级画卷,也是 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


《千里江山图》采用大型长卷式构图,以游走观看山水的方式表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将视觉移动过程中的连续画面统一在想象的空间中,描绘了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壮丽河山。


接下来,请细细欣赏 这幅近12米的迷人青绿山水图。



宋 王希 《千里江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




构思缜密、笔法细腻、气氛谐和、色彩艳丽 ,把饱含诗意的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当中,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全画景物丰富,布置严整有序。依据构图的变化,可以将画面大致分为6个部分,几个部分之间以 水面、游船、沙渚、桥梁 相衔接。


△点击上方图片 即可购买


每一帧随意截取都是极美的,连水波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形态各异的山石树木


精致典雅的亭台楼阁


茅居村舍




当你打开这幅卷轴开始欣赏之时,仿佛身临其境,徜徉于山水之间,品绝作之高雅,实在是惬意。




02

深藏宫中30年才能见一次真容



《千里江山图》完成后不久便被徽宗赐予蔡京,北宋灭亡后,几百年间此图历经辗转,于清初收入内府,成为乾隆的心头所爱,彼时,画上已有20多位帝皇的印章。


1922年,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盗出宫,抗战胜利后,该图失踪,解放初在北京的文物市场露面,被古董商所获, 1953年拨交故宫博物院



几十年来, 《千里江山图》一直深藏宫中。即便是故宫内部研究人员也很少能一睹画卷真容。 《千里江山图》 使用大量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颜色很厚,因年代久远, 一旦展开,画卷颜色易剥落 ,损伤画作原貌。


而现在的古画修复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所以对于开卷就会受损的《千里江山图》首要任务就是保护, 因此,上世纪 只在 50年代和80年代公开展出过两次。


上次展出是2017年9月,按照惯例,下次展出至少是30年之后,而故宫博物院内部流出的消息是可能 近100年都不会对外展出……


难怪《千里江山图》每一次出现都足以引起文艺界“大地震”。


* 余辉 本文刊载于20170915《北京青年报》B5版


即便是等到开展,在午门外排的长队,比这幅11.9米的长卷还要长上好几十倍。


雨天顶着雨伞,戴着口罩,身上挎着水壶,甚至还有人自备了干粮,足足排上两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入展厅看上一眼,而且脚步还不能稍作停留,细细品鉴,欣赏的时间,也就够赞叹一声:


“好长!好大!好漂亮!不愧是国宝名画!”


然后就被后面的人推走了……



排队两小时,看画不到五分钟。



03

在家也能欣赏国宝名画


在接下来至少30年时间里,想要欣赏《千里江山图》实物的唯一方法,就是看复刻品。


为此,故宫文创研发交流中心直属的研发机构——紫禁文创在 紫禁城建成600 周年 之际, 用大家可以接受的成本把 《千里江山图》 100% 复刻还原出来, 推出这套 《千里江山图》高清复刻版卷轴 限量发行1500套。




△点击上方图片 即可购买


文物的复刻,向来是一项大工程,尤其是大型画作。2009年时,为拍摄下面这张图,故宫博物院专门召开院长会议反复商议,最后慎重决定由资料信息部主任胡锤亲自组织拍摄 摄像组用了一个星期才终于 按照最新图像要求完成了拍摄任务。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前任故宫博物院长)说:“众所周知,古画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尽量不打开,让全国各家博物馆专门为《宋画全集》项目提取‘镇馆古画’拍照是极其困难的。”


仅仅拍摄,就如此麻烦,颜料更是复杂。 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海涛教授潜心研究了四年,闭关两个月,才复制出《千里江山图》颜料的十分之一。


直到找到中国非遗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先生,才找到与画作一样的矿物质颜料。 而这些矿物质,都需要在深山老林中不断挖掘,长时间碾磨成粉末状才可以使用 。也正是因此,《千里江山图》才历经千年依旧光彩如新。


《国家宝藏》节目 冯海涛复制作品


而本次紫禁文创更是专门聘请多位文物复原专家学者,采用最新复原技术,进行等比例完美复原,历时近3年,耗费千人千力打造了一幅同样经典、收藏价值极高的《千里江山图》丝绢长卷。



按1:2的尺寸比例 复刻,原作尺 寸: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复刻卷轴尺寸: 纵25厘米、横705厘米 。展开后足足有 7米长 ,既可以卷起来收藏,也可以挂在墙上做装饰画,非常震撼气派!



与原作一样,复刻专家组采用绢丝材质,丝滑质厚,多次展开卷起也不起褶皱,连卷轴的材质都能做到完美复刻。



复刻专家组采用艺术微喷技术(能最大程度还原原作的一种复制技术),防水、耐光、抗氧化、保色时间可以达到百年之久,连水的波纹、鸟的翅膀也清晰可见,让你足不出户也能细品传世瑰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