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峰 腾讯研究院研究员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想必大家都被腾讯AI Lab研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绝艺”刷屏了,在第10届UEC杯计算机围棋大赛中,“绝艺”11战11胜,夺得冠军。这是围棋界自谷歌的阿尔法狗之后的又一爆炸性新闻。但AI的“洪荒之力”可绝不止于此,开始涉足高大上的法律服务市场。“绝艺”的研发者说,AI在推动人类对围棋的认知,这同样适用于法律服务。
从法律检索、法律文件准备到合同审核、法律咨询再到案件结果预测、诉讼策略选择,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法律科技正在搅动法律服务市场。去年6月,IBM 的认知计算机 Watson 支撑的史上首个人工智能律师 ROSS “受雇于”一家美国律所,它可以用人类语言和律师交流,给人一种和准雇员共事的体验。在英国,一款名为 DoNotPay 的机器人律师可以帮助用户挑战交通罚单并准备所需的法律文件,现在已经扩大到了政府住房申请、难民申请等法律服务。在国内,人工智能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热点,所谓的法律机器人“小梨”“法狗狗”等不断涌现,受到公众关注。有预测甚至认为,在15年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会主导法律实践,给律所带来“结构性坍塌”,法律服务市场的面貌将大为改观。
难道真如电影《回到未来2》中所预测的,终有一天将不再需要律师?如果 AI 可以以更高效、更廉价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务,提高正义和法律服务的可得性,对穷人难道不是一大福音吗?但如果诉讼双方在法律科技的获取上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也可能造成新形式的不公正和滥用。虽然法律科技可能前景无限,但其中的一些挑战也需要人们思考并回应。
1956年见证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的问世。在随后的六十年间,人工智能历经两次发展浪潮、两次AI寒冬。这一次,AI真的来了。
2010年以来,在大数据、机器学习、计算能力等因素的推动下,AI已然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机器学习推动 AI 进入发展新高度,学习型 AI 正在改变很多事物。无论是监督学习还是无监督学习,AI 都在自主学习。比如,开发者并未按部就班地告诉自动驾驶系统如何开车,算法自己“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下驾驶并不断提高驾驶水平。再比如,QQ音乐会向你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歌曲,程序员并未告诉QQ音乐你的兴趣是什么,QQ音乐的算法自己“推断出了”你的兴趣并不断提高这一判断的准确性。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越来越多的情境下,AI在替代人类做出判断,或者说,这些判断本该由人类做出。
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将带来新一轮自动化,其结果要么是深刻改变人机协作的方式,要么是完全或者部分地替代人类。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人工智能系统的普及将显著地减少工作的供应量。在高频率、高容量的任务上,人类不可能和 AI 相匹敌。
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数字产业并未带来很多新工作,美国仅0.5%的劳动力进入了新兴的科技行业。[1]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未来二十年,美国47%的工作具有被自动化的风险。[2]市场调研公司 Forrester 去年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21年,智能系统和机器人将接手美国6%的工作,意味着这些工作将被完全自动化。[3] McKinsey 今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到2055年,当前工作任务的一半将被自动化,但仅有5%的工作岗位被完全自动化。[4]蓝领和白领都有可能被 AI 替代,医生、律师、会计师等所谓的高级职业不在除外之列。比如,今年1月,日本一家保险公司宣布将用 IBM 的 Watson 支撑的一个智能系统替代34名保险理赔人员,这将提高生产效率30%,节约工资支出165万美元。[5]
尽管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普及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可能伴随着新的社会范式的产生、旧的社会范式的衰落;但是对于人工智能对未来工作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人们还远未达成共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呼吁“普遍收入制度”以应对 AI 对工作的潜在负面影响;微软 CEO 呼吁对机器人纳税以确保被机器置换下来的劳动者的基本生存。美国的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和英国的数据战略呼吁重视这个问题,加强对工作结构变化的监测和劳动者的再培训。
虽然法律服务一贯具有较强的技术免疫力,但是倚重信息检索、文件整理和逻辑推理的法律事务确实是 AI 发挥“聪明才智”的绝佳领域。1987年,关于法律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在波士顿举行,此时,万维网尚未发明,当然就更谈不上普及了。但是现在,AI 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开始对法律服务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Jomati 在一项研究《文明2030:不久将来的律所》中提出,经过长期的孵化和实验,“技术突然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行进了”;在15年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会主导法律实践,也许将给律所带来“结构性坍塌”(structural collapse),法律服务市场的面貌将大为改观。[6]
过去,法律流程外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服务市场的分裂,律所为了效率等目的,或者出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将某些特定法律服务外包给第三方,让人们意识到律所并非提供所有法律服务的最佳主体。现在,AI 主导的法律科技(LawTech)正在对法律服务市场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或许造成法律服务市场更进一步的分裂。AI 支撑的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和知识机器人(knowledge bot)正在涉足法律服务市场,而且在几乎停滞的律所法律服务市场中(数据显示,律所的业务在过去三年几乎没怎么增长),法律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和创业公司却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在国内外蓬勃发展,推动整体法律服务市场稳健增长。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法律服务正在进入AI时代。
01| 律师的新助手和替代者:AI法律服务四大领域
一是法律检索(legal research)。各种法律数据库已经在帮助律师更好地进行法律检索,但这很多时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往往由律师助理或者助理律师来承担。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可以进行法律检索的 AI 产品,如 ROSS。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律师,ROSS 部分受到 IBM 的认知计算机 Watson 支撑,它可以理解自然语言,并提供特定的、分析性的回答,这接近于和人类律师一起工作的体验。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家主流律所“雇佣了” ROSS。类似 ROSS 的法律类“数字助理”(digital associate)越来越多,其在律所中的身份类似于准雇员。
二是文件审阅(document review)。文件审阅可谓量大,价值低。在这方面,AI 正好可以最大化其用。预测性编程(predictive coding)和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的软件可以帮助为相关法律文件检索电子信息。案件相关文件的整理、证据和法律发现等任务日益被交给了机器。AI 律师在调查、法律风控、合规相关工作、文件整理甚至尽职调查等法律事务中,都可以扮演重要作用。也许10年前,律师在准备大型并购案件的时候,需要雇员上百个高薪律师来检索成千上万份文件。然而,硅谷的一家电子取证(e-discovery)公司 Blackstone Discovery 却可以以不超过10万美元的代价在几天之内分析150万份法律文件。
此外,AI 在合同审核上正在发挥作用。比如,类似 Beagle 的智能合同服务可以提供人工智能合同分析,帮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管理合同,防范法律风险。因此,对于类似文件审阅、合同管理等法律服务,技术可以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服务。在企业端的法律市场,对于创业公司,这可以削减风险,提高效率,同时极大减少时间、人力成本等投入。
三是案件预测(case prediction)。伦敦律所 Hodge Jones & Allen 早已在利用一个“案件结果的预测模型”来评估人身伤害案件的胜诉可能性。这直接导致了2013年的 Jackson 民事诉讼改革,使得人身伤害案件的诉讼成本大大降低了。[7]理论上,AI 能够预测法律纠纷和程序的结果。对过去案件的自动化分析,外加数据挖掘和预测性分析技术,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果。这种工具对律师而言意义重大。在这一方面,Lex Machina 公司提供的服务,通过对成千上万份法院判决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来预测案件结果。比如,其软件可以确定哪位法官倾向于支持原告,基于对方律师过去处理的案件来形成相应的诉讼策略,针对某个特定法院形成最有效的法律论证,等等。迈阿密一家名为 Premonition 的公司甚至宣称可以基于类似案件判决的统计性分析,在起诉前就预测案件的胜诉方。2016年,英国法院对预测性编程持支持态度。
四是咨询服务(advisory service)。AI法律咨询以 DoNotPay 最为典型,它在线帮助用户挑战交通罚单。用户只需要访问其网站,同其发消息进行交流,它就可以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形成一份文件,用于挑战罚单。它在纽约、伦敦和西雅图,已经成功挑战了超过20万个罚单,成功率是60%。DoNotPay 还在不断扩大其法律服务类型,已经涵盖到了航班延误补偿金请求、政府住房申请等。在国内,号称中国第一个机器人律师的“小梨”目前可以提供签证、离婚咨询等服务。咨询服务可谓是 AI 法律服务的一大热门。
02| AI法律服务三大潜在影响:结构性变革、正义可得性和无讼社会
(1)AI可能给既有的法律服务市场带来结构性变革。第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AI 介入法律服务市场会使律师边缘化吗?
虽然AI律师可能使部分法律从业者如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等失去价值,或者替代律师处理类似咨询、离婚等需要做大量检索工作的法律事务,但尚无证据表明 AI 律师可以大范围替代律师,如出庭、做辩护人等。因此,一个简单回答可能是,AI 不会取代律师,而是会和律师并肩工作,就像医生和医疗器械之间的关系那样。
AI 增强法律服务(AI-augmented legal service)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不进行这方面布局的律所未来可能失去核心竞争力。在AI 的协助下,律师可以更加专注于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而且效率更高,意味着成本可能降低,将扩大律师服务的可负担性。此外,AI 的介入可能进一步分裂法律服务市场,让法律服务不再是律所的专属,可能重新定义律师的工作和功能,以及法律服务市场的商业模式。Legalzoom、Axiom等大量 AI 公司进入法律服务市场,有些甚至获得九位数的投资,其将改变法律服务的结果和工具。未来,以数据代替假设和道听途说,这对更好的服务提供、资源选择、案件管理、结果预测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2)AI 可以提高法律服务的可得性,解决法律援助不足的问题。法律服务市场最为人诟病的是高昂的成本。法律服务不能够触达大量的个人、中小企业等,产生正义可得性危机(access to justice crisis)。事实上,可能大部分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会找律所,请律师。AI 的介入正在改变这一现状。AI 法律服务的廉价性、高效性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个体和中小企业获得类似咨询、合同等法律服务,降低法律服务费用,提供多种选择。此外,AI 律师甚至可以在案件中为无力负担诉讼费用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这对不能获取法律服务的穷人而言,不可谓不是一大福音。斯坦福大学的 Roland Vogl 教授认为,机器人将成为法律系统的主要进入点。法律援助团队因为无暇顾及而拒绝提供援助,但未来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可以在案件中援助当事人,只有当需要律师介入时,律师才需要介入。
(3)AI 可能有助于实现无讼社会的目标。无讼、息讼自古以来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追求。比如,在电子商务网站 eBay 上,大量争议被提交给软件,由其审理和裁决。利用一个 APP 或者聊天机器人,各方可以完成有关案件事实的问卷并提交电子证据。国内的淘宝上存在类似的在线争议解决机制。可以设想,未来包括遗嘱、合同、离婚等法律争议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解决,而且由于智能裁判系统不受人类法官的各种主观因素影响,可以保证在大部分案件中实现结果的基本一致性。再比如,智能合同管理,可以通过随时监测双方的行为来确定违约与否,并做出相应的行为,避免在纠纷出现后诉诸法庭。类似的第三方裁判软件未来可以以数字化的方式快速解决争议。
三、AI法律服务带来的三大挑战:监督、保密义务和未经授权执业
对于诸如 DoNotPay 等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协助准备法律文件的 AI 律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用户和它们之间存在律师-当事人的委托关系吗?
很显然,这一委托关系只存在于人类律师和自然人或者法人客户之间。当人工智能律师开始为用户提供法律服务,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委托关系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此外,基于算法的 AI 法律服务是否能够符合法律职业的价值、观念等,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但在 AI 律师不是替代人类律师,而是成为其帮手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挑战。第一,在法律上,类似法律检索、文件审阅、案件预测等 AI 律师并非真正的律师,那么与其一道工作的人类律师是否有义务监督其行为?按理,律师需要对参与法律服务提供的人类非律师进行监督,确保其行为符合律师的职业义务。那么,当 AI 律师履行的工作或者做出的决策在性质上就是提供法律服务时,比如准备法律文件、做出是否提交特定文件的决定,或者从事类似的行为,律师是否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当前的诸多 AI 系统都是一个“黑箱”,提供法律服务的 AI 系统也不例外,律师可能根本无从知晓其如何作出决策,将律师的监督义务延伸到 AI 系统是否必要或者可行?这值得探讨。
第二,保密义务。很多法律类的 AI 应用都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而非律所本身,律所只是以服务的形式购买过来。基于机器学习,样本和数据越大,AI分析的质量就越高,而且会不断提高和优化。因此,AI 技术提供者可能将各个客户的数据汇总到一个数据库供系统学习。因此,从保密义务的角度出发,律师必须考虑什么数据提供给了AI 提供者,以及如何保护、存储这些数据。如果诉讼双方使用同一个 AI 法律服务,是不是有可能双方的数据都被用来训练这一 AI 系统?在这些情况下,律师的保密义务将值得关注。
第三,未经授权的执业问题。对于较为成熟、能力更强的 AI 律师,当其向用户提供法律服务,是否需要具有职业资格?就市场中所谓的机器人律师而言,它们是否需要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抑或需要其他形式的考核以确定其具有职业能力?当然,随着AI法律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中,屠夫迪克说,“我们所为最要紧之事,乃是干掉所有律师。”电影《回到未来2》中预言的2015年的法律系统是如此完美,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律师,所以当马蒂穿越到2015年后才发现那里根本没有律师。当然,这些预言还远没有实现,而 AI 法律服务却在逐渐成为现实。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法律科技正在改变着法律服务市场,正如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那样,精准诉讼和个性化诉讼也正在成为可能。法律科技对法律行业的影响或许才刚刚揭幕而已。
在论文《机器人可以成为律师吗?计算机、律师和法律实践》(Can Robots Be Lawyers? Computers, Lawyers,and the Practice of Law)中,作者呼吁对法律科技进行有效的职业监管,以便保护客户和法律系统的价值,最大化其好处,并防范风险。作者认为,自动化预测正在影响法律实践,而且这一技术已经对当事人的行为产生了扭曲并且影响到了法律自身。如果在法律行业中,法律技术不能普遍获取,意味着在一项争议或者交易中,一方可以获取特定法律科技,而另一方面则不能。各方的资源不平衡并非新鲜事,但是不能平等获取法律科技可能带来新类型的不公平甚至滥用。[8]随着人工智能介入法律服务的程度的加深,一方面它虽然可以提高法律服务的可得性,但另一方却也需要确保它不会扭曲人们所信奉的正义的法律系统的一些价值,不会带来新的偏见和滥用,不要让正义成为一场科技秀。
[1]http://www.oxfordmartin.ox.ac.uk/news/201601_Technology_at_Work_2
[2]http://www.oxfordmartin.ox.ac.uk/downloads/academic/The_Future_of_Employment.pdf
[3]http://blogs.forrester.com/brian_hopkins/16-09-14-forresters_top_emerging_technologies_to_watch_2017_2021
[4]http://www.mckinsey.com/global-themes/digital-disruption/harnessing-automation-for-a-future-that-works
[5]http://www.computerworld.com/article/3155374/artificial-intelligence/us-workers-beware-japanese-insurer-to-replace-humans-with-ai.html
[6]https://www.raconteur.net/business/time-for-technology-to-take-over
[7]https://www.raconteur.net/business/humans-needs-not-apply
[8]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7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