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国防部:深感诧异、强烈不满 ·  昨天  
扬子晚报  ·  痛心!一电梯突然冲顶,业主当场身亡 ·  2 天前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他好像手里托起个小太阳” ·  3 天前  
丽水在线  ·  京东、美团,都宣布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70城最新房价来了:63城上涨,这座“非著名”城市连续杀入前三甲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7-17 14:08

正文


今天(7月17日)上午,统计局公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方面, 有63座城市环比上涨, 北京、上海、厦门3座城市环比持平。 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方面, 66座城市环比上涨,1座城市与上月持平。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最多城市为 海口、济南、丹东和三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截至目前,2018年上半年房地产各项数据均已出炉。 今年以来, 哪些城市房价涨得最快?房地产对全国经济有哪些意义?


此外,在昨天(7月16日)的“在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提到,“ 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 ”。


统计局罕见提及房地产税,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四座城市环比涨幅超过3%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统计发现,今年6月,一手房价格表现突出的城市有丹东、济南、三亚和海口, 这4座城市的一手房价格指数都超过了10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单独来看,丹东房价的上涨主要是从今年4月开始的 ,而且在4月和5月,丹东房价的涨幅均为70城第一 ,背后的原因,你懂的。随后,丹东出台了限售、提高首付比例等政策,但从6月的数据来看,这里的房价涨幅依然位居前列。


再看海口和三亚。不管在海南省的层面,还是海口和三亚市的层面,2017年至今的调控政策持续不断,最强的一次莫过于今年4月22日,海南省实施全域限购。 不过,到了6月,海口和三亚的新房价格涨幅今年首次超过了3%。


济南的新房价格涨得最让人摸不着头脑。今年1月-5月,山东省会的房价一直非常平稳,可6月份却突然涨了3.6%。


相比之下,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价比较平稳 ,上海和深圳房价在过去6个月里,有4个月都是环比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4座一线城市房价首次出现没有环比下降的情况。


从另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6月份房价回暖的情况。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统计过去6个月房价指数下降城市数量发现。 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房价指数下降城市数量基本呈现逐月减少的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统计局罕见提及房地产税


其实,今年以来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价走势,正好与目前全国房地产整体情况对应。


昨天(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增长9.7%。


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


商品房销售额66945亿元,增长13.2%,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083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927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报道,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指出,从数据看, 2018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高达7.7亿平米,销售额高达6.69万亿元,均刷新了历史同期记录, 2018年房地产市场将依然属于历史高位。


7月16日,在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毛盛勇表示,从房地产下一步发展情况来看,中央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同时,从供给侧进一步发力,包括 加快推进房地产税 相关政策举措,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加快推进租售同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促进长效机制建设,更好地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样一个基本定位。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罕见提及房地产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国家行政学院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以前很少直接提及房地产税, 这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举措,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说明房地产税推出工作正陆续就位。


毛盛勇表示,从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运行情况来看,房价总体还是比较平稳。但今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确实比较高,有一些热点城市上涨的压力还比较大,房地产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一些边远地区、人口外流压力比较大的地区还有一些库存。所以,中央提出“因城施策、精准调控”。


与房价和销售情况相对应的,是房地产贷款的继续增加。此前,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报道,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7月13日在半年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6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增的房地产贷款为3.54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的比重比2017年水平低1.9个百分点。同期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3.6个百分点。



房价对消费有怎样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依然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其中,消费的贡献巨大。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4.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毛盛勇表示, 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升级,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提升,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在不断地巩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的作用继续巩固。


的确,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昨天,《经济参考报》文章就表示, 养老、教育、医疗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



但另一方面,当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之后,人们的消费动力还足吗?


以消费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托底保障,一方面需要城乡居民有强大的购买力,需要居民收入保持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需要有充分的让消费者满意的市场供应。


居民收入情况方面,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 名义增长8.7%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6.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5.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6.8%。


居民消费支出情况方面,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 名义增长8.8%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6.7%。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45元,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06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 均小于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


此前,一篇名为《这届年轻人已经开始消费降级了》的文章在网络疯传。有人认为,房价上涨导致年轻人不敢消费了。


此前华泰宏观分析师李超团队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房价温和上涨时,房价具有财富效应,能刺激消费;但当房价过高时,挤压效应强于财富效应,导致人们减少消费。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覃汉和王佳雯、中金公司固收益研究团队陈健恒也都指出, 目前的住房压力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进入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跌至两位数以下, 按全年累计数据看, 同比增速创下2003年以来新低, 并在今年5月降到了8.5%, 创下2003年6月份8.3%以来的新低。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指出,


从历史情况来看,2013年经历了一线城市房价增速快于消费的阶段,2016年末至2017年初一线城市调控导致资金外溢至二三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增速也超过了消费增速。也就是说,在这两个阶段, 居民杠杆更多地被动加在了住房需求上。 而随着2018年以来房价增速探底回升,消费增速却拾级而下,两者缺口收敛, 房价上涨导致居民在消费方向的加杠杆能力弱化。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陈健恒指出,二季度央行问卷调查显示, 居民买房意愿继续小幅上升,但其他消费意愿下滑,房地产挤压消费效应明显。 在对房价预期上,36.5%的居民预期房价上涨,较上期增加5.1个百分点,未来3个月准备买房的投资者比例也有小幅上行。 居民消费意愿有所下降而储蓄意愿有所上升,尤其是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下降,体现居民存钱买房导致消费下滑。


面对外需的巨大压力,消费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将更为关键。


与房地产税调控房价相对应, 新一轮个税改革也已经提上日程 。苏宁金融研究院分析称,此次税改的最大亮点,是从原有的分类征税方式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过渡。 特别是住房贷款利息抵扣方面,可操作性更大,这才是中等收入家庭最应关注的改革。 特别是一线城市中背负动辄数百万房贷压力的中等收入家庭,许多家庭每月房贷利息支出都在5000元~10000元之间。


如果此次个税改革的各项政策能切实落地, 那么对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和对消费的刺激将是全方位的,加上日用消费品、汽车进口关税下降等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居民消费的快速升级阶段,居民消费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每经编辑 王嘉琦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国家统计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第一财经、

国是直通车、 国泰君安固收、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

苏宁金融研究院

转载 请注明

|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