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都说,女人这一生,如通关打怪。
二十岁,一腔热血低头往前冲,气盛心高;
三十岁,在追逐与迷惘间辗转,跌跌撞撞;
四十岁,被生活的鸡毛捆住手脚,咬牙硬抗;
五十岁,繁华皆历,百味遍尝,少了年少时的慌张,多了与年龄相称的坦荡。
莫道,人至中年,只得听天由命。
这个时节的女人,成熟于智,渐入佳境,她们的人生大戏,才刚刚开场。
而是,希望人们能把有限的爱留给重要的人,不要在错的人身上消磨殆尽。却很少有人知道,五十岁之前的她,也曾是个在爱里落得遍体鳞伤的悲情女人。24岁时,一个比赫本大12岁,有着三次婚姻,五个孩子的男人梅尔·费勒,用温柔宽厚捕获了赫本的芳心。只可惜,这个男人的深情背后,是极强的操控欲,令赫本痛不欲生。六周之后,赫本遇到一位意大利心理医生,他的花言巧语让赫本误以为能在他这身心可以得到疗愈。但不幸的是第二任丈夫有着拈花惹草的本性,当初的誓言都化作了泡影。她渐渐看清了真情假意,学会把宝贵的时间和爱留给挚友亲朋,以及那些在世界各地经受痛苦的孩子们。往后岁月里,赫本真正把自己活成了“天使在人间”的传奇。非常喜欢一句话:人到中年需要情谊,却不需要太过勉强自己去假装有情谊。这个年纪的女人,看尽善恶美丑,大梦初醒,历过真情假意,心如明镜。纵然生命里的过客来往不断,那些被岁月筛选最终留下的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理应珍惜,用心呵护。光怪陆离的人世间,谁都有着不如意的过往。
若紧咬着过去不放,只会把自己困在黑暗中,遍寻不到出口。
而当一个女人放下过去,把往事归零,才能从沉沦中解脱,不至于错过下一站幸福。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同名电影的女主角。
年轻时,她品行刻薄冷漠,说话带刺,总是语出伤人。
还总把满身的戾气撒在性情温和的丈夫和唯一的儿子身上。
丈夫对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着,会在纪念日送上亲手写的表达爱意的卡片。
而她,接过卡片板着脸,冷淡地扫过一眼之后,随手丢进垃圾桶,理由是“卡片占地方”。
她从没夸过儿子,经常把他贬低得一无是处,甚至在大庭广众下,动手打他耳光。
奥丽芙的不通人情,逼得丈夫不爱回家,因为他在这里找不到幸福感。
儿子因为她的暴躁患上了抑郁症,对她充满怨怼。
但随着丈夫的突然过世,儿子的日渐冷漠,奥丽芙开始承受不住打击,她想要结束生命。
可就在她举枪的一瞬间,一群可爱的小孩子意外闯入了她的视野。
看着明媚的蓝天,孩子的笑颜,紧绷了一辈子的奥丽芙,失声痛哭。
过去几十年的拧巴和痛苦,在一瞬间得到释放。
其实,她并非不爱丈夫和儿子。
只是,她自幼就没被好好爱过,导致在成年后不懂得表达爱,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和世界相处,所以才选择用刻薄来掩饰自己的脆弱。
看透之后,奥丽芙不再撕扯自己。
她放下手枪,卸下内心的重负,她告诉自己,“这个世界让我感到挫败,但我还不想离开它。”
卢梭说:“一个懂得放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五十岁的女人,心宽似海。
她们深知,女人这一生,哪有那么多痛苦哀怨。
很多时候,不过是,非要在怨恨中自戕,在痴缠里不肯松手罢了。
然而,也不必去苛责过去的自己和别人,因为这是大部分成年人走过稚嫩,达成自我圆满的必经之路。
错就错了,宽容地一笑而过。
五十岁女人,有着自我开解的智慧,她们既能给自己和别人留足余地,也能为人生迎来新的篇章。
“很多时候蒙蔽我们双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执念。”
执念一起,便难放下,时间久了,就成了压在心头的伤疤。小说《清单人生》中,女主人公布里特·玛丽,从小在父母的忽视中长大。因此从小缺爱的她,始终认为只要按照人生清单生活,就能收获美满。她规定自己每天6点起床,12点用餐,不在天黑后出门,永远只用一种清洁剂,小心翼翼地维系婚后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的关系。她固执地认为,自己只要按计划好好过日子,生活就能万无一失,并拥有幸福。因此,即使被丈夫嫌弃无趣,被别人认为古怪,她也要执拗地按清单过日子。玛丽为了养活自己,不至于独自死在旅馆无人知晓,她决定到小镇上做俱乐部管理员。她渐渐发现,婚姻并不是女人的终极归宿,父母的认同也不该是她存活于世的意义。没有人可以成为自己的全集,每个人都有过自己喜欢生活的权利。她驾着装满油的小车,疾速奔驰在去巴黎的路上,去按照自己的想法,痛快的活一回。
人活于世,没有谁的人生完美无憾,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也总有力所不及的地方。年过50的女人,经过20岁的期待,30岁的失望,40岁的无奈,终于对事对人看淡了,想开了。既然该失去的早晚会失去,抓不住的始终得不到,还不如放下执念,就此释怀。
上世纪70年代,风靡台湾的女星胡因梦,便是一个前半生被世俗捆绑,活在别人眼光里的女人。年少时,人们奉她为“文艺女神”,她忍着内心的不喜,足足拍摄了42部自己都觉得肤浅又荒唐的电影,只为了保留自己在其他人眼中的一贯印象。周围人都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因此即使母亲控制欲再强,她也百般忍耐,很少想过抗争。尤其是,在她和李敖那段惊世骇俗的百日婚姻里,对方口不留德,说尽坏话,她却一心只想做个人们眼里的体面女人,一笑泯恩仇。只可惜,她大度的姿态换不来理解,正相反,激怒了对方,被嘲讽是心里有愧。直到进入知天命的年纪,在经历了光与暗,美好与丑恶之后,胡因梦拒绝被世俗眼光束缚,她说:“我希望活出自己的价值。”她不再回避李敖的诋毁,而是犀利地指出,他的抵触源于自身缺乏安全感。她无所畏惧地未婚生女,不怕别人指点,做着一切顺从内心的事。她更是翻译了三十多部经典的身心灵成长书籍,成立了帮助女性成长的工作坊,引领无数学员勇敢回归内在,真实自由地表达自我。
与其在意别人怎么看,不如在有限的时光内,演好自己的剧本,赢得丰盈的爱和人生。她们有头脑有底气,不会委曲求全,懂得女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战。当然她们更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人生前半程,女人们周旋于家庭事业,蹉跎了岁月,怠慢了自己。行至后半程,时光馈赠了平和,令她们找到同世界握手言和的方式,活出生命的广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