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秦磊:清代云南科举宾兴与边疆文教治理 ·  2 天前  
诗词天地  ·  四大名著最经典的40句大俗话:话俗,理不俗 ·  21 小时前  
诗词天地  ·  四大名著最经典的40句大俗话:话俗,理不俗 ·  21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口腔的清道夫,牙齿的保护神——中药牙粉,改善 ... ·  3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哪吒为什么一定是“莲花”化身?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古史荐读|砺波护《从敦煌到奈良·京都》并荣新江中译版序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2-18 07:33

正文

中古史中心|新书


《从敦煌到奈良·京都》

作者: [日] 砺波护

译者: 黄铮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
ISBN: 9787220127052


本书是日本学者砺波护的学术随笔集。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对日本文明影响巨大,这体现在技术、语言、制度、宗教、艺术等几乎全部领域。本书第一章由敦煌文化与吐鲁番文书等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入手,分析中华文明对于日本及中华文明圈的影响方式。此书以隋唐佛教、名物、经本书类的流传等具体实物史料为依托,在书中几近涵盖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此外,本书后面四章作者研究和追忆日本京都学派的一些点滴,以及中日两国学界学者们的交友互学的往事。


目录

第一章  从敦煌到奈良 / 〇〇一

第一节 敦煌 / 〇〇三

第二节 吐鲁番 / 〇一六

第三节 丝绸之路纪行 / 〇二四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 / 〇二四

西汉武帝的时代 / 〇二四

西夏与蒙古的时代 / 〇二九

青海之道 / 〇四二

唐玄宗的时代 / 〇五〇

后汉光武帝的时代 / 〇五八

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 / 〇六五

遣唐使的时代 / 〇七四


二、丝绸之路的人物 / 〇八四

斯坦因 / 〇八四

寺本婉雅 / 〇九〇

唐玄宗与杨贵妃 / 〇九五

武则天 / 一〇二

鉴真 / 一〇八

最澄与空海 / 一一三


三、民族与宗教 / 一一八

佛教 / 一一八

摩尼教 / 一二〇

西藏佛教 / 一二二

中国的粟特人 / 一二五

景教 / 一二九

天台山与五台山 / 一三二

天台宗与真言宗 / 一三四


第二章  大谷的响流 / 一三九

第一节 隋唐佛教史研究 / 一四一

第二节 冬扇 / 一四四

第三节 “世界人”大拙的英文墨迹 / 一四六

第四节 主上臣下的背法违义——《我与亲鸾》 / 一四九

第五节 大谷莹诚与神田喜一郎等 / 一五二

第六节 北京版《西藏大藏经》运抵日本的经过 / 一五八

第七节 赵朴初的墨迹 / 一六五

第八节 最初的汉俳 / 一六七

第九节 唐代长安的景教碑与洛阳的景教经幢 / 一六九

第十节 大学图书馆的共生与特化 / 一七八

第十一节 神田鬯盦博士所赠 两种图书善本书影的解说 / 一九〇

约翰·纽荷夫著《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 / 一九〇

基歇尔著《中国图说》 / 一九二


第三章  京洛的书香 / 一九七

第一节 内藤湖南的欧洲行纪 / 一九九

第二节 内藤湖南的《华甲寿言》 / 二〇四

第三节 内藤湖南的汉诗文 / 二〇七

第四节 宫崎市定的收藏品 / 二一七

第五节 十七字诗与汉俳 / 二二五

第六节 胡宝华编著《20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学著作编年》序言 / 二二七

第七节 2011年度汉字“绊”的印象 / 二三一


第四章  先学的彰显 / 二三三

第一节 内藤湖南的学风 / 二三五

第二节 内藤湖南——从邪马台国到“满洲”史的研究 / 二五〇

第三节 内藤湖南主题演讲 / 二五四

第四节 桑原骘藏著《考史游记》解说 / 二六三

第五节 宫崎市定著《中国古代史论》的介绍 / 二六九

第六节 佐伯富先生与井上靖的《通夜之客》 / 二七二

第七节 唐长孺先生在京都 / 二七八

第八节 追悼谷川道雄博士 / 二八二


第五章  京都的中国学 / 二八七

第一节 《京大东洋学的百年》引言 / 二八九

第二节 罗振玉、王国维的东渡与敦煌学的创始 / 二九四

第三节 土肥义和编《敦煌氏族人名集成》 (氏族人名篇·人名篇、索引篇) / 三〇八

第四节 京大以文会 / 三一〇

第五节 宫崎市定兼任的“地理学教室主任” / 三一四

第六节 森鹿三与人文科学研究所 / 三一八

第七节 近卫家熙考订本《大唐六典》的研究 / 三二二

第八节 京都的中国学 / 三二六


后  记 / 三三八

译者后记 / 三四一


中译本序(荣新江)

本书是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砺波护先生2016年出版的一部历史随笔集,此前在2001年作者曾出版了第一本随笔集《京洛的学风》,两书风格相似,有些内容也相互接续,可以对读。本书收录的随笔文体不一,有旅行记、讲演录、百科全书词条、书评、回忆录等,内容涵盖从敦煌到奈良、京都的丝绸之路,以京都大学为中心的学术掌故,特别是对内藤湖南、桑原骘藏、宫崎市定等京都大学先辈学风和业绩背后故事的讲述。这正是我们在一般正式的学术论文中所看不到的内容,读起来即轻松,又有趣味。



砺波先生出身于大阪府净土真宗大谷派的寺院家庭,受到良好的家风熏陶。以后在京都大学读本科到博士课程,受教于宫崎市定、塚本善隆先生,专攻隋唐时代政治、社会、佛教史,也参加藤枝晃先生敦煌文献读书班,毕业后进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作为助教授,协助平冈武夫先生编纂“唐代史料稿”等。再后来又转任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曾担任部长之职。2001年退休后转任大谷大学文学部教授兼大谷大学博物馆馆长。可以说,砺波先生很早就成为“京都人”了,其治学,秉承京都学派的严谨,又有广阔的视野;其行事,则有京都人的儒雅“古风”和文化“傲气”。


我自1990年以来,经常访问日本,与砺波先生多有交往。他的著作,不论精装本的《唐代政治社会史研究》《隋唐佛教文物史论考》《隋唐都城财政史论考》,还是文库本的《唐之行政机构与官僚》《隋唐佛教与国家》《唐宋变革与官僚制》等,以及上述随笔集,都题字赠我。他关于中古都城、唐代社会中的金银、少林寺碑、公验与过所等文章,都对我有关长安、敦煌和丝绸之路的研究给予影响。


荣新江(左)与砺波护(右)


每次拜访他,我都从聊天中获得收获。他知道我来自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出示给我“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后唐长孺先生论集中未载的周一良的文字;他知道我对西方汉学有兴趣,特别给我展示他从Otto Harrasowitz购买到的德国汉学家福克司(Walter Fuchs)的藏书;他还应我的请求,帮忙联络京都藤井有邻馆,让我和陈国灿先生、池田温先生一起,看到这个私家博物馆珍藏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他还带我在大谷大学图书馆中,观览了珍贵的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神田喜一郎收藏的善本古籍和王国维遗稿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