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伟曾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报道
军改以来,耳边不时听闻迷茫的焦灼之声。的确,社会飞速发展,舆论生态快速变化,军队新闻人的阵地在哪?未来在哪?怎么开展新闻舆论工作?……这一切,都需要目标来指引。
从2012年9月起,我离开宣传部宣传处,“触网”转型,开始艰难的再出发,一方面在奔跑中转型,一方面抢占新闻传播“高地”。近5年的煎熬挣扎,今天,很想把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同行们做一次交流。
眼下,不少同行非常煎熬,没有编制干新闻,就像冲锋时没有“出发阵地”一样。
不过,这情景并非今日才始。20年前我当报道员时便如此,每次机关一清编,报道员便回连队。过段时间,工作需要了再回来,说实话真的心累。
军改后,新闻工作也越来越正规。我理解,就是分层设置,各干各的活,不要越界。这不是新闻舆论工作不重要,而是要规模适度;不是有意弱化哪个岗位,而是要基于效果干工作;不是哪种形式滞后淘汰了,而是走进“全媒体”时代,没有哪种形式更重要,只有哪种形式更适合。
我觉得,有编制,干自己份内的事;没编制,不影响你在媒体发声,不影响你有所作为。这也是改革中的“问题倒逼”,用岗位来选人才,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
在这个适者生存的时代,我们需要认清生存环境,“扭着身子去迎接阳光”,千方百计去放射光芒,实现自身价值。
储备不够,又渴望一鸣惊人,这样的事从来不会发生。也是一名新手产生迷茫的缘由所在。
所以,有岗位拼命干,没岗位拼命学,努力去争取岗位,这才是今天新闻人才成长的规律。
去年,习主席接连视察多家中央媒体的新媒体部门,明确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概念。对此,新闻人要学思践悟,在改革中抓紧转型。
从新闻宣传工作,到新闻舆论工作,不是字眼的差别,而是有质的差异,意味着从传播渠道、人才队伍、工作重心、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为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和目标。
军改一年多来,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得愈来愈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是对立关系,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而是要融合发展,相互借力、互为辉映。
既然是这样,为何会焦虑?说到底,还是因为以前的惯性思维,企图靠一篇头条吃一年,靠几篇中央级发稿在评比中榜上有名,脑袋里还在琢磨着“锦标主义”、出名挂号。
如果,新闻人从一起步便功利心如此之强,没有“认认真真练笔头、踏踏实实打基础”的心态,那么,业务难以提升,工作难有实效,干几年也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在我看来,新媒体有渠道和表现力优势,能释放人的创造力想象力;传统媒体有“内容为王”的优势,今天仍占据着传播链的高端,借助新媒体更能一飞冲天。
所以,认识的误区还是在自己身上。要想“一览众山小”,还得“会当凌绝顶”。没有练好内功,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会有高质量的产品。
拿有些人看不上的新媒体来说,今天已经饱合,一年前轻轻松松几万点击率的光景,已然不在。眼下,一条稿子要“破万”都不再是易事。
因为,微信的竞争是产品质量之争,没有深度,没有表现力,没有个性,根本抓不住人。得调动创新潜能,运用全媒体手段,才能保持用户的黏性和关注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不仅是和全军的同行在竞争,也和全国的同行,甚至在互联网上和全世界的“亮点”在争夺眼球。客观地说,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越来越难,越来越需要领军人才、大V和大腕。
在我看来,今天更重要的,不是琢磨主攻哪一个?而是都要学习钻研,学会“十八般兵器”,这样在关键时刻,哪个恰当就运用哪种形式。
现在,新闻人最关注的是编制,这个很正当。但在此之前,需要明白:新闻干事军改后是干什么的?
以我的理解:专职新闻干事的职能,已向作战功能、平时的新闻舆情工作转移,不再仅是过去的“推典型、发头条、报成果”,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发力发声。
不妨自我拷问,你对军事行动有研究吗,演训活动报道能驾驭吗?在中心工作和主题教育、“两学一做”等活动中,能否利用媒介展开有效的思想引领?对可能出现的舆论攻击,有没有组织舆情反制、掌控舆论走向的能力?……这只是素质结构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有一天当你坐上“席位”,怎么开展舆论攻防,如何为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样说,可能把一些年轻人吓坏了,但知道山峰在哪不是坏事,认清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成长成才。没有谁规定,新闻人三年就要成才、五年就得成功。
我相信,既然干了这一行,没有一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一出手便“惊天动地”,没有一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推动军队建设、影响社会风气。
军改后,我们在重塑再出发的过程中,要提防一种倾向:搞自我服务、自我循环,在纸上转来转去,不能在现实中发挥作用。
基于实效去干,首先要悟透“融合”二字。今天,媒体界线已然模糊,两者间的围墙已然推到,不应再计较孰轻孰重;
其次,要关注现实问题,懂得读者的“痛点”,懂得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现实心声,当好党委的喉舌,当好群众的传声筒,真正架起连心桥,打通舆论场;
再次,要重用技术,熟练驾驭传播工具。不懂武器装备,谈不上作战决心。传播和打仗一个理,都得下苦功夫学技术、学装备、学新的传播理念,只有成为真正的内行,懂得网言网语,知道网友在关注什么谈论什么,才有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干新闻工作很苦,苦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天天要奔跑追逐,新闻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不在进行着能力素质的“新陈代谢”。所以,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的人,最终只能告别新闻战线。
“人人手持卖克风,个个都是总编辑。”现在,发声越来越容易,但产生反响越来越难;走上新闻路越来越容易,但成长成才越来越难。
但对有志于此的人来说,信念比什么都重要。不管再难,要记住一条:新闻人拼到最后是拼素质!
不论“纸”怎么变,“报”都没有变。传播形式再眼花缭乱,都得恪守真实原则,不能为发稿弄虚作假,“过把瘾就死”。在新闻圈20多年,“做文先做人”从未过时,没见过谁靠投机取巧能走远,那些人品差的人更是难以立足。
“心血用在哪里,便能在哪开花!”生活中,你关注什么,便能发现什么、收获什么。将心思专注在工作上,不论起点如何,相信你都能夯牢根基,不断突破,越走越远。
此外,新闻是人学,是个性化的创造。长期积累、坚持不懈,便能形成风格,练就绝活,这是谁也抢不走的“看家本领”。
写下这些,有“好为人师”之嫌。但为了新闻舆论工作常干常新、保持活力,斗胆抛砖引玉吧!
愿东陆的新闻舆论工作人才辈出、各显其能;助力强军、再攀高峰!
作者:胡伟
部分图片来源互联网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冲锋号”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jjqz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