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
政商内参
。
By政商内参 (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
而在量子世界里,这一切不是幻想。
当然,现在整个世界都没有到这一步,但是中国已经遥遥领先地企及了这个神奇的世界!
震惊世界的里程碑式突破!
6月16日,我国科学家利用
“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为未来开展
大尺度量子网络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
,以及开展外太空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6月15日发布的美国《科学》杂志封面上,“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宛如两条长腿向前迈出一大步,这也象征着
量子通信向实用领域迈出一大步。
文章中写道,
中国首次实现了从太空到地面的长距离光子运输。
科学家们通过“墨子号”分别向青海德令哈站和云南丽江站发射光子,两个地面站相距1203公里。这远远打破了143公里的传输记录。
以往由于没有量子卫星,国内外量子通信地面实验传输距离一直停留在一百公里量级。因为量子地面传输无论通过光纤或大气都有较大信号损耗。改用卫星从太空中分发,可以大幅缩小信号衰减。这种方式对精度要求极高,
好比从万米高空的飞机上扔下一连串硬币,在地面上用存钱罐接住,位置、角度、接收顺序需丝毫不差。
杂志称,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的千公里级量子纠缠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
、“毫无疑问将在学术界和广大社会公众中产生巨大影响”。
点击视频,了解中国在通信领域的这一重大突破↓↓
绝对保密的通信 想偷窥中国的秘密将不可能
量子,可谓世界上最玄妙的东西。量子卫星,运用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神一样的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现象。
啥叫量子叠加原理?就是
如果人不观测量子,量子可能满世界都是。但是,只要人一观测它,它马上随机呈现出固定的形态。
量子纠缠是一种奇特的量子力学现象。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无论相隔多远,一个量子变化必然导致另一个量子的连锁反应。
该技术当前最大的运用,就是
量子通信
,一种是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另外一种是量子隐形传态。
传统的通信卫星使用无线电波传输信号,而量子通信卫星使用的则是一种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可以产生一对相互纠缠的光子。这对光子即使相距遥远,其属性仍然会纠缠在一起,而信号就能通过操作这些属性来传输。
这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做任何手脚都会被察觉出来。正因如此,
利用量子通信沟通的双方可以放心地进行秘密交流,而不需要担心被窃听。
量子保密通讯是最安全的通讯。为什么?因为它的密钥,是量子。本来量子是化身千千万,一旦有人想动一下量子密钥,哪怕是看一眼,无处不在的量子,就停滞成固态了,马上就会被人发现。所以,到那时,想窃取我们国家的秘密,门都没有。
量子隐形传态,则是利用了量子纠缠的原理,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现在信息传递,总要通过电波或某种载体,而量子信息传递则不需要,这一边量子一动,另外一个纠缠中的量子也随之而动,其中的关联没有任何载体,如果有,那可能是“鬼”。
而鬼,既观测不到,也无法捕捉,因此,更不可能泄露一点秘密。
▲ 处于纠缠状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距多远,都存在一种关联。
他国还在喋喋不休,中国已经默默收获
研究人员一直想要远距离内实现量子纠缠。但是,质子在穿越空气和光纤时,会被分散、吸收,量子纠缠的距离一直无法得到突破。
这次,中国科学家在三个量子通信地面站间,利用“墨子号”实现了量子纠缠,每个地面站间都相距1000公里以上,实验结果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
这项实验的成功,使得安全通信成为可能,也为未来展开更大尺度的实验奠定基础。
▲ “墨子号”发射升空
去年8月份,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颗卫星,利用量子技术将信息从太空传输到地球。这种技术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们都在研究。
但是,
来自外界的质疑从未平息。
发射前,就有人质疑中国的量子卫星能否工作。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发射的动机之一是要与美国抗衡。美国国防部还曾警告,量子通信技术能让中国在未来某一刻危机发生时,杜绝竞争对手动用任何太空装备的可能。
不过,有美国媒体曾指出,美国对中国在量子技术上领先所展现的态度,是傲慢的表现。实际上,来自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的研究人员都有透露,有在太空中进行量子实验的计划,包括一个提议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实验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