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利维坦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也就是我本人(写诗的时候叫“二十月”)的订阅号,纯粹个人兴趣——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诗歌、小说、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死刑!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二审宣判 ·  昨天  
t0mbkeeper  ·  同志们,晚安! ... ·  3 天前  
阑夕  ·  我正在与@凤凰网科技 ... ·  3 天前  
纯银V  ·  广州男生脱单投稿,转发补足 6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利维坦

关于宇宙,我们能了解多少?

利维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09-06 08:59

正文

利维坦按:如果拿地球来举例的话,我们不论从南极走到北极,还是沿着赤道环行一周,都会发现地球是有限无界的——也就是说,你始终不可能找到地球的边界,但你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地球是无限的。如果按照霍金的观点,宇宙也类似地球是有限无界的,只不过比地球多了几维。多几维怎么理解?试着想象一下鱼在水中,对于它来说,水面之上的空间就是另外一个维度了。


今天这篇文章,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我们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能力是否是没有局限的?对此,作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延伸阅读:《“科学幻想”症:一位科学记者的质疑》(点红字直接取阅)



文/Lawrence M. Krauss

插画/Jackie Ferrentino

译/lwl

校对/boomchacha

原文/nautil.us/issue/40/learning/how-much-more-can-we-learn-about-the-universe


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吗?


根据推测,大爆炸刚发生后的超光速暴涨过程产生了引力波。


作为一名宇宙学家,我在讲座之后最常听到的问题包括:宇宙外边是什么?我们的宇宙会膨胀到什么样,会永远膨胀下去吗?这都是些很寻常的问题,但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追根溯源,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人类的认知有没有边界?科学有没有不可突破的局限?


当然,问题的答案是,现在回答还为时尚早。除非真正遇到屏障,否则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人类的认知否有终点。然而,当下并没有任何迹象能够表明我们将会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也许,在探索宇宙的漫漫征途上,我们会遇到激流险滩,但人类定能排除万难,驶达知识的彼岸。有些人对我说:“我们永远不能知道宇宙何时诞生”,“我们永远不能知道大爆炸前发生了什么”。这些人着实刚愎自用,他们怎能预知未来,断言人类在未来不会知晓某些事物呢?那些言论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没有显露出瓶颈的丝毫端倪。就拿我所从事的领域来说吧,我们对宇宙的知识在不断增长,甚至50年前都没有人能够预见。


即使在最明朗的天气里我们也无法看见永恒理论上来讲,我们最远只能看见453亿光年远的地方。尽管这表明我们认知有直接的极限,但这也无法阻挡我们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雄心壮志。图源:NASA/Bill Ingalls


诚然,这并不意味着自然对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范畴,观察事物的途径没有任何影响。比如说,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①对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粒子在任意时间的位置做出了限制;光速限定了我们能看到、移动的最大距离。但是这些限制最多只能给出人类无法观测、而非最终无法知晓的事物。不确定性原理并没有妨碍我们探索量子力学,了解原子的性质,发现所谓的虚粒子(我们不能直接探测到,但确实存在的一种粒子)②。


宇宙的膨胀确实暗含着起源,因为如果我们反推回去,那么在遥远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共同存在于一个奇点中。在那一瞬间,也就是现在被称之为大爆炸的时候,我们所知的物理学定律都不适用了,因为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无法解释描述微观物理的量子力学。但是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从根本来说,这并非认知的边界,因为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广义相对论,使其与量子理论相互兼容。弦理论(String theory)就是个广为人知的例子。


如果我们在一个方向上看得足够远,就能看见我们的后方。


鉴于这样一个理论,我们也许就能够回答,大爆炸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存在的话)。最简单的回答往往也是最不令人满意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将时间与空间统一为一个实体:时空。如果空间是在大爆炸时产生,那么时间可能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时间上所谓“之前”的概念(因为在诞生之前,时间并不存在)。那么,先前的问题便不值得回答了。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解答,而且我们需要等到一个量子引力理论以及实验证实之后,才能对我们的回答有一定的把握。


接下来,从空间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否能够知道,宇宙的边界是什么,外边又是什么?我们不妨再次大胆猜测。正如我在新书《从无到有的宇宙》(A Universe from Nothing)中详细讨论的一样,看似最有可能的是:如果时空自然产生,那么它的总能量可能为零,因为物质的能量恰好与引力场的能量相互抵消。简而言之,如果事物总计为零,那么它能够从无到有。现在,我们能够查证的唯一总能量为零的宇宙,是闭宇宙③。这样的宇宙有限无界。就像我们可以在球体表面一直行走而不会遇到任何边界一样,我们的宇宙可能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一个方向上看得足够远,就能够看到我们的后方。


实际上,我们无法这么做,可能因为我们可见的地方仅仅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这个原因与被称之为“暴胀”(inflation,宇宙暴胀,简称暴胀,是早期宇宙的一种空间膨胀呈加速度状态的过程)的概念有关。大多数在微观尺寸上自发出现的宇宙会瞬间重新坍缩,而不会持续存在数亿年。但是,在某些宇宙中,虚空会被赋予能量,并且这种能量,至少在短时间内,能够使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我们认为这样的暴胀时间出现在大爆炸扩张的初期,并且防止宇宙立即再次坍缩。在这个过程中,宇宙膨胀到难以想象,以至于在任何意义上,似乎是平坦并且无限的——比方说,尽管位于一个叫做地球的巨大球体上,堪萨斯州的玉米地一样看起来广袤无垠。即使我们的宇宙可能是封闭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观察宇宙时依然无法看到我们后方的原因。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暴胀没有在我们可见的宇宙中重新开始,并且没有存在于其他我们不可见的区域中,只要我们等得足够久,就能看见所有事物。


考虑到我们还未观测到,以及永远无法观测到的区域可能正在暴胀——事实上,近期的理论表明,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宇宙”指的是我们曾经能够,或是终有一天能够进行交流的地方,那么,在我们的宇宙之外,暴胀通常还会创造出的别的宇宙。暴胀可能在我们所处的空间中很短暂,但别的地方则永远在指数膨胀,偶有像我们的宇宙一样的孤立区域从中分离出来,既脱耦(decoupling)。正如同当温度低于冰点时,在快速流动的水面上能够形成冰块一样。每一个这样的宇宙都存在一个开端,限定于暴胀在它的空间体积中结束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宇宙的开端并不一定标志着时间的起始。这进一步否定了大爆炸即认知的天花板这种言论。


碰撞中的星系:这种宇宙的暴乱终有一天不复存在,遥远未来的人类可能永远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宇宙曾经是多么活跃。图源:NASA


考虑到每个宇宙从背景空间中脱耦的过程不同,其中的物理学定律可能也不相同。我们称这样可能的宇宙集合为“多元宇宙”。多元宇宙的概念在科学界颇具吸引力,不仅可以解释如暴胀之类的现象,还主张多个含有独特物理定律的宇宙的存在。如此说来,看似莫名其妙的基本参数,其实是在宇宙诞生时随机产生的。


就算还有别的宇宙存在,我们也永远无法直接探测到。因为这些宇宙不但处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以超光速后退。那么,多元宇宙理论仅仅是形而上学吗?无法验证其存在,是否代表着我们的认知有根本上的极限?答案是:非也,非也。尽管可能永远不能直接观测到别的宇宙,我们依然能够通过以经验为主的方式检验理论。比如说,通过观测暴胀产生的引力波,理论上能够检验宇宙创生时暴胀过程的详细资料。这些波与最近被LIGO④探测到的引力波类似,只是起源于大爆炸的初期,既暴胀时期。就像我们在各种各样的实验中找寻遗留在大爆炸余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信号一样,如果能够直接探测到这些引力波,我们就可以研究暴胀的奥秘,确定永久性的暴胀是否是这种物理现象的结果。因此,尽管无法直接探测到别的宇宙是否必然存在,我们可以间接证明这一点。


简而言之,只要我们足够聪明,理解最深奥的形而上学问题也不是个事儿。我们之前或许认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从经验上探求这些问题,比如宇宙存在的可能性。目前,依靠着推理以及实验观测,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的认知局限。


无限的宇宙引人入胜,并且激励着我们不断进行探索。但是我们能够自信地说,我们的认知也是没有局限的吗?这个嘛,不可以。



暴胀确实给我们的认知设定了根本的限制——特别是对过去的认识。暴胀在本质上重置了宇宙,有可能摧毁了在此之前关于动态过程的一切信息。在暴胀过程中,空间快速膨胀,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位区域内物质的密度。所以,暴胀可能抹去了诸如磁单极子的踪迹(理论上表明,磁单极子是一种在宇宙早期应该大量产生的粒子)。这是暴胀的独特功绩之一:解释了理论上存在、却至今未观测到磁单极子的原因。但在化解矛盾中,暴胀又抹去了我们的过去。


更糟糕的是,暴胀仍在抹去别的信息。我们现在显然处在另一次暴胀过程中。我们与其他星系的间距正在扩大,这表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而非减速。这就好像占主导的引力势能存在于物质或辐射内,而不是在虚空里。我们现在对这种能量的起源一无所知。每种潜在的解释都对认知的发展,甚至是我们自身的存在加以了限制。


如果宇宙经历某种相变⑤ (phase transition)——宇宙版的蒸汽凝结为液态水的现象,那么这种虚空的能量可能会突然消失。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不但力的基本性质会变,而且宇宙中所有我们能够看见的结构,从原子到人类,都有可能会变得不稳定,甚至消失。


但是即使膨胀仍在继续,未来的景象也相当沉闷。在大约两万亿年后,宇宙内的其他事物会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两万亿年对人类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对宇宙来说则不然。在这样遥远的未来后,生活在群星中的观察者会认为他们周围只有无尽的虚空,身处孤单的星系,没有宇宙加速膨胀,更别提大爆炸的迹象了。正如我们失去了磁单极子的踪迹,他们也无从得知我们已知的历史(虽然某些现象当下无法观测到,但未来的他们,或许可以。所以我们也不应有优越感)。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应享受短暂的人生,尽力探索浩瀚的宇宙。路漫漫其修远兮,汝当上下而求索!


注释:


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译作“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摘自维基百科)


虚粒子(virtual particle),意即虚构粒子、假想粒子,是在量子场论的数学计算中建立的一种解释性概念,指代用来描述亚原子过程例如撞击过程中粒子的数学项。但是,虚粒子并不直接出现在计算过程的那些可观测的输入输出量中,那些输入输出量只代表实粒子。虚粒子项代表那些所谓离质量壳(off mass shell)的粒子。例如,它们沿时间反演、能量不守恒、以超光速移动,每条看起来都和物理基本原理相悖。虚粒子发生在那些大致可被实输出量相消的组合项中,因此才产生了前述那些不实的冲突。虚粒子的虚「事件」通常看起来是一个紧接着另一个发生,例如在一次撞击的时长中,所以他们显得短命。如果在计算中略去那些被诠释为代表虚粒子的数学项,计算结果将变成近似值,有可能较大地偏离完整计算得到的正确而且精确的结果。(摘自维基百科)


闭宇宙(closed universe),如果宇宙内的物质多到足以抗衡大爆炸造成的膨胀,宇宙最终会坍缩回去。(译自《牛津英语词典》)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缩写:LIGO)是探测引力波的一个大规模物理实验和天文观测台。2016年2月11日,LIGO团队于华盛顿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共同宣布人类对于引力波的首个直接探测结果。所探测到的引力波来源于距离地球13亿光年处的两个大约3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融合。(摘自维基百科)


⑤ 相变是指物质在外部参数(如:温度、压力、磁场等等)连续变化之下,从一种相(态)忽然变成另一种相,最常见的是冰变成水和水变成蒸气。然而,除了物体的三相变化(固态、液态、气态),自然界还存在许许多多的相变现象,例如日常生活中另一种较常见的相变是加热一块磁铁,磁铁的铁磁性忽然消失。(摘自维基百科)




最后,可以看看利维坦之前推送过的1977年的著名短片《十的次方》,短片中运用比例的概念,并把广袤无垠的宇宙比作是碳原子的微观世界:

(建议Wifi环境下浏览)每隔10秒,我们看到的画面就会比10秒前远10倍……接着,镜头又快速拉近,每隔2秒,拉近10倍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联系:微信号 thegoat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