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2%,但已修复至较高水平,其中第一和第二产业已基本恢复,
第三产业修复偏慢是GDP略低于预期的主因。
四季度服务业和出口产业链有望接替基建地产成为经济修复的主力,带动经济进一步向潜在增速的方向靠拢,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修复至5.5%以上。从分项来看,9月的工业增加值大幅跳升至6.9%,已达去年12月的水平,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速达7.6%,处于2018年以来的相对高位,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也同比回升。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由上月的9.5%进一步上行至9.9%,
海外需求修复叠加印度和东南亚供给受限带来的需求转移导致中国出口的需求极为强劲且可持续性较强
,出口与制造业链条密切相关,出口持续高景气有望带动制造业景气回升,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回升至3%。地产投资同样处于高位,
虽然地产链条整体景气度有所下降,但是土地购置费的滞后效应,以及三道红线下的高周转和竣工压力下施工强度仍在,地产投资依然将高位维持。
9月基建投资再度低于预期,预计与地方优质项目储备不足有关。基建不及预期也是经济和金融数据略显背离的原因,9月金融数据继续大幅超越市场预期,单月新增信贷1.9万亿,且接近90%的新增为中长期贷款,新增社融3.48万亿,存量同比增速进一步加速至13.5%,其中政府融资贡献较大,后续基建应仍有加速空间。消费在持续修复,单月增速修复至3.3%,汽车仍维持了11%以上的高增,地产产业链消费增速相对不佳,餐饮也尚未摆脱负增长。整体来看,
9月数据中生产和需求,投资和消费的修复速度更趋于均衡,后续经济修复的核心逐渐转向消费和服务业,以及出口产业链,因此疫苗的普及就愈发重要,也是经济修复再提速的核心。
九月下旬以来,市场在逐步确认本轮调整的低点。进入十月份,随着美国大选预期、疫苗预期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等逐步趋于确定,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基于事件性因素采取减仓的策略都告一段落,甚至是逐步的仓位回填。市场调整中逐步缩量,比如今天市场在3300点附近窄幅震荡整理,沪市成交额只有2200亿,
基本上可以判断市场3200点附近的底部是本轮调整的低点了。
目前有争议的还是结构性的风险和机会。
上周市场在超跌反弹中率先急反弹的是消费医药等高估值的公募重仓板块,但是犹豫恐高,在周四周五调整中这些板块的龙头股基本上回填了之前的涨幅,取而代之的是大金融板块的强势。而本周由于经济数据差强人意,高估值的消费板块又出现了短期吸金的情况,但是我相信这些板块本来就不存在高增长,之前巨大的涨幅都来自估值提升,目前这些板块中的恐高症已经非常明显,反弹不会走远。但是本周同时企稳反弹的还有芯片、苹果产业链等高科技的板块,这些板块经过前期充分的调整已经估值非常合理,而且基本面处于更好的阶段。所以
接下来市场最有可能的两种走势是要么在顺周期的背景下大金融板块出现空间很大的估值修复行情,这样指数会有很大的行情;要么高科技板块接力消费医药板块,市场依然偏爱高估值景气度逻辑进行博弈,这样指数空间会不大,但是交易性机会会增加。而这两种情况我们都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