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她的声音| 会上瘾
我在北京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今天离开了北京。
我们约在五道口吃火锅,那是我们成为朋友以后第一次约饭的地方。
那时候我刚来,还很迷茫,她指着五道口拥堵的人群,跟我说: " 北京嘛,除了人多,没什么不好的。 "
而昨天,她低着头,一边用筷子搅着面前的麻酱碟,一边说: " 北京,太挤了。 "
在北京这几年,我迎接过一些人,也送走了一些人。关于去和留的利弊,却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为此,我问了几个身边的朋友,他们有的已经离开,有的走了又回来。今天我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你,希望能给犹豫的你一点点帮助。
01
" 回老家后,我胖了十斤。
"
夕瑶 女 27岁离开北京
我大学在厦门读的播音主持。坦白讲,我这个人有点虚荣,读播音主持只是因为喜欢穿漂亮的礼服,喜欢像明星一样站在舞台上,喜欢成为焦点。
但我要的这些小城市都给不了,于是一毕业,我就扛着行李去了北京。
主持人这个行业其实不太稳定,有时候一天跑两三个场子,有时候一个月连一场邀约都收不到。毕业后的那半年,我从原来的98
斤,瘦到86斤。
有一天晚上,我哥给我打电话,说我妈突然晕倒了,正在做手术,说他刚刚签了病危通知,叫我赶紧回去。
我赶到医院的时候,我妈已经脱离了危险,我哥一边掉眼泪一边安慰我说: " 好在有惊无险,要不然你连咱妈最后一面都见不到了。 "
我永远都记得,我妈在病房里拉着我的手说: " 姑娘,回家吧,家里有你哥照顾你,妈才能放心啊。 "
那时候她很虚弱,一句话要停顿好几次才能说完,大家叫她休息,但她不肯,她说怕自己一睡就醒不了了,她说她还没看到自己的女儿过上好日子。
那天以后,我没有再回过北京。
我知道北京很好,有很多机会,我知道也许我多坚持一下命运会突然垂青我,但我更知道,那种差一点就错过亲人最后一面的痛苦,我永远永远永远都不想再感受了。
现在,我在家乡找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单位离家五分钟,一日三餐都在家吃,昨天称了一下体重,比刚回来的时候胖了十斤。
前几天,以前跟我一起跑商演的朋友晒一张了他和著名演员的合照,还在文字里说自己得到了老前辈的指点和鼓励,觉得更有斗志了。
我捧着手机,羡慕得发狂。有人问过我,离开北京遗憾吗?
遗憾,但是不后悔。
因为相比北京的繁华与可能性,我更想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
02
" 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掉。
"
黎阳 男 34岁重回北京
我本硕都是在北京读的,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下,一不小心就待了十几年。
去年,是我最崩溃的一年,亲人离世,创业失败。
过年的时候,跟中学的几个哥们喝酒,发现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日子虽然平淡,但也不会像我一样突然间一无所有。
他们劝我回去,甚至有人帮我介绍了一份工作,薪水不高,但是很稳定。
那段时间,我正处于对自己极度怀疑的状态,早就没了以往的斗志,我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所以,他们一劝,我就立马答应了。
本来以为小城市的生活真的会像网上说的那样,一日三餐、朝九晚五、不痛不痒。
可是真的去小城市的环境里生活一下,才知道,我可以躲得过北京拥挤的早高峰,却永远躲不开生活的压力。
我一样会遇见刁钻的客户,一样需要为了某单生意到处求人、喝到不省人事,一样要用那个城市的收入和并不对等的房价对抗。
更糟糕的是,我很快就发现因为在北京呆了太久,人际圈子也都留在了北京,这让我在家乡小城开展工作时处处碰壁,效率甚至比不上刚毕业的人。
而九点左右就开始进入睡眠状态的小城,让我在深夜连一个喝喝酒,宣泄一下的地方都找不到。
流浪太久,他乡即故乡。
34岁的这一年,我重新回到北京,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不管明天怎么样,既然做了选择,既然生活总要继续,那就只顾风雨兼程吧。
03
" 我以为家乡有爱情,原来也不是。
"
一朵云 女 26岁离开上海
坦白讲,离开上海我挺后悔的。
上海,曾经是我和他共同向往过的地方。第一次扛着行李从虹桥站出来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会在那个城市兼得梦想与爱情,可是到最后,我和他都没能坚持住。
我们总是在吵架,因为出租屋太吵、太小,因为工作太忙好几个月都没时间一起吃饭,因为换工作后家离公司太远,但我们都没钱换一个近一点的房间。
我们的感情就在那些鸡毛蒜皮的烦恼里一点点消耗着,到后来演变成,
两个人躺在同一张床上,一整夜没有一句话想跟对方说。
有一次我来例假,去超市买卫生巾,我在货架中间走来走去,把每个牌子的价格对比了一遍,然后选择了一款最便宜的。
选定卫生巾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阵心酸,不明白自己才二十出头,为什么就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因为爱情吗?可我已经感觉不到了啊。
在那间我和他住了三年的出租屋里,我说: " 我想回家发展了。 "
他低着头说: " 也好。 "
曾经,他一句 " 喜欢 " ,让我们变成了最亲密的人,后来他一句 " 也好 " ,我们重新成了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