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动派DreamList
青年学习型社群,致力于帮助青年人用行动实现梦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行动派DreamList

为什么你“明知道”却“做不到”?听过无数个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行动派DreamList  · 公众号  ·  · 2017-05-25 07: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主播 | 韩生

配乐 | 田馥甄-一人间烟火


在韩寒的《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大家熟知的台词: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也经常有小伙伴在某篇文章下给我们留言: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就是做不到呀!于是大多数人轻视道理,奉之为营养过剩的鸡汤;重视方法论,以为知道过程就可以一劳永逸。


但就如《奇葩说》所言,辩论重视的永远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的思考。行动派也一样,希望文章带给大家的,也是思考的启发。


今天的这篇文章分析了为什么我们总是知道却做不到?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不知道你赞不赞同?

——小编苏晓


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知道,却做不到啊,怎么办。


每当这时候,我总是很想问一句: 知道这么多道理,却做不到,很光荣吗?


如果你去细细品味下,在你说:“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感受到内心深处有很大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是在说:


我很想做呀,我也已经很努力的在做了。


我真的很想做到,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你如果告诉我怎么能做到,我马上就去做。

“知道却做不到”这种想法会让人有很多获益,所以你才可以那么无辜又心安理得地说出来。



01


第一个好处:我不用负责任了


小时候每当遇到不会的数学题时,你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太难了,我不会做!”而学霸的反应则是:“我该找谁帮我解答下呢?”


这两个想法的差异,基本注定了你们后半生结局的不同。我们来体会下这两者的不同:


“太难了,我不会做”——意思就是我就可以不做了。


“我该找谁帮我解答”——意思就是我还是得去做。


第一种想法, 给人一种解脱感:“我不去做,这怪不得我。是敌军太强,而不是我军无能啊”。这种想法把责任归因在任务难度大上,说白了就是推卸责任。


第二种想法, 给人一种迎难而上的悲壮感:“无论如何,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也得去做”。





这种想法把责任扛在自己身上。有的人喜欢为了当下即刻的舒适,牺牲掉了未来的成功,有的人喜欢为了未来的成功,牺牲掉了当下的舒适。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你喜欢就好。推脱责任,让人获得轻松感;而承担责任,则让人获得成功感。


人的本能是自动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因此当你说“知道却做不到”的时候,你获得了一个快感:


终于不用去做了。


而且这也不是我的错,


不是我不想去做,是任务太难了,我做不到。



02


第二个好处:我已经很努力了


如果我有能力能做到的话,我就去做了。如果我有具体的可实行的方法的话,我就去做了。


我们感受下这两个想法的差异:


“我做不到,怎么办。” ——这种想法让人产生一种“我很努力”的光荣感,我真的很想做到,但我尽力了也还是不行。更通俗的讲就是,我做不到是我能力不够,但我的态度起码是端正的。


“我不想做,怎么办。” ——这种想法则让人产生一种“自私、不上进”的羞耻感,容易让人觉得你态度就有问题,像是在耍流氓。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着“对的,我就要去做”、“我一定要变得更好”诸如此类的规条,那么他就会活得很矛盾。


因为一方面,他在理性上强迫自己必须去做某些事情;另一方面,他在感受上又是不想去做的。

这个时候, 他就必须要学会推脱责任,来让自己的良知好受点。





精神分析里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某人穷困,觉得应该去弄点钱来补贴家用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抢个银行,然而良知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他矛盾的心理让他在生活中无意识地把腿搞残了。腿残之殇很痛,不过心里舒服啊:


不是我不去抢啊,是我的腿不支持。


如果我腿支持,我一定会去抢的。


就像故事里的人一样,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陷入矛盾中,有一个方法,既能表明我想去做的态度让自己的理性好过,又能不去做让自己的感受好过。


那就是:我不是不想去做,而是我真的做不到。


03


第三个好处:我不用付出代价了


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资源可以累积或置换资源。除了那些违反物理定律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值得去做的事。 而得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欢乐颂》里的曲筱绡比出租屋的三个姑娘赚得多,并非仅仅因为人家是富二代,更是因为她所付出的强有力的人格能量,敢大量麻烦白富美安迪搞GI项目,还敢背着安迪借谭总之名搞项目。


为了谈项目,她付出了大量的冒险、魄力、策略以及智谋。 付出,不是蛮拼,因为它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人格层面上的付出,需要大量的精力、智力、自尊、勇气等。


比如说减肥和学外语这事,无比简单,道理你也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多读、多说、多听、多练”。可你为什么做不到?


一个考过GRE的姑娘曾经跟我说起那些惨痛的经历:每天把自己按在自习室14小时以上。我顿时明白了,这哪是仅仅需要付出体力和毅力,还需要付出好心态。





我有时候很羡慕咪蒙和罗辑思维们,但是想到他们要日更、天天写、天天想,我就怵了,想想还是远观下比较好,我宁愿选择不成功。


如果你觉得自己对于某些道理“知道却做不到”,你就要问自己:


你真的想做到吗?


你为什么想做到?


为了做到,你愿意付出多少?


这值得吗?


很多时候你发现,成功是你想要的,不吃苦也是你想要的。两者不可兼得,还是选择后者吧。吃太多苦会死,不成功却不会死。


也许你想要的,只是依赖,只是:我不想付出,但我还想做到得到,那看起来很酷。


所以当你觉得“知道却做不到”,不如直接说:这不值得我去付出那么多。


04


第四个好处:我不用成功了


假如你成了个果断、强大的人,成了个不断学习就能进步的人,你会有什么感觉?会适应吗?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逆袭成为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只能停止在意淫的阶段里,想想就够了。觉得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


如果你在遇挫的时候习惯了说: “我尝试下” ,你会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是个强大的人。


如果你在遇挫的时候习惯了说: “太难了,我不行啊” ,你会感觉自己是个平民阶层的loser。


人生赢家是一种思维习惯,而不是能力和资源。你的潜意识里怎么评价自己,你就会有相应的思考习惯,继而就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结局。





“我知道了,我想去尝试下。遇到了困难,我该找谁、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是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我知道啊,可是那很难,我做不到啊,我能有什么办法?


要是有什么灵丹妙药、专家大神指导我一下就好了”,


是一种抱怨、逃避、幻想问题自己消失的消极态度。两种不同的想法,会把人生推向不同的结局。你认为自己在哪,你就会在哪。


“知道,却做不到啊。”


“请问该怎样才能做到。”


两个想法,各有利弊。其中感受,自行品味。



-END-

编辑 | Winnie

校稿 | 流云

图片 | Me Kyeoung Lee

-本期主播-

韩生: 射手座走四方,声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是韩生,用心带你去远方。个人微博:宝兄milk


-没看够?这里还有-



支持行动派新书,参与微博话题

#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请回答2017

人工智能,你还陌生么?

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它可以开车、画画、写作

也可以做饭、聊天、翻译


你做好和人工智能竞争的准备吗?

你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吗?


在公众号回复

“分享+留言” 告诉我们吧!



本期奖品抽送新书

《人工智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