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在睡觉时磨牙,其中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有这个习惯,而另一部分人磨牙而不自知。
磨牙可不是好习惯,不仅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睡眠质量,也会磨损牙釉质,让牙齿更敏感,更容易出现蛀牙。
但是,要改变这样的习惯并不容易。
导致磨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牙颌畸形、牙齿缺损,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咬合障碍,在睡觉的时候,人体就会潜意识地进行磨牙,通过摩擦来改善咬合。
除了咬合不佳,寄生虫、胃功能紊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遗传因素也都可能和磨牙有关。
心理因素可能是导致磨牙的最常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你的身体高估了下颌骨的重量
”,在文章中我介绍了习惯性咬紧牙关会增加身体的紧张感。
磨牙和咬紧牙关可能都是压力的表现,这些行为都是身体的情绪表达的一部分,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处于活跃的状态。
如果是这样,有些针对磨牙的方法可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比如按摩咬肌和颞肌,会在短期内带来下颌放松的感觉,但却无法真正让你停止磨牙。
重要的是降低压力和焦虑水平,让身体从紧张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对此,正念冥想是对症的方法。
我写过不少关于冥想的文章,今年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讲呼吸冥想。
2024,从呼吸冥想开始
在我看来,冥想的本质是以不用力的方式保持注意力。打个比方,用眼睛看向某处是放松的,想要看清楚某个东西就需要增加用力程度,长时间盯着看无疑会增加眼睛周围肌肉的紧张。
所以,不用力是冥想的第一要点。以不用力的方式去重新发现自己习惯的行为模式是如何构成的,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发现自己会在焦虑时咬紧牙关,把注意力的强度降低才能感觉到这种紧张。
不过,要注意的是冥想不是漫无目的,每次冥想都应有相对聚焦的对象或主题。
对磨牙来说,冥想的对象可以是下颌、舌头、头部、肩膀和呼吸,这些都和磨牙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部位/活动保持不用力的关注,减少给肌肉发送的信号,从而更容易打破习惯模式。
定期的冥想可以改善磨牙,而且这种效果很难通过其它的练习来达到。别忘了“不用力”这个原则,如果你在很用力地感受,那么很可能和预期目标背道而驰。
每天可以进行多次练习,一开始,你需要在安静放松的环境里练习,等到你熟练了,就可以更容易进入冥想的状态,此时对环境的要求就降低了,在日常工作学习的间隙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冥想练习,帮助自己避免持续的紧张,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