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BGM,《氧气》,郝蕾
大家好,我是小爱。
最新一期《我就是演员》郝蕾对王自健发火了,原因是王自健从拿到剧本排练到正式演出,根本没有听进去旁人的意见。
排练时随意更改剧本,根据自己喜好调整搭档孙坚和李晟的戏份,全程几乎就是以导演的身份指导排戏。
郝蕾作为表演指导,在一边多次欲言又止,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对王自健说:“大家不是你的助演。”
表演结束后,王自健
一直试图在为自己辩解。
这期间多次打断郝蕾说话,急得郝蕾提高音量回怼:“我已经跟你讲了很多,可是你从来不听。”
然而王自健似乎还是为自己找补,郝蕾干脆说:
“王自健,这不是你的理由,我真的听够了。”
一点面子也不给王自健,说他是个不太好沟通的人。
真性情的郝蕾,说话一直都是这种直爽的方式。
她对自己也毫不客气,说自己也是从不会演戏到努力学会演戏的演员。
“我拍过很多烂戏,甚至可以说拍烂戏成长起来的,我的演技起来了,谁也拿不走。”
郝蕾是这个圈里难得既有实力,又活得通透,还不会被名利和荣誉所束缚的女演员。
人们将郝蕾贴上“文艺片女神”的标签,因为她骨子里的气质简直就是为电影里的那些角色而生。
但往往忽略掉她说话做事,始终都有着文艺青年的一贯做派。
她洒脱的个性,用一个字就能概括:真。
郝蕾对待表演,一直都是那种近乎偏执的认真和走心。
童年时期就指着电视机告诉奶奶“我以后一定要进到这里去。”
到了中学更是嚷着要给同学签名,因为“以后就不容易找我签了。”
当同学们都笑她说大话时,她知道自己这个强大的意念一定会坚持下去,她一定要做成这件事。
她也确实做到了。
15岁就考上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后考取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当年正在上大学的郝蕾出演《十七岁不哭》,成为无数男生的梦中情人。
这部青春题材的电视剧一举拿下飞天奖和金鹰奖,让19岁的郝蕾火了。
她开始拍电视剧,每个角色都很经典。
武侠剧《少年黄飞鸿》里面的十三姨,甜美娇俏,古灵精怪,一看就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洋气。
在宫斗剧的经典之作《少年天子》里,她塑造的静妃则是全剧最出彩的一个人物。
郝蕾在这部剧里,美得不可方物。
而这个人物的内心,那种可恨又可怜的癫狂,令人厌恶又心生垂怜。
她将有血有肉的坏,不可救药的疯演到极致。
导演曾说她有一场戏没有表现出坏人做错事后被质问的恐惧感。
她立刻反驳,恐惧式的表演是她在二十多种方法里比较普通的一种,一个坏人如果知道自己坏,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放在圈内,郝蕾的起点已经足够高。
年纪轻轻,连拍两部剧就火到炙手可热,前途无量。
但在郝蕾自己眼里,这些都是她称之为的“烂戏”。
她不是为演而演,她的格局和野心也远远不只这些:
“希望我的名字出现在表演教科书里,我的精神是会被遗留下来的。”
为了留下自己的这份“精神”,她付出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因为她认为一个好的演员在演戏时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掏空,把灵魂掏空,然后再让角色住进来。
掏空后的她,从肉体到灵魂都不再属于郝蕾,而是被那个角色所驾驭。
她曾经说过:“有两个导演对我有恩,一个是《恋爱的犀牛》的孟京辉,另一个是《颐和园》的娄烨。”
一部是在舞台上演出21年至今仍座无虚席的“实验戏剧”经典之作,一部是挑战传统价值观极限的文艺禁片。
她和段奕宏主演的2003年版《恋爱的犀牛》,成为众多版本中最经典的一版。
舞台灯光聚焦下的郝蕾,美得耀眼,演得热烈,是舞台上闪闪发光,无可替代的一支野玫瑰。
她不是最美版本的明明,却是最摄人心魄的明明。
然而对于一个少年成名,势头正猛的演员而言,选择收入少,受众窄舞台剧,几乎等于是在浪费自己的黄金时间。
但她还是一步步走上远离尘嚣的文艺之路。
她在《颐和园》里将自己蜕变成“为了欲望和烂漫的天性,不得不付出代价”的余虹。
一个为爱痴狂,不顾一切,执拗,歇斯底里的女性。
由于其中大量裸露的戏份,郝蕾丢失了与邓超的爱情。
之后的几年,郝蕾的作品并不多。
例如《浮城谜事》,《亲爱的》,《黄金时代》,《第四张画》,《春潮》等等。
拿的奖也不多,除了因《第四张画》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其他的都是提名。
然而没有人挑剔郝蕾的演技,反而称她为“无冕女王”。
因为她所诠释的角色,找不出任何用心设计的东西,但对角色所有的理解和处理却都无比精准。
很多人都对她在《颐和园》里突破尺度的“脱”印象深刻,毕竟放眼中国影史,敢这么脱的屈指可数。
但这对于她来说,不算什么。
她看得明白,因此敢作敢当。
有记者问她,这么坚持内心,会不会觉得给自己带来很多损失?
郝蕾的回答云淡风轻:
“勇敢放弃错的,对的就会向你走过来,如果你选择服从于大众审美,就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有独立审美的人。”
她从未后悔过接拍《颐和园》,因为她从不耻笑自己的选择。
考虑清楚,做出选择,就没什么可后悔的。
有人将她和后来出演《色戒》的汤唯作比较,认为汤唯比她得到的要多,问她是否会心理不平衡。
郝蕾则认为,一个人都付出努力和辛苦在做一件事,不是因为她脱了,她就比较牛逼,汤唯的表演,只看见她脱的,那都是个人的问题。
她一心只想做个真实,有灵魂的演员。
在她的观念里,只有演戏才是她正经的工作,其他事情一概不能称之为工作。
她不愿意趋炎附势地活着,自然也看不惯圈内对于表演的某些观点。
她评价“炸裂式演技”这个说法很可笑。
“所谓大的爆发力,都是你一个戏剧学院大二的时候应该做到的,一个成熟的演员,还要拿大二的成绩出来炫耀和作为标杆吗?”
演员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就是做到职业的根本。
一句话说出来很简单,但如果纯粹地做到,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