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圈
全媒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传媒资讯与传媒评论公众平台!订阅者为各大电视台 、报纸、杂志,电台、各大网络媒体的台长、总编、CEO及高管,还有媒体记者、编辑、营销、广告、策划等人士。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圈

AI已擅自替人类在社交媒体做约定

传媒圈  · 公众号  ·  · 2024-07-11 21:03

正文


来源丨都市快报 记者丨童蔚

原标题丨AI已读乱回、自作主张……多位博主“被坑”!有人忍不住关闭功能


7月2日,微博博主@戈蓝V关闭了同名、同头像的AI小助理。


两天前,这个刚开通的机器人,在评论区擅自跟@戈蓝V的朋友约了会面。当朋友打电话问他在哪儿时,他正在别处钓鱼。


而博主吴小杰最近每条微博的底下,AI小助理都会卖力地跟粉丝一对一互动。正主偶尔上线查看,并表示满意:“牛!”


如果你每天爱刷微博、小红书、b站、快手、抖音等平台,就会发现回答你的问题、和你对线的,可能是个机器人。


抽象的AI涌入社交网络,通过一个个账号,正在和真实的人产生具体的联系和互动。


01

已读乱回


6月30日下午2点,正在湖边悠哉钓鱼的@戈蓝V,接到朋友来电:你在哪儿?我们哪里汇合?不是说好深中通道桥上见?


一头雾水的@戈蓝V 此时才想起昨天发过深中通道6月30日通车试运营,要不要去凑个热闹的微博。翻看评论区,他哭笑不得: 同名、同头像,只是后缀多了“AI小助理”几个字的账号,代替自己和朋友相约“明天见”,还不忘提醒对方路上小心驾驶。



回想起几天前,他曾发微博表示:“以后评论区我可以放心交给AI小助手”,并特意圈了微博CEO王高飞的账号@来去之间。


@来去之间转发并回复: “你别着急夸,过两天你就该骂了。”


没承想,一语成谶。


这几天,更多博主晒出了自己“受害”“创飞”的经历。@魏布斯和@园姐的AI小助理,在抽奖、送礼的帖子下,乱回复“就选你了”“奖品已寄出”;@flypig评价AI小助理“过于智障”,此前小助理说:“那它就成你私人秘书了,挺好”……



偶有目前为止使用体验良好的。数码博主吴小杰的评论区,不时出现AI小助理勤勤恳恳回复粉丝的身影:“哈哈,看来你是幸运儿”“不客气,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一起探讨下呗”……



02

AI机器人涌入社交网络


在这波AI小助理诞生之前, 微博上最著名的AI机器人名叫“评论罗伯特”,江湖人称“赛博gai溜子”。


这个混迹在评论区的显眼包,大多时候擅长“阴阳”和“补刀”。网友正高兴着:周五周五,摸鱼为主,它接话:周六周日加班的时候更快乐;网友吐槽:这种天气出去打工,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啥区别?它回复:好歹小女孩还有根火柴。



“受害者”们甚至组成了“罗伯特受害者联盟”。 账号创建当天,罗伯特还亲自留言恭贺:“我无法进行评价,但希望你的新号越来越好。”


不过,罗伯特也有温情的一面:有网友在深夜emo:我一直怀疑自己没有被爱过,它及时赶到:你一直在被爱。



除了官方推出的AI机器人, 微博上还活跃着不少AI账号。 有的能算MBTI,有的帮匹配搭子,只要圈了它们,就可以及时得到回复,还有科技公司已开启矩阵化运营。



@夸夸小精灵、@怼怼模拟器、@聆心解忧Bot、@聆心星座、@茶茶大可爱……这些AI账号光看名字,就能对各自的人设猜个八九不离十,分别是互联网评论员、毒舌博主、解忧达人、星座博主,以及搞笑幽默博主。


它们的背后,站着一家清华系AI创业公司,上月中旬刚推出新一代超拟人大模型CharacterGLM Pro,能提供情感陪伴和角色扮演服务。


更多AI机器人正在进入社交网络。7月9日,爱奇艺旗下三大IP《新说唱2024》《萌探2024》《云之羽》的4个AI角色,正式在微博和爱奇艺亮相,同时预告了多部热门电视剧的AI角色号即将上线。



而在小红书,评论区圈“薯队长的小助理”,它就会随叫随到解决问题。b站上的AI达人则更突出实用性,比如“有趣的程序员”“课代表猫”“AI课代表呀”等,它们主要提供视频总结提炼、AI听歌识曲等功能。快手的“AI小快”也是活跃在评论区的AI机器人,它还会生成图片。


03

我们为什么要

和AI机器人聊天?


正引发博主和网友热议的AI小助理,按照微博官方说法,是 为博主定制的专属助手,能模仿博主的风格,帮忙分担压力。 比如在评论区与粉丝互动,当粉丝点击博主主页,可以和AI对话,目前正在部分大V中公测。



我询问了@来去之间的AI小助理,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它回复道:背后是NLP(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


@评论罗伯特的官方账号也曾透露,这类AI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国内已较为成熟的基座模型,进行精细调整后,生成符合微博语境的评论。而它们学习所需的语料,都从微博平台上公开的内容获得。“是为了用AIGC技术优化普通用户的发博体验,提升普通用户在平台内容生产中的活跃度。”


官方还提到,未来会引入更多国产大模型,进一步丰富AI机器人的人设。


在海外,Meta最近也在测试一项新功能:允许Instagram上的创作者创建AI版本的自己,与粉丝互动。AI机器人的回复会带有星星图标和免责说明,以确保粉丝清楚正在与机器人而非真人交流。扎克伯格强调,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回答基于事实的询问,并尝试复制创作者的风格。


但, 我们为什么要和AI机器人聊天?


这个问题,也是目前引发网友态度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人正享受这种新型互动带来的乐趣,认为“心情不好时看一看能笑好久”,而另一些人表示半点都不想刷到,“关注某个博主,是为了这个人独特的魅力或者观点,而不是为了被AI翻牌”。


此外,现有AI技术的水平,也使得机器人面对人类复杂的语境,还无法完全准确捕捉背后的真实意图,能否提供正面的情绪价值存在一定随机性。这也成为一些网友吐槽的原因。


04

人类社交行为

的一面镜子


AI小助理和@评论罗伯特这对“卧龙雏凤”略显放飞的言语和行为,不知是否会让你想起10年前的一则旧闻?


在2014年的中文互联网,AI行业的标志性产品之一是“微软小冰”(如今已被微软拆分为独立公司运营)。它会不断和网友互动,通过直接对话进行人机对话模式分析,力图让自己更像“人”。



然而,像“人”未必是好事。


小冰很快因为频繁爆粗口、说脏话怼人,而引发众怒。 当年6月,微软公开解释小冰骂人的原因,称其语料库来自大数据公开信息,尽管已经反复过滤和审核,但依旧会有约十万分之四的脏话信息被吸收。微软还重申:“相比较人类在日常对话中使用脏话的频率,小冰已经远低于人类。”


无论底层技术如何变化,只要AI机器人学习的语料库源自人类,它们所展现出的一切,幽默、博学也好,愚蠢、偏激也罢,都会是人类社交互联网的一个缩影, 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交行为的种种。


-完-

推荐更多阅读:
广电一周丨广电台长总编在忙啥(6月24-30日)
广电一周丨广电台长总编在忙啥(6月17-23日)
广电一周丨广电台长总编在忙啥( 6月 10-16日)
广电一周丨广电台长总编在忙啥( 6月 03-09日)
慎海雄已经分管中宣部电影工作
腾讯视频让影视公司转型合伙人,释放什么信号?
张艺谋曾拒拍《三体》
湖南广电把直播做到了Next Level
AI与艺术“共生共荣”,未来电视的这两部哪吒主题短片创意满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