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
我们
着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提振有效需求,
着力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能级,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信心,
着力
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预计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可用三个词概括:
“形稳、势好、质优”。
“形稳”,体现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24年,我们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精准有力实施逆周期调节,
着力推动一揽子增量和存量政策落地见效,抓住重点、攻坚克难,经济运行前高中落后扬、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介绍
3组数据:
一是
5.2%左右,这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速,体现了经济大盘“稳”。
这个增速来之不易。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加力实施“两重”“两新”,86个“两重”领域重大项目全部开工,“两新”政策带动1-11月设备购置投资增长3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9.2%、25.5%;因时因势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市场交易逐步回暖;精准发力政府资金引导,去年12月提前下达2025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8支政府投资基金带动社会投资286亿元,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
二是
3.71亿人次,这是北京市全年接待游客数量,体现了服务消费增长“稳”。北京市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长期位居旅游目的地城市前列。
2024年,我们继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旅游景区取消预约、20个博物馆试点延时开放,提升大型活动举办便利度,成功举办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大满贯、“京彩灯会”等大型活动1931场次、同比增长20.9%,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12.5%。同时持续优化境外来宾支付等服务环境,比如,外国游客可用境外银行卡“直刷”乘坐地铁,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94.2万人次、增长186.8%。
三是
123亿元,这是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用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资金额,体现了投资支撑“稳”。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关键作用。
2024年,北京市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专项政策、安排123亿用于支持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1-11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5%。
2024年还安排70亿元用于促投资真抓实干奖励,激励各区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落地实施,
全市开工备案项目比例达到
1:3.4、创近年新高,全年640项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近6000亿元。
“势好”,体现在高质量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2024年,北京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创造充满活力,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协同发展纵深推进,
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好、劲头足。
这里也有
3组数据:
一是
6%以上,这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预计数,体现了创新态势“好”。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
保持这样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坚实保障。北京市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突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
77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8%,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发展、已有29个科技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2024年北京地区有58项成果获评国家科技奖、占全国28.7%,有116家企业入围全国科创企业500强、占总量的23.2%。同时我们加强科研组织机制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新,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试点,“三城”超过280项成果在“一区”落地。
二是
3个“1”,这是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北京速度”,体现了经济结构“好”。
近年来,北京市
持续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加快打造。
我们来看
3个场景:
数字经济领域的
1秒钟,
2024年,北京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智算总规模超2.2万P,每秒钟可以计算2200亿亿次。
先进制造领域的
1分钟,
我们前期布局的重大项目达产显效,
1-11月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234亿块、25.2万辆,每分钟能够生产集成电路4.9万块、新能源汽车0.5辆。
自动驾驶领域的
1小时,
2024年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
全年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
1000万公里,每小时测试里程约1290公里、相当于绕五环路13圈。
三是
843.7亿元,这是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的成交额,体现了发展空间格局“好”。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三地持续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2.7%。同时,三地加快推动“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落地,
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
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晋级“国家队”。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中轴线申遗成功;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城市副中心迎来第二批市级机关、累计超
3万名工作人员迁至副中心办公,三地联合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质优”,体现在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2024年,北京市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空气质量更加优良,营商环境更加优质,民生保障更加给力,交通服务更加完善,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这里有
4组数据:
一是
290天,这是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体现了生态环境品质
“优”。这个数据是
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多的。
2024年,北京市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结构性减排,“0.1微克”精抓细抠空气质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00万辆,全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北京市坚定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北京,创新出台了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施行了建筑绿色发展条例、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全市新建建筑面积的62%,绿电占比达到26%,
碳排放强度预计继续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二是
112项,这是累计推出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数量,体现了营商环境“优”。“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北京服务”营商环境的“品牌”之一。
2024年,我们着力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完成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
企业办事便利度和经营自由度进一步提升。
以解决重复检查这一困扰企业的
“痛点”为例,我们推行了扫码检查,行政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时,必须扫描经营主体营业执照二维码进行记录,
如果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绝检查,
目前市区街乡三级执法主体扫码检查启动率达
100%。
创新推出全国首档政企对话节目《局处长讲政策》,现场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施行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以法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1-11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4%。
三是
1/3,这是北京市不满14岁和超过60岁人口之和占常住人口比重,
服务好
“一老一小”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体现了公共服务质量“优”。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
2024年,北京市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新建105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中心,新增9829张家庭养老床位,出台的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若干措施惠及80余万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面向“小小孩”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率均达到93%,新增中小学学位近3.9万个,动态补充市属高校招生规模,积极应对学龄人口达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时间延长到15分钟,给同学们增加了课间运动、休息、交流时间,青少年近视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
四是
879公里,这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体现了超大城市治理能力“优”。
轨道交通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2024年,地铁3号线一期、12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开通,
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
879公里、居全国首位;
推动地铁网、公交网多网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143条,累计开通通学、通医、通游线路352条,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达88%;完成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灯联网,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指数从6.32下降至6.08,交通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来源:
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