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布兰德是德国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另一个标志性人物。他于1896年创办报刊《唯一者》,《唯一者》力图成为同性恋者的论坛,将科学、文学、历史论文与诗歌、小说和暴露的美男照编排在一起,总体的基调是有教益的,对文章水平的要求很高。其中有大部分小广告使同性恋者得以用匿名方式联谊。
1903年,布兰德与哲学家、生物学家贝内迪克特·弗里德伦德共同创办同性恋联合组织唯一者联盟。唯一者联盟同样要求废除刑法第175条, 但在理念上与WhK大相径庭。
希尔施费尔德作为一个医学家和性学家,倾向于从科学上研究和解决同性恋问题,而
唯一者联盟的追求是以荣誉为纽带的男性社团,接近于骑士制度,通过对英俊雄武的年轻人的崇拜表现其美学主张。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浪漫的、古希腊式的、精英主义的、反现代主义的同性恋圈子,独立于医学理论,超然于社会的注视。
由于理念的严重分歧,唯一者联盟经常在言论上攻击希尔施费尔德,
希尔施费尔德的犹太人身份也被当作反对他的依据之一。
两大联盟之间尖锐的矛盾使他们始终无法团结起来开展运动。
除这两大团体之外,一战之后,德国同性恋组织的数量大幅增加,关于同性恋的刊物也随之增加。
德国的同性恋运动在欧洲和世界上得到很大反响,这主要归功于马格努斯·希尔施费尔德。他一直致力于组建世界性的组织,以传播有关性学和精神病学的新知识,教育民众,使“性少数群体”的权利得到发展。
马格努斯·希尔施费尔德举办了一系列世界性改革大会,组建了世界性改革联盟,这个组织集合了医生、科学家还有致力于传播新知识的知识分子,致力于科学对待和解决许多当时很迫切的性问题,如妇女地位、离婚、避孕、卖淫问题等,但在多方妥协下同性恋的问题没有被过多提及。
联盟使新思想得以传播到许多国家,尤其对英国的同性恋运动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但在30年代欧洲面临经济危机、法西斯威胁日盛时,联盟遭到沉重打击。1935年马格努斯·希尔施费尔德死后,联盟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