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20 小时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20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古埃及历史文明考察报名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  昨天  
大皖新闻  ·  今晨,新疆连续地震!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北洋政府的外交遗产:中国人可以免签踏上的欧洲土地!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7-15 20:13

正文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 226 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 斯瓦尔巴条约 的故事

文字:大海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个 北极科考站 —— 黄河站 挪威 斯瓦尔巴群岛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 新奥尔松 正式成立。


中国成为 第8个 在这里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黄河站也是中国继 长城站 中山站 之后的第三个 极地科考站。


北冰洋上的斯瓦尔巴群岛


南极:长城、中山、昆仑、泰山

北极:黄河


等等,为什么中国可以在 挪威的土地上 建科考站?


这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16世纪 的时候,荷兰人被称作 “海上马车夫” ,掌握着世界上大部分航线。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支持下,荷兰航海家 威廉·巴伦支 一生致力于开拓 通过北冰洋的欧亚东北航道 ,希望 通过北极前往东亚。


威廉·巴伦支



北极航线


1596年10月,巴伦支带领三艘船开始第三次探险,穿过 熊岛 后看到前方出现一片 几乎全被冰雪覆盖的岛屿。


船员们都被这雄伟险峻的景色惊呆了,于是把这片岛屿称作 “斯匹次卑尔根” (Spitzbergen),意即 “冰原上的尖峰”。 不过他们当时以为斯瓦尔巴群岛是格陵兰的一部分,所以并未宣称占有。





挪威无人岛之一

卡尔王子岛



他们被困在 新地岛 一个冬天, 他们不仅是首次进入北极圈的欧洲人,还第一次在北极圈过了个冬。 经过难以想象的困难后,这支探险队第二年夏天被俄罗斯人救出,可惜巴伦支在返回荷兰的航程中就去世了。


巴伦支海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由 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埃季岛、巴伦支岛 等组成。总面积约 6.2万平方公里 ,居民约 3000人 。以 西斯匹次卑尔根岛 为最大,约占总面积的一半,首府 朗伊尔城 在该岛的西岸。


斯瓦尔巴群岛



首府朗伊尔城



10年之后,英国探险家 亨利·哈得孙 乘坐一艘80吨4桅帆船 “好望”号 再次到达了位于北纬80°23′的 西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北端 ,并在那里发现了 大群的鲸和海象


此后的17-18世纪,这里一直是重要的捕鲸中心。


荷兰人18世纪北极海域捕鲸画面



荷兰人当时绘制的地图



关于欧洲人的捕鲸故事

点击下图 可以查看观察文章



1858年后, 芬兰人 先后 5次 派探险队去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探险考察 ,并在那里 发现了大量煤矿及其他矿产。


发现矿产之后急于 开发 这些岛屿变成了 挪威人和俄国人。 他们先是 捕鲸猎熊 ,后来开始 开采煤、磷灰石、石棉、石膏等 矿产资源。


已经废弃了的运煤缆车



这些渔民矿工不满足于季节性地上岛工作, 便驻扎下来形成了一些城镇。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朗伊尔城 ,是地球最北端的城市(北纬78°14′)


朗伊尔城的日常



朗伊尔机场一角



经过这么几轮开发,到20世纪初的时候,相关的英国、荷兰、丹麦、挪威、沙俄等数国 都对其了提出主权要求。



《斯瓦尔巴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按说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距离挪威和俄罗斯最近 ,岛上人口也是 这两国人口最多 应该由他们主导划分。


可惜弱国挪威发言权有限,俄国当时则刚刚革命无暇他顾。




各国经过纷繁复杂的讨价还价,终于在1920年初达成一致。


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


到1925年, 已经加入国联并签署华盛顿九国公约的中国北洋政府 与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 也参加了该条约。


《斯瓦尔巴条约》协约国



条约承认 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 “具有 充分和完全的 主权”,但作为 非军事区 ,该地区 “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


各缔约国的公民 可以自由进入 ,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 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条约于1925年8月14日生效。 这一年挪威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与熊岛等岛屿合称 斯瓦尔巴群岛 (Svalbard,意为 寒冷的海岸 ),因此这个条约又称为 《斯瓦尔巴条约》。


绝对是寒冷海岸



这个条约开启了一个先例: 世界各国可以通过协商共同开发一块土地 ,虽然这个条约只适用于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远不及南极大陆那么大, 但是后来的《南极条约》显然受到了这个条约的启发。


关于世界各国在北极的博弈

点击下图 ,查看我局的 北极观察文章


鸦片战争后 ,近代中国和外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主权被侵犯,尊严被践踏。 唯独《斯瓦尔巴条约》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境外伸张国际权益的条约, 并为后来中国加入北极科考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不过短短两年之后北洋政府就被推翻了,中国陷入了长期的混乱和封闭中,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份权益的存在,即便想起了也是有心无力。


直到1991年 ,中国三极探险第一人 高登义教授 应挪威卑尔根大学 Y·叶新教授的邀请 ,参加了 挪威、前苏联、中国和冰岛 四国科学家 北极联合科学考察。


高登义教授老家在四川

川人出川就是不一样,直接去极地


就在那次探险考察中,Y·叶新教授赠送高登义一本 《北极指南》 ,书中有《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 高登义将《斯瓦尔巴条约》带回国,中国才开始真正行使这个权利。(这是晚了多少年才想起来...)


飞跃北极



事情随后的进展堪称神速。

1993年, 香港科技协进会理事 李乐诗 乘飞机到达北极点, 插上了中国的五星红旗;


1993年 ,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了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


2002年 夏天,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在北极 斯瓦尔巴群岛 朗伊尔 建立了 “中国伊立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2004年 夏天,中国政府终于在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 建立了 “中国黄河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




共同开发



除了中国外,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还集中了挪威、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的 十几个野外观测和考察站 ,便于开展 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 共享必要的野外作业实验条件和观测数据资料。


NASA在新奥尔松设施



斯瓦尔巴德群岛是世界上保持原生自然的最后几个岛屿之一。


新奥尔松 由大峡湾、冰川、冰碛岩、冰川河流、山和一个典型的苔原生态系统所包围。


其地形地貌、地层系统、生态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为海洋、大气、冰川与海冰、生物生态、地质、大地测量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 天然的场所。


再加上这里是 极隙区 是研究高空大气物理尤其是极光的理想之地 ,群岛成了北极科考的最佳场所之一。


极光下的黄河站



岛上还建有一个巨大的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Svalbard International Seed Vault ,号称 “末日粮仓”


这里储藏着地球上 450万种 种子样本, 以防环境变化或一旦发生毁灭性灾难导致这些作物物种灭绝, 确保人类食物的来源和多样性。


我建议把中国菜谱大全也保存进去


这个 耗资300万美元 的“末日粮仓”建在 斯瓦尔巴群岛冻土地带 (距北极1000公里)的 岩石山洞中。


那里 不易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 ,即使在断电状态下也 能使种子处于低温环境中 ,适宜种子的储藏。


地窖建有1公尺厚的 水泥壁 ,有2个 气闸舱 ,以及安全性极高的 防弹门 ,以保护种子银行。


种子银行的入口



岛上还有 丰富的煤炭和油气 等资源。前文说过, 沙俄(苏联)和挪威都曾有公司在岛上开采煤矿 现在仅有俄罗斯的一座还在运行。


挪威的王湾 (Kings Bay)曾在岛上的新奥尔松建立采矿基地,一度居民达到200人,还有一所学校。


然而因为矿区条件恶劣, 严重事故不断 ,全球煤炭市场低迷, 矿山最终关闭。


现在这家公司为驻扎在新奥尔松的各国科考站 提供后勤服务 ,成为 各国科学家的“大食堂”和交流中心。


王湾大食堂



当年运煤的小火车已经成了文物


除此之外,岛上的一 所全世界最北端的高等学府 (位于北纬72度)也是由挪威以前在朗伊尔城的煤炭公司改建而成,名叫 斯瓦尔巴大学中心 (University Centre in Svalbard)。


这所学府是由奥斯陆大学、卑尔根大学、特罗姆瑟大学与挪威科技大学共同计划组成的,于1993年启用。该大学专门讲授 地球物理学、北极生物学、地质学、北极科技等学科 ,提供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合计约有300名学生。


斯瓦尔巴大学中心



岛上原本 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已经发现了 164种植物 4种哺乳动物 160多种鸟


原始而美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非常脆弱的,由于过度狩猎,这里的生态环境 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现在岛上 超过一半的面积都是自然保护区 ,每一位来到岛上的人都被告知:不准乱丢垃圾,不准捕杀或惊动鸟兽,不准迁植树木,不准采花,不准破坏文物等。


对保护区的监督由挪威政府执行,来到这里的各国公民都要服从挪威的管理。


路边提示:不要走出路面



岛上的北极燕鸥



高登义教授在斯瓦尔巴德考察时还有 一桩轶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