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会议资讯 | 第三届中国边疆学博士生论坛征稿启事 ·  21 小时前  
一览扶桑  ·  太宰治:“我可不是富士山的对手呀。” ·  昨天  
国家文物局  ·  文物会说话丨了不起的古代“中国制造” ·  昨天  
史事挖掘机  ·  2011年本·拉登被捕杀,最后时刻与第5个老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保卫武汉:宋蒙战争中的鄂州围攻战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01-30 16:23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南宋与蒙古双方在鄂州的表现?



公元1257年,随着蒙古帝国攻灭大理,蒙哥大汗又开启了新一轮攻宋计划。 在这场横跨半个东亚大陆的厮杀中,四川被视为破局关键,同时也包含有其他方向上的京湖、云贵和岭南路线。例如著名的钓鱼城之战,就因为一系列意外而名垂青史。


至于远在长江中游的鄂州之战,虽然知名度不够,却同样值得一看。 城中军民的有序表现和蒙古方面的突然撤退,都让南宋有了可以击败蒙古的遐想。但是在当时的地缘格局和政治体制下,这种意外胜利终究难以持续。


战前谋划

1257年后的南宋与蒙古帝国对比


1258年,蒙哥率10万主力攻打四川盆地。 塔察儿则率领东路军出兵襄淮,牵制南宋在长江中下游的军事力量,防止他们西进驰援巴蜀。已在云南的兀良合台也领北上广西,准备入湖南与东路军在长城沙会师,然后直捣南宋都城临安。

到该年的12月下旬,蒙古西路军队已推进到合州的钓鱼城下。 此前,塔察尔已受阻于樊城城下,对京湖地区的进展非常有限。所以,蒙哥命令忽必烈取代塔察尔,继续执行突破京湖防线的战略。

钓鱼城的存在 阻挡了蒙古主力军路线


1259年的7月,忽必烈在进军鄂州的途中,从俘虏那里得知蒙哥汗的去世消息。 但他认为这是宋人故意散布的谣言,于是选择继续前进。在突破了南宋的淮西防线后,来到湖北黄陂附近。蒙古大军准备从这里渡江,然后围攻长江中游的重镇--鄂州。9月3日,他还登上阳逻堡以北的高地,目睹宋军水师排出庞大的舟船阵防御。

其实从南宋初年开始,鄂州就是长江中游的防线支点。名将岳飞在攻灭杨幺的洞庭湖义军后,将众多战舰修复留用,并命人继续仿造扩建。因此,鄂州水军成为了沿江沿线的最强者。但随着蒙古人占据长江上游的大部分地区,也足以在实战中组建庞大水军,所以南宋方面的舰船优势已不明显。 在之战前的阳逻堡之战中,对手就以少量精锐击败了鄂州水师,让后者几乎全军覆没。 就连封锁江面的巨型铁索也破解。 所以,整个鄂州守军就只能以相对机械的方式迎接挑战。

鄂州水军曾是南宋长江防御体系的中坚力量


严密备战

贾似道在战前成为南宋边防体系的掌权人


对于日益危急的状况,宋廷积极换用将领等人选。 宋理宗罢免了瞒报军情的右丞相丁大全,并以吴潜、贾似道等人加以替代。 后者之前就在淮西地区护边、屯垦和招募北方流亡者,对于构建新防线有所心得。于是在危急关头被委以重任,几乎拥有全权调度长江沿线防务的职权。为了便于将领施展拳脚,皇帝也下令沿江下游的宋军纷纷向位于中游的鄂州地区靠拢。还大方地调拨金银钱帛,好让士卒们为保卫赵家江山而卖命效劳。

忽必烈在指挥主力部队渡江后,在9月9日左右将鄂州沿水陆两线包围。 准备等到虎头关和蕲州的其他两路偏师赶到,一起围困鄂州。两天后,他还登上城郊东北的压云亭,望楼观看城内的守军情况。

由具有野战优势 蒙古军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包围工作


不久,蒙古人在小规模接触战中俘虏了少量宋军,并试图以这些人诱降鄂州。 但守将张胜却是假意投诚,暗示自己已准备了岁币等贡品,但需要对方以解开包围圈的方式表达诚意。等到忽必烈信以为真,宋军就迅速焚毁了城市四周的建筑物,防止民房被攻城者所利用。

此外,宋军还进行了一系列精密的准备工作: 他们对部分城门入口的吊桥做了改进。因为每次吊桥开闭,都预示着己方将要出兵,等于是提醒对方迎战。所以就将吊桥改为固定桥,方便本方的出其不意;城墙本身也增加了多排叉木、钩叉和推杆,以防止攻城战的冲车靠近攀登。部署在敌楼里的战士,准备好大量灭火用的粗布和干枝条,以及提前打湿的毡毯:这些湿毡毯除了防火功能,也能部分吸收石砲弹的冲击作用,减少砲弹对墙体的破坏。

南宋守军对鄂州的城防也做了加强


在主体城墙与壕沟之间,守城者们还修建了一道矮小的羊马城。其目的是在城墙外设置入城检查处,防止大量羊群和车马入城造成混乱。在战斗中也可以阻碍敌人的大型机械靠近。此外,这道羊马城还是宋军的可靠测距器:任何敌人进入了羊马城内,就等于是进入守军的大型投射武器的攻击范围。 宋军除经典的神臂弩外,也在城头架设了一些近距离的单梢炮。 以便绕开前排的攻城炮灰,直接射击对方的指挥官和重要单位。 城头安置的观察员会将情况报告给后方军官,帮助城内的大型抛石机调整砲位。

最后,鄂州居民中除部分劳力协助守军,其余人都要在差人的监督下回屋休息,没有特殊缘故不得外出。 战前才进城的外来户,也被集中起来定居,方便官府管制。 这样做既可以避免给守城战添乱,也能防止间谍在城内活动。由差人组成的弓箭队专门负责城内巡逻,搜捕盗贼并维持治安。

宋朝守军也大量使用民力支持防御战


在城内守军备战时,从江陵赶来的宋军也及时入援。 他们在小规模接触战中斩杀了蒙古百夫长巩彦晖。随后,来自其他地方的宋军纷纷入援,向着被胡骑围困的江城进军。

虽然鄂州军民为了保卫家园已做出极大牺牲,但对于能否扛住敌人的进攻并没有准确答案。 唯一能依靠的,除了自己的浴血奋战,就是冥冥之中的不可知天意。

古代的鄂州治所 就位于今日的武昌


拆招解招

由于控制高地 蒙古方面能更好的洞悉守军情况


蒙古人包围鄂州后,在城外造起了一座巨型木质瞭望台。 忽必烈经常登上望台,指挥攻城战。他看准到城墙的东南拐角存在射击盲点、且整体结构向外突出,就集中投石机对那里进行轰击。


在轰塌了东南侧的角楼和城墙后,蒙古大军出动身披重甲的步兵冲入。 但迎接他们的却是大量带有火药的箭矢。守军的机动增员部队从三个方向围住了城墙决堤口,阻止他们进一步深入。那些未坍塌城墙上的幸存守军,也用石块投掷那些进退不得的蒙古人。在迷人耳目的硝烟中,进攻者被迫退出。而守军也开始组织人手加高羊马城、扑灭战火、清理死尸,防止尸体污染造成瘟疫爆发。


南宋守军几乎搬出了所有可用武器


既然集中兵力强攻一角无效,进攻方就开始进行全面围攻。蒙古的 随军工匠制造了有数层湿皮毛和登城木板的鹅车,然后在石砲的掩护下,驱使着宋国俘虏与前金国降兵推着攻城武器攻城。 宋军的应对手段是用钩叉和长杆,钩下攻城器械上的湿皮毛,然后用火油、火箭等易燃物纵火焚烧。一旦敌方将柴草堆和木炭等易燃品运到城墙百步之远,城头的观察者就会指导大型抛石机将装配混有燃烧物的砲弹射出。一般射击2-3次,就能命中易燃物,防止它们接近城门。对于靠近城墙的云梯,宋军会突然打开射击口和下泄口,用推杆将云梯推开或者斩断。


由于地面的攻城行动失败,蒙古人又推出了带铁皮的洞子车,让士兵在车下进行地道作业。 但是由于江汉地区的土壤黏性大、湿度大,所以对开掘地道制造了巨大困难。但进攻者依旧不依不饶将地道挖到了城墙东南角下。这个举动给守军制造了巨大惊慌,宋军必须以毒烟和灌热油灌入地道,再以坍塌建筑物的砖石堵死开口。此后,贾似道下令在城墙背后修建起了三重内护城壕和木寨,希望在最大限度上阻挡敌军冲击。


蒙古军队也尝试挖地道威胁鄂州城墙


在其他城墙段落,宋军挂上巨型的湿毡毯吸收砲弹冲击力,并组织壮丁修补缺口。 城头的小型单梢砲也会打出泥土弹。这种武器容易制作、成本低廉,打中敌人的头部或者胸口可以致命,因为打中目标后就会碎成泥渣,所以炮弹本身不会被人回收利用。 由于前线宋军的顽强抵抗,各地援军得以突破干扰入城,他们乘坐大小战船进入战区,坚定了守军的抵抗信心。每天的夜晚或凌晨,宋军也会组织精锐小队突袭。他们发挥南方军人的善于夜袭特点,携带毒弩、短刀,并以口令和竹哨为呼应方式,对敌人实行持续性骚扰。为的就是让对手难以获得充分休息。


但是与此同时,兀良合台带领的3000蒙古骑兵和数万大理仆从军已从云南出发。 忽必烈也派遣了一支偏军前去接应。他们试图进攻荆湖南路首府潭州,但也是由于守军顽抗而没能进一步北上。


守军的顽抗 让蒙古方面的进展缓慢


意外结束

鄂州城的攻防 有效拖延了忽必烈的灭宋时间表


虽然鄂州和潭州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蒙古军队向来善于长途迂回和穿插包抄。 一旦鄂州和潭洲城下的蒙古军放弃战场,就能合力扑向临安。宋理宗因此下令贾似道离开鄂州,前往略靠后方的黄州构建新防线。


当战争进入初冬的11月,蒙古军营也开始因疾疫、缺粮出现不小的非战斗减员。 随着战死者和伤病者的增加,有限的医疗资源已经超过了承受极限。在荆楚之地的凄风苦雨中,伤寒、痢疾等疾病开始逐步在蒙古军蔓延开来。反而是被围困的宋军,由于及时处理尸体和控制城内的人口流动,没有在史书中留下瘟疫或者饥荒记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