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市界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官宣!旗手是他们 ·  15 小时前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昨天  
人民日报  ·  金蛇迎春!人民日报微信万元现金红包又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市界

小红书卖老股,估值1200亿

市界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07-14 11:00

正文

作者 周佳丽
来源 投资界PEdaily

浮出水面。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小红书最近出售了老股,估值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DST Global参与了本轮投资,红杉中国进一步增持,此外高瓴、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也进行了投资。

投资界从多个接近小红书的渠道确认此消息。如此一来,相比巅峰时200亿美元估值,小红书此次定价有一定的让步。

2013年,小红书诞生在上海,在移动互联网前期一直低调生长着,直到最近几年在年轻人群中爆火——月活跃用户超3亿,投资人也开始争抢老股份额。

眼前一级市场沉寂,但求购小红书老股的队伍依然在水下活跃着。

小红书刚卖老股,DST投了

这是DST Global首次投资小红书。

几乎包揽了全球范围内所有互联网巨头,DST Global成立于2005年,投资风格激进,凭借“出价高、条件少、不要决策权的打法所向披靡,早年投了Facebook、Twitter等超级公司。

2012年起,DST Global将目光转向中国,当时核心人员便是周受资,一举重仓了京东、阿里、小米、滴滴、今日头条、美团等,后来还出手SHEIN、Cider、PatPat等跨境电商。可以说,DST Global是在华最活跃的美元基金之一,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都能捕捉到它的身影。

“因为DST过往在中国的布局,小红书才欣然接受此番参与,他们算是最懂中国互联网的投资方之一。”一位接近小红书的知情人士告诉我们。

此外,按170亿美元估值买入小红书老股的还有高瓴、博裕资本和中信资本,他们都是首次持有小红书的股份。

印象中,小红书上一次卖老股还是稍早时,红杉中国以约140亿美元的估值接了部分老股,这也是红杉中国第一次投资小红书,“价格比较合适”。

随后,多家投资机构开始私下里寻找“以类似方式买入小红书股份”的机会、且价格预期略高于140亿美元。

更轰动的则是在2021年的一轮资本变动中,小红书的估值一度涨至200亿美元,淡马锡等投资方加入。彼时,公司回应称“以老股东增持为主”。

相比之下,此次老股转让价格有一定的降幅,但与140亿美元估值相比仍实现了小幅回升。

“与当前许多被迫down-round的创业公司不同,小红书并不缺钱,只是有早期投资方有退出需求,又有新的投资人愿意加入,才促成了一些交易发生。”上海一位接近小红书的投资人表示。

浮沉创业史

小红书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又一现象级平台。

2013年一个晚上,28岁的毛文超和武汉老乡瞿芳相聚在一家bistro喝酒。瞿芳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时刚刚离开高薪的贝塔斯曼。聊着聊着,二人决定不如一起做点事情。

就这样,小红书在上海诞生,第一间办公室则是在上海复兴中路的一间居民楼里。

没过几个月,小红书便成立一支10人左右规模的团队,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便是7个PDF。毛文超在小红书十周年大会上回忆当时景象,“我们就是一个小型编辑部,我和木兰(瞿芳)一起合著了美国购物攻略,找远在新加坡的柯南(小红书COO丁玲)友情约稿新加坡购物攻略,樱木(小红书三号员工)负责了7本PDF的视觉和排版,还找了朋友手绘了封面图。”

彼时,移动互联网浪潮刚刚兴起,但刚起步的小红书更像一种购物资讯杂志。直到2013年底,小红书APP正式上线,第一天便收获2000名注册用户。但好景不长,增长慢慢停滞。

焦虑之中,小红书转换投放策略,到2014年用户数突破10万关口,社区氛围渐渐有了起色。这一年,小红书还上线电商平台“福利社”,做电商。融资也随之而来,彼时真格基金和金沙江创投参与小红书的A轮融资。

2015年,小红书首次注入“算法”的力量。但当时毛文超和团队陷入审美与效率、个体与规模、人文与科技的拉扯之中,加上在拼多多、阿里、网易等电商竞争下,小红书声量渐弱,一度被外界冠以“慢公司”。直至多年后,毛文超将之归纳为“克制”。

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彼时小红书将战略调整回社区,并开始尝试在《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综艺投放,此间一批明星艺人也纷纷入驻小红书,带来大批用户。2018年6月,小红书完成超过3亿美元D轮融资,阿里、腾讯、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元生资本、天图投资、郑志刚一众人都投了,估值超过30亿美元,此时用户突破1亿。

小红书再一次爆红是疫情期间,居家场景为小红书注入大批流量,日活跃用户数量只用一年时间就翻番。圈内曾流传一个插曲,据《晚点》报道字节跳动曾企图收购小红书,但被后者拒绝。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小红书被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争抢激烈,所谓的200亿美元估值就发生在此时期。

今年初,小红书分享更加具体的年度数据,外界得以一窥最新面貌——

2023年月活同比增长20%至3.12亿,营收同比增长85%至37亿美元,净利润达到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相比之下,2022年,小红书营收约20亿美元,亏损2亿美元。

一份调研报告也显示,小红书用户群体中女生占比70%,且90后年轻群体占了绝大部分比例。有趣的是,一级市场投资人在当中也颇为活跃。

互联网最后一波IPO

创投圈正在等待小红书IPO敲钟。

追溯起来,早在2021年,有着投行背景的前花旗集团高管杨若出任小红书CFO,这被外界视为是小红书有意为上市做准备的信号。

同年4月,路透社报道称小红书计划在年中前后在美国进行IPO,但小红书对此回应称不予置评。后来赴美IPO停滞,随后市场又传来小红书考虑在香港进行IPO的消息。彼时官方回应称,阶段性与资本市场保持沟通,但暂无明确计划。

直至2022年9月,伴随杨若的离职,小红书上市计划变得模糊。

最新一次则是2023年12月,知情人士曾披露,小红书或最快将于2024年下半年赴港上市,并在启动IPO前计划再进行一轮融资。对此,小红书方面回应称,目前暂无上市计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