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舟学习部
我们一起专注三件事:更高效的学习,更精良的工具,更成熟的心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社区发布  ·  减肥变厌食症!上海一成年女子体重只剩40余斤 ... ·  17 小时前  
上海社区发布  ·  减肥变厌食症!上海一成年女子体重只剩40余斤 ... ·  17 小时前  
环球网  ·  俄乌冲突三周年,联合国秘书长发表声明 ·  22 小时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多款专属周边陪你一起踏上《猫猫的奇幻漂流》! ·  昨天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多款专属周边陪你一起踏上《猫猫的奇幻漂流》! ·  昨天  
参考消息  ·  商务部最新回应:敦促美方停止! ·  昨天  
谈理说法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  3 天前  
谈理说法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舟学习部

毁掉行动,一张坏清单就够了

大舟学习部  · 公众号  ·  · 2018-10-31 12:06

正文


0.

你看,世道变坏,就是从你这样做每日计划开始的:

- 背 100 个单词
- 之前囤的资料看 6 页
- 英文原著读一章
- 视频课听 1 节

为什么?

因为,这份看起来精细、具体的任务清单,每天都在阻碍你把事情做成:

每项任务的触发条件不确定,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项任务的完成时间不确定,于是无法保证下一项任务的执行。

于是做完一件事的代价,往往就是牺牲另一件事;于是不断预支未来时间,一天、甚至一个月中剩下的时间,都在紧赶慢赶。

这样的多米诺骨牌,一个环节垮了,全盘计划就都崩坏了。

于是,本是助力的清单,反倒成了一种消耗,每天唯一的作用就是提醒你: 你今天又没有做成 XXX 事,真失败

你看,我说了,世道…

1.

那什么样的时间规划,能帮你成事,而非坏事呢?

——开列「番茄计划」

是的,不是列「清单计划」,而是列「番茄计划」:

你要以「这个任务今天我打算花多少个番茄钟」来安排任务,而不是以模糊不清的「几页」、「几段」。

比如:

- 背 1 个番茄钟单词
- 看 1 个番茄钟经济学人
- 做 1 个钟读书笔记

这样的「番茄计划」,有四项优点:

第一,番茄计划 足够简单 。不用管几点开始学习、不用管几点结束学习,按着番茄钟来排,就行了。

第二,番茄计划 足够强效 。25 分钟专注学习加 5 分钟专注休息的模式,确保你在学的时间神情专注、效率高走——而过程对了,结果自然就对了。

第三,番茄计划 足够确定 。「读 5 页语法」这样的清单计划,危险,因为这 5 页简单易懂则好,如果恰好是难点错点呢?

时间流速是确定的,而任务进度则是不确定的,二者冲撞势必难免,于是你只能二选一:要么牺牲手上这一份任务的进度,要么牺牲清单下一份任务的进度。

但以番茄定计划,每项任务就独立开了,单个番茄钟学习进度如何,不影响其他番茄钟,也不影响整体进度——今天的章节容易,就多学一点,明天内容困难,就少学一点,彼此补足,相扶相助。

第四,番茄计划 足够安心 。番茄钟本身就是让人「专注过程」,而无需关注结果,还是同样的逻辑——过程对了,结果自然就对了。番茄计划下,你不用管「我学了多少页」「今天还没有学完」「下个任务怎么办」——因为本来就没有「我要学多少页」,而只有「我要专注这一刻」。而专注此刻的你,想必是心安如水的。

2.

如果你还愿意更进一步,你还可以把番茄计划同 if then 结合起来。

比如,你可以观察,每天你大致能保证多少番茄钟的工作或学习。假如一天能用来学习的时间是 10 个番茄钟,那就按 10 个番茄钟的来列清单。

最好给每个番茄钟设置执行触发条件,比如:

- 上午开始第一个番茄钟,用来晨读
- 午后开始的前两个番茄钟,用来阅读某书

设置触发条件时,有三个重点:

第一, 最重要的事最先完成 。假设每天工作时间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间段,那必须完成的事项,应该尽量排在每个时间段的最前头,可做可不做的事,最松动,则排在每个时段的最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