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  ·  策展手记丨当旗袍与电影相遇 ·  昨天  
电影工厂  ·  亚洲唯一动作片真神,怎会沦落至此? ·  4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壹星影业校园招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最不看好的韩寒,居然制造了最大惊喜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1-29 23:11

正文

毒饭们新年好,云舅我又来了。


话说舅成天在毒舌电影APP瞎晃悠,竟没几个人来“骚(撩)扰”下我……


气人!怎么说云舅我也是毒舌家族骨灰级的网红啊。



今天,舅想跟你们聊聊贺岁档一匹“小黑马”,在好多人的看衰中,它的表现竟然不错——


《乘风破浪》



豆瓣上,与同档期对手相比,评分占优。


6.9分。



不是舅玩马后炮,但作为一个看过提前点映的人,舅给你的肯定是第一手料。


很多人看完《乘风破浪》点映时,第一感觉是——


居然比想象中的好。


为什么大家会在看片前调低期待值?


一方面,有人不喜欢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另一方面,有人根本就不喜欢韩寒。因为宣传曲的“直男癌”话题,他又被卷入了争议。


好在,云舅提前看片时并没有场外因素干扰。所以今天我们谈电影,从新导演的角度说韩寒


从专业上讲,一部电影从拍摄到后期到上映,才花了四个月时间,《乘风破浪》难免会让人怀疑是质量凑数之作。



所以当云舅面对韩寒时,第一个问题就是:


作为导演,这么短时间如何能拍好一部电影?


本以为韩寒会有些尴尬,没想到他反会开心。因为很少人开场就问导演专业的问题,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比如全片最花时间的撞车特效镜头,是开机拍摄的第一组镜头,然后马上送到后期公司进行制作。影片的所有场景,都是一边拍摄一边剪辑,等到全片拍完,已经剪出了一个120分钟的版本。



同为新导演的云舅知道,这种制作流程难度极大,需要严格高效的团队配合。更重要的是,主创对片子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自信,这样才能在没有分镜头本的情况下完成拍摄和剪辑,甚至需要大量的现场即兴创作。



而且,韩寒手下大都是些年轻的主创,包括摄影和剪辑都是做长片的新手。而《乘风破浪》制作成本高达1亿6千万。


听到这个数字,云舅也原地退了好几步。



真是有钱任性的导演!


这么任性,那片子质量到底如何?钱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值得吗?

先说故事,舅不喜欢剧透,简单说,这是一个穿越的故事。

一个垂死的青年赛车手徐太浪,穿越到九十年代跟自己的父亲徐正太成为生死之交。



你可以看到《终结者》《时光到流七十年》《回到未来》等片子的结构和影子,甚至电影在片尾也点明了这些致敬。


当然也有很多好莱坞亲证有效、且会持续有效的套路。比如帮父亲选择老婆(也就是自己的老妈)闹出笑话等等。



但这部电影给我最强烈的感觉,是有点介于香港黑帮电影与台湾青春电影之间的一种存在


里面大量致敬经典港片,如《英雄本色》和录像厅情节,绝对直击八零后生活体验。而那些友情与浪漫洋溢的青春、漫画式的人物,在台湾片里也不陌生。


一部电影卡三次

还让不让人看了



所以综合起来,《乘风破浪》也可以命名为《那些年,我们一起打过的架》


如果放在内地比较,我们会想到《夏洛特烦恼》,同样用嬉笑怒骂的穿越来弥补生命的遗憾,赢得家人的谅解和真正的成长。



但这些只是表面。舅觉得——


《乘风破浪》在众多元素之下,呈现的是一个少年与世界的对抗、和解


影片最为迷影、也是最重要的台词之一,是六一和正太在天台上喊出的一句话:

我就像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这句台词是一个暗号,它通向一个影迷们熟悉的、小众的世界。


这个世界叫《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句台词就是《牯岭街》的经典台词。只是在《牯岭街》中,这句台词代表成长的无助与悲凉。



在《乘风破浪》里,它变成了正向积极的男主人公正太的人生宣言。虽然片中太浪随后就补了一句:这个世界是会变的。


这当然是事实,世界的确变了。


可徐正太一直没变!


影片欣赏他的不变,正太和他的小团体那种不合时宜的不变,与那个时代一起,只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就像片中用了大量怀旧的音乐,描述那逝去的小镇岁月与美丽瞬间。


那些怀旧经典的旋律一再响起,七零八零后很难不动容。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

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在雨中》



整体上看,这个故事有笑有泪有感触,情绪和节奏处理得体,客观说,韩寒在导演技巧上进步很大


缺点自然也有,比如还是出现段子大于叙事、刻意大于自然,过程比较套路,但我仍感受到一种国产商业片难得的纯粹感。


虽然片中角色年纪不再少年,但他们都以一颗少年心迎向世界。也许因为导演的心,也向往少年。可大家毕竟都是成年人,所以这份心,永远要包裹在玩世不恭或者是自嘲与反讽中。


韩寒在片场做“示范”


《乘风破浪》很多看似严肃的场景都有一种戏谑感:比如六一的复仇是严肃的,但过程又很搞;他的死是悲痛的,但那把撑开的雨伞又很搞;最后高潮打斗是激烈的,但镜头滑过坐在阳台上的悠然老头又很搞。


在这些段子与恶搞的后面,其实仍能看到那个在天台上大声呼喊的少年:


我是不会变的。


很多人看完后,觉得除了赛车,就只是一个小镇上发生的故事,怎么看都像小成本。


其实,片中小镇是由上海周边四个小镇的外景拼盘拍成,而且剧组还搭出了几条街,这涉及到大量的临时迁居住户和重新装修布置,耗资巨大。


比如晚上吃火锅的戏,为了营造出九十年代的夜晚效果,就要把周围住的居民全部请到高级酒店住一晚。



加上后期赶进度,费用也是普通剧组的好几倍。


然而,一部好的电影,本来就应该在观众看不到、但感受得到的地方下功夫


大到街道建筑,小到首饰、摆设。现在哪里还能找到九十年代风貌的小镇,《乘风破浪》只好花力气花钱还原制作。


对好莱坞而言,这些是基本功,习以为常。


比如《泰坦尼克号》船上的餐具,镜头永远拍不到的背面,也要做得一丝不苟跟原物一致。


《泰坦尼克号》


什么时候中国电影肯把钱花在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的工业水准才算进入正轨。


《乘风破浪》对待电影的态度,至少是认真的,并不因为周期短而露怯。


老在谈情怀,我们是不是忽视了——正确的态度和做事方式,才是真正的情怀


《乘风破浪》片长102分钟,最后的片尾字幕长达6分钟。韩寒说:


如果我加快滚屏甚至双屏同时滚,可以3分钟放完字幕,这样片长可以控制在99分钟,那么也许一天就可以多排一场。

但出于对演职人员的尊重,他还是保留了6分钟的结尾字幕。


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不妨看完这6分钟。


它代表国内电影不光有圈钱IP大片,还代表业内有一群真心做电影的年轻人。


他们可能此刻在某个剧组挥汗如雨,也可能在后期机房见不到阳光,甚至在某个廉租屋里痛苦地写着剧本。


他们此刻并不完美,但也许会在未来,乘风破浪。



最后,照例附上毒舌评分——


6.7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