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听我的留学申请经验分享!
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聊聊五个部分:
1、我的申请背景与经历;
2、我在实习方面的收获;
3、我在竞赛上的尝试;
4、托福GRE备考经验分享;
5、CMU的学习体验;
6、微思的特别之处;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专业为统计学,GPA86.3/100,托福104(27+30+21+26),GRE332(162+170+4)。本科期间无paper,有一段科研经历,两段实习经历。
我本人是在大二萌生了出国的想法,但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完全的留学小白,对留学的流程都不甚了解,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后来我经由舍友了解了微思这个机构,并且在她的推荐下和老师们进行了沟通,一番交流过后,我决定和微思进行签约,正式开启了我的申请之路。
在签约后的时间线里,大二期间的我主要将精力放在了GPA的提升以及竞赛方面,托福和GRE的备考被我安排在了大三,但后来由于我的拖延一直拖到了大四上才堪堪准备完语言成绩,在12月份才正式开始了申请;由于申请项目较多,我的申请工作一直持续到了22年的二月中旬,之后在三月初我陆陆续续收到开始下发的offer。
我有两段实习。
第一段
是大二上的寒假进行的,岗位为量化金融分析师。当时的我更倾向于申请一个商科院校去做一些量化方面的工作,但由于我的本科是数理方向的统计学,我并不具备金融方向的一些理论知识,因此想借助这个实习项目来学习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
除了增进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外,这段实习项目首先提升了我的Python能力,因为我需要运用Python去编写完整的代码模拟交易过程;其次,它提升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因为量化金融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领域,我必须借助多种渠道去解决我遇到的困难。
第二段
的实习我是在大三下的暑假进行的,岗位为数据分析师。此时的我在经过了大二大三期间的大作业以及科研项目磨砺后,对用R/Python去处理数据更为感兴趣,但因为校内的课业任务多注重于用编程软件证明数理知识,而我想借助实习了解在就业时该如何解决实践问题,因此我开始了这段实习。
这段实习给我带来的收获是巨大的,我遇到了很多从未遇到的挑战,通过应对这些挑战学会了该如何用R/Python处理很多的实际问题。这段实习在给我带来的巨大成就感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其实在过往的学习生活中,我的编程并没有特别出色,甚至有些畏惧编程。
但在经历了这段实习后,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数据相关的问题时,都会想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编程解决它。此外,我认为这段实习对我申请上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因为美研申请很注重同学们的“软实力”,特别是在实习这方面,很注重我们在实习中到底做了什么、实习内容是否和申请专业相关等等。
关于竞赛,我特别想告诉同学们:
踊跃尝试,别怕没奖!
我
大一上
的时候,舍友问我要不要参加学校举办的数学建模竞赛,我一头雾水,在连数学建模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稀里糊涂地参加了竞赛,三个人都是稀里糊涂地摸索,最后连三等奖都没有拿到。但当时我们都没有沮丧,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当时的我们连编程课都没有上完。
大二上
的寒假,同学邀请我参加美赛,我赶忙恶补了一些建模知识,但由于本人实在过差的自制力,也没有看多少网课就直接上阵了。在和同学们一起熬了两个大夜之后,我们卡着ddl前几分钟顺利递交了答卷,本来想着第一年参加肯定没有什么好成绩,没想到成绩公布后,我们队拿了M奖!
后来,我们又借着这股劲,一口气参加了学校的建模比赛和国赛,也都有比较满意的成果。我后来时常在
想,假如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第一次竞赛的失利就选择不再继续参赛,那后来也就没有这么多的成果了。
特别是,
竞赛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最终取得的奖项,是在过程中对你各项能力的提升和锻炼。
比如,拿数学建模竞赛来说,它考察的就是同学们短时间内学习大量新知识的能力,每次竞赛第一天我们都是广泛阅读各类文献,寻找可以参考应用的模型。因此,竞赛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效果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在申请学校时,招生官比较想看到的“软实力”之一。
先说下,这部分可能比较长哈~
在这个方面我也是特别有感触,语言关的备考绝对是大部分留学生们在整个留学申请期间最艰辛的经历了。
我的建议是,准备语言的时间一定要安排好并严格执行,留出大块的空白时间供你学习!
如果你不是自制力非常强的人,我强烈推荐语言成绩越早准备越好!因为托福的期限有两年,GRE有五年,完全可以在大二大三的寒暑假认真准备考出来。
而
我是经典的反面教材
,因为托福期限短,我想先从GRE入手准备,并且由于大二课业繁忙,我直到大三上的下班学期才开始着手准备。由于我大三上的课程少而难,每一门都需要日常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因此我的备考策略是12月初开始背单词,1月份寒假开始刷题练习。我记得当时我每天早上九点到自习室,背单词背到中午十二点,差不多持续了快一个月。
寒假开始,背了单词的我开始做题,最大的感受就是明明我已经背完了大半本单词书,在选项里却还是有一大堆不认识的单词,非常低下的正确率和繁多的生词,狠狠地挫败了我,于是虽然很快就要迎来第一场考试,我的学习热情却一直不高,并且由于自制力很差,在练习题目时也很不走心,一道题错了就是错了,看了正确答案好像懂了就跳过,实际上根本没有搞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第一场GRE惨淡收场。
在考第二次时,也是差不多的情况,给我的积极性带来了很大打击,并且由于当时已经开学,我选了四门课重修刷分,课业非常繁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继续准备语言成绩。直到后半学期,我开始疯狂地看网课刷题,市面上叫的出名字的GRE大机构的题目,我多多少少都刷过,但此时的我只注重量没注重质,甚至有些题我在回过头来刷的时候,它认识我但我并不认识它。
并且因为是分阅读和填空刷题,我对整体的时间把控很没有概念。数学方面,我干脆就没有准备,所以这次的成绩竟然更低了!我沮丧极了,且因为此时已经快开始申请季了,焦虑和压力充斥着我,微思的老师在跟我进行沟通后,建议我还是先准备托福,语言准备周期更长,托福不赶紧考出来就来不及了,无奈之下,我也只能先放下手头的GRE,开始准备托福。
六月份我正式开始实习,实习的同时还要兼顾托福准备,虽然每天有背单词和听听力,但我明显感觉到英语能力并没有什么提升。并且由于不脱产准备,整个人心力交猝。三个月后我觉得这样准备根本不行,于是果断地结束了实习生涯开始全脱产准备!
然而之后的经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首考托福是在结束实习没多久之后,因此准备得很不充分,并且由于场地设备并不是特别好,耳机隔音非常差,在我的听力播放的同时我能清晰地听到隔壁同学的听力内容,因此听力分数简直是惨不忍睹,但好在阅读、口语和写作分数都还不错,因此我能分出很多精力去练习听力。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每天固定听四小时以上的听力,模考分数也都能稳定地维持在22-23左右。我满怀期待地盼望着下一场考试的到来,没想到因为疫情考场临时取消,在转换多个线下考场未果后,老师建议我选择家考,于是我只好又开始练习如何在白板上记笔记,适应电脑外放听力内容……
好在这一次的托福结果已经足够申请使用了,我就火速转而准备GRE,在之后的时间里,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每天都刷一整套Verbal题目,严格把控时间,并且还刷了一些机构的高频填空和高频阅读。数学被我放在了考前最后两天准备,那两天我连续刷了12套完整的数学题。最终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正式开始了申请!
总而言之,
我的整个准备历程是比较曲折的,这里也是比较想以我的经验教训劝告同学们语言趁早准备、脱产准备、不要堆在一起准备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安排,可以跟微思的老师们沟通一下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并且在准备托福方面,强烈建议同学们首先提高弱项,因为弱项提分一定是最快的!
在开学的第一天,每一位老师上来都告诉我们,CMU的学习经历会是一段相当“难忘”的学习经历,在这里没有竞争者,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帮助你毕业的人。
在开学第一周我就立刻感受到老师所言非虚,紧凑的日程安排,每天都有的deadline,动辄就要写个六七小时的作业,以及CMU的特色传统——代码!
关于代码,我在来CMU之前虽然也有过用R和Python的经历,但和CMU的课业比起来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在CMU,只要是能和代码扯上关系的课,作业就会全都是代码相关。
我经历过一天20小时不间断坐在电脑前写代码,也经历过凌晨三点和好朋友一起攻略数据结构,尽管真的是一段很辛苦的经历,但也切实提高了我的代码能力。
这大概就是美硕的好处,短小精悍,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从而更好地面临就业。
此外,
CMU的课程给我带来的最大帮助可能就是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口语能力的提升。
我在本科阶段是一个很怕上台的人,并且我的口语其实不是特别的优秀,因此我比较缺乏自信。但在来到CMU后,老师为了我们以后更好就业,在课堂上模拟面试、随时随地抽查问答、几周一次的presentation(基本上都是我们present十分钟,老师问答10-20分钟),在经历了这样的锻炼过后,大家普遍感受到对presentation不再有强烈的畏惧心理,上台展示也都是信手拈来。
还有一点比较深的感触就是,
留学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一个人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在课业方面,面对着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代码作业,通过自己钻研、上网搜集信息、同学之间互相讲解等等的方法,成功完成作业并且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在生活方面,以前在国内时,吃饭有食堂,住宿有宿舍,可以说是除了学习就不太需要操心别的东西了,来到国外后,初到异国他乡的伤感、最初搬进公寓时没有任何家具只能睡地板的窘迫、自己买菜做菜、自己拉宽带……等等等等,好像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了,学会了自己去解决很多问题。
总之,在这里一年的时光让我真切感受到,
留学不但是来学习知识,也是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更是对个人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对于我而言,将留学作为迈入社会的跳板,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首先想讲讲微思的老师们在留学方面给予我的帮助:
在前文中我也提到过,我在签约前后都是一个纯纯的留学小白,对于选校该怎么选、简历该怎么写、什么时间段该准备什么工作,我都毫无头绪。我也听过一些留学机构提供的公开课、约过一些老师单独沟通,但给我的感觉是帮助并不大。
而在签约微思后的一周内,老师们就和我开了一个会议,告诉我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是怎样的时间线,我在每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并且告诉我什么经历在留学方面是比较看重的,什么经历是不那么重要的。这是我认为非常好的一点,俗话讲“有的放矢”嘛,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并且因为我本人自制力差,如果没有老师一直催促准备语言成绩等等,势必会耽误到后期的申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