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hic原醉
Chic原醉,名字灵感来源为“酒神”(DIONYSUSE),是非理性,是狂喜,是与“太阳神”阿波罗(理性)对应的概念,意蕴“解放者”,意蕴现代女性的如酒神精神般曼妙的姿态——拥抱自我、拥抱非理性,接受自己的一切混乱、恐惧、狂喜和性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头条  ·  千万网红留几手带货翻车,惨不忍睹 ·  昨天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6日最新蛋价(上午) ·  2 天前  
首席品牌官  ·  今年春节最佳电子榨菜,是美团的贺岁短剧! ·  2 天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1月24日最新蛋价 ·  4 天前  
亿恩  ·  一年卖7亿!小众品牌在海外成功破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hic原醉

【教主访谈】从女生到女人:像男人一样无畏拼杀,像女人一样风情万种

Chic原醉  · 公众号  ·  · 2020-02-01 14:10

正文


原创作者 | 施暘


宝贝们好呀!宅在家的最后几天,还是要照顾好自己与家人,疫情结束后我们再一起浪!

今天发一篇旧文,讲述男女思维的底层逻辑差异哒。因为发现很多会员宝宝对此并不太理解(是我们没有教好sorry)

首先,我们有一个给女生的底层的成长路径推荐: 先从小女生往职场大女人的方向去走;然后再从大女人回归,注入女人味。这个路径符合我们之前说的think like a man, dress and act like a women的成长宗旨。

所以,在“理解男女思维差异”这点,也基本分两条路走。

第一步,去职场和男人厮杀、平等竞争。 毕竟男女思维差异不是靠呆在家拖着腮帮想出来的,而是靠真刀实枪跟男人厮杀的过程中感受出来的。

注,一定要是厮杀、竞争和利益争斗。

极端的场合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样貌,平日里正常相处断然是看不出。而这个“厮杀”,要一步步走到高层,或创业后才能经历到。刚进入公司两三年的孩子感受不到这两个字的威力。

第二步,彻底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女人后,你已经掌握一套雄性竞争的语言,能跟他们完全用一套语词对话。

这时候修炼重点便是,重新把女性魅力和女人味注入体内,理解男性, 作为“男人”的深层诉求,学习如何从一个“女人”的姿态和他们柔软相处。

所以整体看起来是一个“先过激,再回归”的过程。

此文重点说第一阶段。

当然啦,这里会冒出一个女权色彩浓厚的问题——凭什么我们要整天去理解男性思维,学着讨好他们?凭啥???

答案:

1. 理解男性思维对于和他们在职场上拼杀很有帮助,当你的对手是男人的时候,可以理解他们最底层的诉求和思维模式,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2. 在爱情上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没啥不好意思、没啥值得羞耻的,就好像“理解老板思维有助于我们我们刚好地跟老板相处”/“理解下属的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下属”/“理解用户思维能让我们更好维持和用户的关系”一样,理解男人的思维模式当然更有助于爱情甜蜜,不用带上男权女权的偏见,平常心面对即可。

如果你还要提问“为什么不让男人来懂我们?” 这个问题你也可以问天问大地,但问完了并不会改变现状。

而且我想幸福钥匙抓在自己手里会比较幸福?

废话说了一堆,开始聊正题。

从“小女生”到“大女人”的转型

1. 男女思维差异之一:杀伐决断。

大部分女孩从校园进入社会,都会经历小女生的阶段。

Chic会员中有一部分也是类似女生,我给出的建议都是:去做生意吧,最小的生意都行(微商除外)。有个自己的小事业,久而久之就会跟别的女人不一样。

如果对做生意实在不感兴趣,就先把所有精力投入职场,好好搞定你老板。残酷的职场思维训练才能让你真的懂社会财富运行规则。

譬如,被公司劝退一次才会知道进入社会,想要获得任何一份东西都要先提供价值,提供的价值不够就会被扫地出门。

再比如,优质的职场训练也会让你拿走莺莺燕燕的情绪化,一次次汇报让你发现,谈生意就是谈生意,谈判就是谈判,和当下情绪无关。

总之,第一步一定要在职场中实现从小女孩到职场大女人的转变。 这个时候,职场会在你的体内注入非常多的男性思维(决绝、干脆、杀伐决断、逻辑)。

此处定义男性思维:理性、果决、逻辑、狼性的思维。女性思维:柔软、感性、高感知力的思维方式。

其实两者理论上说不分男女,但从真实概率上说,男性具备男性思维的,比女性大不少。当然有很多个案,比如有些男人很娘,或者一些女孩生来就很man。但是比较要遵循apple to apple的法则——

我们不能拿最man的女人和最娘的男人比,只能是刨除个案后的大概率、平均值层面的对比;是 在财富、地位、逻辑思维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对比出来的男女思维差; 且场景以生意场居多,金融、创投这些领域尤其适用。

大家都看过“色戒”,是爱国学生林芝(汤唯饰)企图暗杀易先生(梁朝伟饰,一个大特务头子)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与纠葛。

在电影前半段,两人尚且相安无事,观众看不出男女思维差异——男生有自己的算计,女生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谁也不比谁狠。

但是当真的生死抉择出现,差异立马被放大。

林芝本计划好了一次暗杀行为,却因为易先生愿意以天价送给她一只鸽子钻戒,顿生感动,相信他的感情或许真挚,暗示他赶紧逃走。

这一步让一切努力都白费,也出卖了组织。

反观易先生,知道林芝的身份后,当场派人毫不犹豫把她和组织一网打尽,当即处决。

这个简单的小故事能反应男女思维的一大根本差异。

男性思维中,他们更容易把“对事情的分析”和“我对人的感情”分开处理,“事”与“人”是两套决策机制。

此处可能有些艰涩。再放一个例子,最近被读者们催着去看“都挺好”,就以一路快进的速度看了十几集。发现苏明玉就是典型的男性思维。

她裁了一个老臣,老臣在她面前哭哭啼啼,说需要养家糊口,明玉想毫不犹豫回答,“这是集团决定,没得商量”。此处是对“事”的处理。

但她回家后用,自己的资金作为对老臣的离职补偿,这是对“人情”层面的处理。

两套处理机制同时存在,没有交织与混淆。 但如果她听到老臣哭哭啼啼便顿时心软,让对方继续留在公司,就算知道老臣不能创造价值,但觉得对方毕竟好可怜哦,还是留下来吧……这就是混淆了事与人。

看回“色戒”,林芝当时感情冲昏头脑, 混淆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事)与对易先生的感情(人情),犯下大错;而易先生把感情和政治决策做了切割。

从大概率上说,“人事分开”的处理机制更容易出现在男性思维中;当然像明玉这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剽悍女人,也能具备。

再举个例子,很早之前一个投资人朋友跟我说过,有些机构投资女CEO的时候更谨慎,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当公司真的发生生死攸关事件时, 男CEO往往能更快做出公司层面的决策——裁人,砍部门,换方向;而女CEO则会因为念及同事情谊、沉没成本,而行动更缓慢。

以上的观点如果用来概括所有女CEO,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但从比例上说,或许成立。

我曾经因为和男性合作时,一时心软,做了“人情决策”,导致损失几百万。这个价值百万的教训,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至于在职场和爱情中能用到什么程度,全看各位悟性么么哒~

---

2. 男女思维差异之一:主场意识。

有关男女思维差异,我们再说一个与爱情相关的小点——主场意识与被动意识。

爱情中,男性习惯主动进攻,女孩习惯被动接受。

这种局面可以由进化心理学解释,也可以由男女生理结构来解释,why的层面我们就不多追究了。

我们只说说,这造成有什么弊端?—— 当你把暧昧主动权都放在男生手上,很容易因为对方的进攻而欢欣鼓舞、充满希望;又因为对方的抽离而满心失落、沮丧失望。

这件事情同样是因为没有理解男性思维。

男性思维在暧昧阶段充满了“主场意识”,他们把爱情看作是自己的主场, 暧昧阶段之于他们而言,就和我们挑包一样,只是看看,到处询价的确代表感兴趣,不代表要买。

理解了这个思维方式,我们就不会随意被撩动。

不要单纯因为连续两周收到同一个人的暧昧晚安短信,就开始欢欣鼓舞、浮想联翩,毕竟对方只是在询价;也不要因为对方今晚不联系你,便低落失望。

心要有定力才能处理好暧昧这么tricky的事情。

对方给你发微信,高兴且有空的时候回复几句,不高兴或者忙的时候几个小时后再理,别对着手机痴痴看;喜欢对方的时候表现开心,不喜欢的时候就是不喜欢。

只有这样才能和男人在暧昧场上平等对话。

并且,一旦觉得对方不适合,马上停止暧昧,迎接下一段感情;再也别握着一段明明不存在的虚幻的感情不放。

这才是主场意识。

为什么主场意识也需要通过职场训练才能获得?因为它有一个重要根基,那就是底层自信。

职场与爱情都能给人自信,只不过爱情的自信是“我值得被爱”,而职场给人的自信更低层——“我能够搞定很多shit.”

从“大女人”到“女人味”的回归

刚刚说了第一步,从“小女生”到“职场大女人”,能让你以红颜知己的角度和男人平等对话,而不是整天哭哭唧唧地猜测男人在想什么。

现在聊第二步——从“大女人”体内注入更多女人味的成分。

这是因为,当我们投入恋爱的时候,男性是希望在和一个鲜活的、女性特质十足的“女人”恋爱,而不仅仅是和“人”在恋爱。

男女在爱情中,存在“幻想差异”——没有正式在一起的时候,男性对暧昧的女孩就存在很多幻想,主要集中于女孩的性感、体贴温柔等各种女性化特征,也包括性幻想。

这些幻想构成了男性是不是想推动这段亲密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让男人feel crazy about you的引擎。

而女孩的幻想主要来自男性的(经济或者精神的)保护、温柔的关怀和体贴等等,浪漫的幻想。

男生是不是能满足这些幻想,同样能决定女孩在感情初期有多沉迷。

而一个更有趣的结论是,虽然男人幻想女人味十足的女人,女人幻想男人味十足的男人(跟废话一样),

但前者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后者的程度。

有一个同性恋调查,16岁到44岁的人群中7%的男性有过同性经验,而女性高达16%。

推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女性在整个社会中承担了更多情感角色。男性的所有情感寄托基本都是源于女性(母亲,妻子等等,包括教师也更多的是女性);而女性的情感寄托则更多也同样源自于女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