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敏,是一名普通的外企员工,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国企干部,现在他们还在上班,身体也不错。小敏觉得的自己处在巨大的焦虑中,眼看就要30岁了,但她好像什么都没有定下来,工作、婚姻、未来的方向都没有。
她总是有很多事情想做,想学画画、想学语言、想学写作、想去另一个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她一直想转行,觉得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她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转哪一行。她英语不错,可以转行做英语相关的事情,但是她觉得很多人都在做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意思。她想转行从事互联网,但是又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互联网行业都是现在都是90后,95后的天下,他们体力学习能力都比自己强。她想转行学心理学,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是想到要花很多年很多钱学习,并且头几年几乎没有收入,就有点害怕……
站在30岁的人生路口,小敏迷茫焦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而且她发现一个糟糕的事:她好像做什么都不能全情投入了。
在工作的时候,她会走神,想着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要转行;想要学写作,报了一个网络课程,可是上课的时候总是会想自己能不能学会,每次要交作业又很拖延;学习法语,又想以后学了法语没什么用……
面对自己的人生,她不敢做出一个坚定的选择,于是她的眼前总有很多选择要做,很多事情要做,可是她做什么都无法投入,无法专注,陷入自我怀疑与不知如何是好中,感觉自己与所有的事物都隔着一层说不清楚的东西。
米米从恋爱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无法相信和依靠男人。
在大学的时候,她就脚踩两只船,同时和两个男同学交往。这并不是她无法在两个男生之间做出选择,无奈和被迫之举,而是她有意为之。当两个男生都表达喜欢她,想和她谈恋爱时,她觉得他们还不错,就都答应了。但她感觉自己和一个男生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时,她就会刻意与之疏远,去找另一个男生。如果跟这个男生又亲近时,她会回头找另一个男生。她在两个男孩之间穿梭,与他们若即若离,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但是又觉得这样的恋爱方式自己很安全,
两个都无法深爱,她就不会受伤。
大学毕业之际,她和两个男生都分手了。工作第一年,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两个人恋爱一年半之后结婚。但是婚后,她发现自己时刻在做着离婚的准备。房子是丈夫买的,装修的钱也是他一个人出,但是婚礼中涉及米米的东西如首饰、礼服等都是米米自己花钱。婚前两个人经济独立,各花各的钱,婚后也是如此,并没有建立什么长期的家庭目标。
表面看起来他们是人人羡慕的完美夫妻,但是米米的内心却很痛苦焦灼。她患得患失,非常独立,凡事都不依靠丈夫,很多自己的事情和感受也不会告诉丈夫,感觉和丈夫的关系疏远而不亲密。
米米总是觉得早晚有一天,这个男人会出轨,会不喜欢自己,会因为什么原因和自己离婚,或者她会厌倦婚姻,选择离婚。如果她太爱这个男人,在这段关系中投入太多,到那时,她就会很痛苦,很受伤,会崩溃。
▼
都说一个人最迷人,最充满魅力的时候,就是他们最专注最全情投入的时候。
你是否和小敏或者米米一样,无法在学习上、工作中以及一份感情、一段关系里全情投入自己,专注而持续散发热情?
全情投入的好处,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有讲到: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把自己置之度外的时候,获得的副产品。
心流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所思所想非常敏感,能留心自己每一步的行动,对自我有一种掌控感;
意识完全集中于正在做的事情,时间感消失,与周遭融为一体,有种“忘我”的境界;
内心平静而愉悦,有一股充实而积极的精神力量有秩序地涌动着,引领着你参与生命的构建;
与人事物深刻而亲密地链接,容易让我们获得心流。这种感觉就像登山者感觉与周围的岩石,风,天等周遭有着亲密的联系,而小提琴演奏者也会感觉融入到了和谐的乐章中。哪怕只是像洗碗这种很简单的工作,全情投入也能体会到幸福感。你能感觉到水流过手的润滑感,手与盘子、与水流接触的微妙的喜悦感。
米哈里说:追求心流的最优体验,则是收获幸福的最佳实践。
▼
那是什么东西阻碍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获得心流的体验?
对于小敏而言,似乎是因为无法做出选择而导致无法专注,无法投入。而无法做出选择的原因似乎是无法面对选择带来的丧失,我一旦做了选择,我就失去了其他选择的可能性,我就必须一条路走下去。而
这是非常有风险的事,要是这条路最后走不通怎么办?要是这个选择是错的,怎么办?要是我做了选择,投入、努力之后,没有好的结果怎么办?
我不选择,我就不会面临做错选择的风险,我就不会应对有可能不好的那个结果。
对于米米而言,她的不投入,时刻做好离婚的准备,是因为不信任丈夫,不信任关系。而在亲密关系中,不信任伴侣,不信任关系,很多时候是在原生家庭中,尤其是在早年的母婴关系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不信任是一种防御,为了避免受伤。
我不信任,不全情投入去付出,去爱,我就不会受伤,我就不会被抛弃。
我什么都不做,我就不会犯错,我不去爱,我就不会遭遇背叛和抛弃,这看起来是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但是如果你从未为了一件事,一个人,而全情投入,真心付出,那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
小敏和米米的故事让我想起电影《心灵捕手》。
年轻男孩威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清洁工,也是一名数学天才,他能轻松解开顶级数学家蓝勃教授花了两年才解开的数学题,但是他却因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自甘堕落,为了治疗他,蓝勃教授让他和心理治疗师西恩进行心理治疗。
前几次治疗不太顺利,威尔和西恩大眼瞪小眼,沉默了很长时间后,威尔终于主动开口讲话了。西恩问威尔,在恋爱吗?威尔回答说有,但他有点不敢进行下去。
为什么?西恩问。威尔回答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西恩回答说:“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极好的哲学,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人。”
威尔的恋人史凯兰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美女,还家境优渥,善解人意。表面看起来,是威尔觉得认为对方太完美了,因为自卑而不敢接近或害怕接近会破坏这个完美。
实际上,他是害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从而自己被抛弃。
威尔的童年有很多创伤,他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不停地被领养、被抛弃,受养父严重的虐待,所以他非常害怕在关系中受伤,害怕被抛弃。
因为害怕受伤,害怕被抛弃,所以,威尔不敢让关系深入。
是的,这真是一个极好的哲学,一辈子不认识人,就一辈子不会被人看到自己的不完美,也就一辈子不会受伤,不会被人抛弃。但是,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损失了丰富而真实的人生体验。不应该去做一个安全的选择
西恩接着说:“我太太一紧张就放屁,她有各种奇妙的小特质。你知道,她睡觉会放屁。有天晚上大声到把狗吵醒,她醒来说‘是你吗’,我说是,我不忍心告诉她,天哪!”
威尔:“她把自己臭醒?”
西恩:“是的。天哪,她去世两年了,而那是我记得的事,像那样的小事很奇妙,那是我最想念的事。这些小特质让她成为我太太,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疵,
人们称之为不完美,其实不然,那才是好东西,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
你并不完美,我不吊你胃口,你认识的女生也不完美,问题是你们是否完美地合适,亲密关系就是这么回事。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你不能跟我这个糟老头学,就算我知道我也不告诉你。”
情感中不是只有幸福和喜悦,生活中也不是只有那些美好的部分。情感中那些挫败、痛苦、心碎…生活中的那些黯淡、失去、瑕疵…都是真实人生的一部分。
全情投入一份工作,一段关系,去看到其中的不完美,才是一种更深刻的链接。而这种不完美才是真实的,才是真正好的东西。
王小波说: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我们先来让它存在。
还有句话说:
跳舞吧,就像没有人欣赏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害一样。
如果你无法全情投入地做一件事,也无法全情投入一段关系,是因为在防御。因为害怕受伤,害怕犯错,害怕失败,害怕被抛弃,害怕面对痛苦……所以进行防御。
不妨从现在起,开始了解自己,探索那份害怕背后的创伤,去看见自己。开始尝试卸下对痛苦的自我防御,勇敢地去链接自己生命中的人、事、物,去同真实的外部世界建立关系,你才能体会到生命里更广阔的完美。
有一段话出自《心灵捕手》,是我非常喜欢的台词,送给害怕犯错、害怕失败、害怕投入没有回报,害怕受伤而不敢全情投入的你和我。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
注:部分图片来自豆瓣电影《华尔街之狼》的剧照
近期热文:
有娃这两年,我被大大改变的5点(一)
有娃这两年,我被大大改变的5点(二)
不用等待男人的成全,你可以直接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很多中国父母的问题,在于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太不把孩子当人
《找到你》让我看到一个女人当妈后最绝望的不是没钱给孩子看病,而是“一个人”的孤立无援
心理学解读|张雨绮“家暴”老公后离婚,为什么迎来网友一片掌声?
微信又改版啦!
大家最近是不是不容易找不到我呢?
所以请你们动动手指将公号“meiya”
设为星标哟。
星标的方法在这里
☟
第一步:
点击文章最上面的蓝色字体:
me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