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暴哥
来源 | 暴财经(ID:icaijing123) 原创作品,转载已获授权
近期,暴哥在外媒一直看到有分析说郭树清将会出任央行党委书记。
果不其然,今天下午,据财新的报道:郭树清正式出任央行党委书记一职!
据财新报道:2018年3月26日下午3点,在原央行行长周小川从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返回北京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局级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了由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的决定。
根据暴哥统计,这可能是1995年央行改革以来,第一次行长和党委书记由两个人分别任职。
可以说是开创了央行的历史先河!央行头一次出现了所谓的“双峰管理”。
那么央行的人士变动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暴哥废除自己的看法:
第一,匹配“双支柱”调控框架的人士配备。
去年我们国家开始提出双支柱调控框架,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框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摆脱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多的对经济周期负责(物价、经济增长、就业率等指标)而忽视了金融周期(资产价格、金融乱象)的治理。希望能够打破货币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常顾此失彼,在调控经济周期发展的同时,造成金融周期的大起大落,从而反作用于经济周期,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种调控思路,在刘鹤的文献中有过多次很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对于两次经济危机(1929和2008)的爆发起因里面着重探讨货币当局忽视金融周期是比较大的政策性缺失。
作为弥补过往政策疏漏的金融监管体系调整,双支柱的确立和发展,显然在人士安排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因为随着央行肩负起更大的监管职能,超级央行的责任和义务也会是过往所无法比拟的。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管决策和法规的制定以及落实都是需要有专门的人进行统筹和协调。所以,易纲出任行长更侧重于货币政策,郭树清出任党委书记更侧重于金融监管这是十分理想的决策组合。
第二,银行系统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
郭树清在履新前是银监会主席。而在不久前银监会和保监会刚刚合并重组,郭树清出任新机构的主席。
根据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的职能变化,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是已经划拨给了央行。
这意味着新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可能很多的是起到决策执行的角色。
如今郭树清央行的党委书记,并兼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这个动作其实可以看做是对银行体系从政策制定到执行的再一次职能回归,同时也突出银行系统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符合刘鹤此前对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多是因为银行体系出现重大危机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央行决策层风格互补。
易纲和郭树清都是金融系统改革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践行者。
相对而言,暴哥决策易纲的学者气质、学术底蕴、海归背景让他更侧重于“改”,而郭树清有充足的地方经验,有强硬的改革手腕,所以这让他可能更侧重于“革”。
不过两者尽管在改革的侧重点有不同,但方向是一致的也很容易成行合力,就是为了中国金融体系在更加开放的同时,更加健康。
从整体基调来说,随着郭树清的上任,整个金融监管未来可能会进一步趋严,而货币政策层面可能未来配合金融监管的强化,也会一定程度上有超过我们收紧的发展趋势。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在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消息出炉的同时,人民币是大幅度上涨,一举突破6.3大关。考虑到时间太过凑巧,暴哥的理解是:
似乎外界也对于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抱有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会进一步加强的预判。
离岸人民币价格5分钟图
最后再说一点楼市。
易纲周末在出席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时候有过一个讲话,其中关于楼市有这么两句话:
近年来人民银行有效实施宏观审慎评估(MPA),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已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并在不断完善。
下一步,将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推动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考虑到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实际上属于双支柱中的宏观审慎政策里面的重要一环。按照暴哥分析可能更偏向于郭树清的职责范围。
因此,郭树清对于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态度某种意义上也可能是未来楼市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态度。
根据最近郭树清的对楼市的表态: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3月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房地产信贷压力测试。郭树清表示,在不同情景之下对银行不同业务领域进行压力测试是银监会的一项常规工作。目前各地区房地产信贷压力测试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风险可控,“
银监会仍将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不能任其滋生泡沫”
。
未来楼市可能将会面临着持续性,保持一贯强度的金融调控政策。
如果暴哥没有估计错的话,在郭树清任内,楼市在金融调控领域的长效机制有望完成,而这也意味着本轮楼市调控的周期可能会超出此前的预期。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热文回眸:(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个维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公募基金老司机英豪榜 老马识途的秘密大起底
◆
“资产荒”下的QDII豪华航母阵容 都有谁?(附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