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有哪些知识产权?”
“文博数字化的版权难点在哪儿?”
“新质生产力怎样更好激活文博行业?”
带着这些问题,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一场“博物馆中的课堂”在长沙市博物馆生动开讲。课堂围绕“新质生产力激活文博行业创新中华文明传承新篇章”展开,深入研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面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动中华优秀文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开幕式由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欣主持。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副书记曹凛在致辞中表示,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博物馆行业注入了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动能,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物与教育、旅游、艺术设计、动漫游戏、文创开发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关联不断加深,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更加显现,而博物馆作为链接各方业态的重要阵地,相关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立新认为,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是长沙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路径,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长沙法院护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责。中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蒋建湘认为,积极推进课堂走进博物馆、推动博物馆文物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指示和创新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路径。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主题演讲环节由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刘瑜主持,故宫博物院法律处处长、中国博物馆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佟建明、湖南博物院文创中心主任张煦、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马栏山法庭庭长吴宏、长沙市博物馆法务张鹏、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玲分别以《博物馆IP授权有关法律问题》《论博物馆的艺术授权——以湖南博物院为例》《涉博物馆司法保护的实务探析》《馆藏资源利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究》《新质生产力助推文博文创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析》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以文博文创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为文博文创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及生命力。
圆桌会议以“新质生产力激活文博行业创新中华文明传承新篇章”为主题,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玲主持。邀请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闫伟、湖南省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副处级干部彭永、湖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刘则、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湘挂职干部纪骋、长沙学院法学院院长童伟华、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邹金峰、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炼红出席,交流经验,促进合作,共话未来,探讨新质生产力助推文博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特设“与文物对话同当代沟通”板块,为学生搭建平台,开辟学生与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面对面对话教学新模式,探索博物馆中的知识产权奥秘,激发学生对文博行业的兴趣,为文博领域人才储备积蓄力量。课堂形式鲜活,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博物馆+知识产权、文博+数字化、新质生产力+创造新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思想力量、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