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懂经济
让连接发生,提供金融知识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12月法庭见!两大科技巨头隔空喊话 ·  3 天前  
财新网  ·  纯血鸿蒙的前世今生 ·  3 天前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4.10.22星期二 ·  5 天前  
秦朔朋友圈  ·  为什么是无锡?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懂经济

央行动态 |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步调未变 美国六月加息或成定局

看懂经济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9 07:44

正文

1.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步调未变 美国六月加息或成定局

第一黄金网


美联储结束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75%至1%目标区间不变。美联储这一决定符合市场预期。不过,让人略感意外的是,在美联储会后声明中对美国经济前景作出的乐观判断。分析认为,美联储发出的信号表明,尽管短期内经济数据仍有可能波动,但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步调未变。市场对美联储今年加息步伐的判断,在没有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前提下,有望延续。同时,美联储此前放出年内缩减资产负债表的风声,怕也不是空穴来风。


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四月非农报告。美国失业率降低至十年来最低约4.4%,新增就业21.1万个,远远超过了三月份7.9万。美国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接近充分就业,低失业率比2009年10%降低了一半多,四月份平均工资比去年同期上涨2.5%,美联储工资增长目标约3.5%。


这份非农报告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第三份劳工部非农报告,新增就业细分为,卫生保健领域增加2万个,商业服务领域增加3.9万,酒店餐饮增加5.5万,建筑制造业取得温和增长。市场看好基础设施建设、放松金融管制、税改计划。


非农报告靓丽 美联储大佬坚定加息


劳动力市场数据较强劲与通胀回升巩固了美联储今年加息两次的计划,失业率下降后雇主可能逐渐加薪,支持美联储更快地加息。高盛预期六月加息概率从70%上涨至90%。通胀数据与劳动力市场数据是两个支持美联储是否加息的数据,劳动力市场数据强劲,美联储加息概率提升,通胀回升,加息概率上升,次分非农报告新增数据远高于预期,失业率降低至十年最低,足以支持美联储6月加息。


非农报告后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了讲话,联储副主席费希尔称,美联储在作决策时不应该遵循机械的政策规定。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坚持今年再升息两到三次的观点,称就业报告“令人鼓舞”。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表示,资产负债表规模可以缩减至2万亿美元。


美国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说,美联储需要有采取量化宽松的能力,但最好是通过增强经济体质来避免需要使用该能力。


美国六月加息或成定局


美国市场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美联储下次会议时间为6月13日至14日,距离再次议息会议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如果美国通胀逐渐回升,金融市场与经济运行良好,美联储6月加息几乎是板上钉钉。非农数据给美联储带来好消息,今年将可能再次加息,同时也提高了12月和明年3月加息的概率。美国股市上涨,黄金价格创六个月最大单周跌幅。周日,法国将进行第二轮总统大选投票,提振了欧元兑美元上涨,由于时薪不佳,美元指数小幅走低。这周黄金累计下跌约3%,白银累计下跌约5.7%。


在六月议息会议前,若美国进一步公布税改细节,推出放松金融监管措施,可能进一步支持美国股市上涨。欧洲股市上涨或有助于支持美国债券市场,美元上升可能跟随亚洲股市与资金流动。若五月份,美国通胀回升,平均时薪逐渐增加,欧洲股市上涨,美国六月加息可能将是定局。


2.美联储“鹰歌”唱响 中国央行如何应对美国加息?

第一黄金网


美国凭借强势美元地位和支付领域的绝对垄断,美联储有世界央行的美誉,自然也就有美国财长曾说的“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的说法,追究起来就是利用美元利率的变动在世界各地割羊毛,给世界制造麻烦。


这话一点不假,亚洲危机就是美元加息周期下,美元利率与亚洲新兴国家利率之间被基本抹平以后,本币贬值,资金产生虹吸作用,从亚洲新兴国家快速流出,导致资产价格下跌,经济陷入困境所致,俄罗斯危机也是在美国制裁下美元强势卢布弱势引发资金外逃的结果。不管是亚洲危机还是俄罗斯危机都让央行们忙得晕头转向,忙于应对。


本月美联储主席耶伦宣布把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0.75%-1%。本次加息与上次加息仅仅相隔3个月,市场预测17年美联储还将加息2次,更有激进者预测还将加息3次,标志着美联储进入了新的加息周期。实际上作为麻烦的美元,真正的痛楚不在于加息,而在于美联储缩表,一旦美联储缩表意味着全世界流通的美元少了,会有更多的美元回流美国,导致世界出现美元流动性紧张,一些新兴国家为了应对美元外流,将跟随加息遏制资本外流,加大本就疲弱的经济陷入困境,中国央行也在寻求措施应对美联储加息周期。


尽管美联储加息以后,美元大跌,人民币大涨,但是美元上升趋势难以遏制,作为应对美联储加息措施,中国央行调高了资金公开操作利率10个基点。中国央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5%,此前为2.35%,2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此前为2.5%;的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75%,此前为2.65%。


中国央行如何应对?


央行缘何要调高公开市场资金利率,实际上就是对冲美联储加息,增加中美两国货币的资金利率差距,降低人民币贬值压力,减缓资本外流压力,但是央行又没有采用直接提高基准利率的方式,凸显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无奈,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欠缺,在保增长与稳汇率之间寻找一种艰难的平衡,就中国宏观经济而言,表面看2月份经济数据较为靓丽,但是2月C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至0.8%,PPI涨幅7.8%创下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巨大剪刀差说明中国内需依然较为疲软,上游资源价格上涨。


中下游行业缺少转嫁成本的能力,经济内生性动力依然不足,经济不至于下滑在于投资和地产拉动对上游价格的刺激,中国实体经济和政府杆杠率高企,中国经济依然需要一个低利率资金成本,但美联储加息又让中国央行不得不抬高资金利率来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少资本外流压力,减少外储损失,毕竟仓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没有一定规模的外储是会危及到国家金融安全的。


实际上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人民币下跌,资本外流,央行也是未雨绸缪使出浑身解数,从吸引资进来到留住资金不外流,央行不断发招:


首先就是提高国内资金成本,提高资金收益率,央行忍住不降准减少流动性抬高资金利率中枢、两次调高公开操作资金利率快速抬高资金利率都是为了应对资本外流,后续随着美联储加息,抬高资金利率或者加息都是可能的;


其次是采取各种措施堵漏,防止资本外流,稳定外储规模,与公安机关合作加大打击地下钱庄的力度,防止黑钱热钱外流,加大对外并购投资力度审核,限制企业盲目境外投资,遏制居民盲目境外炒房,等防止资本过度流出的方式,最近央行官员就警告了“一些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比如,“国内的钢铁厂去海外买饮食公司”、“在中国开餐馆的去海外收购网游公司”,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等。


三是加大地产调控力度,遏制资产泡沫,减缓外界对中国资产泡沫的担忧。


四是加大力度,实施行政体制改革,减少审批成本,减费降税,提高实体经济回报率,吸引外资进入中国投资,增加外储来源,也是在促进民间投资回升,吸引资金留在国内而不是千方百计往国外跑;五是放开放开QFII投资额度,加强监管提高股市吸引力,吸引外国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同时也让国内资金留在国内而不是想方设法离开中国,打造中国股市成为资金蓄水池。


各种措施下,国内外对人民币稳定预期有所提高,遏制了资本外流,2月份外储意外回升到3万亿元大关,达到30051亿元,这是一件好事,但在美元升值周期外储回升只是一个暂时现象,中国央行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中国面临考验


不管是美国经济,还是川普的积极财政政策,还是世界机构预测,美联储连续不断加息让美元利率回归正常化不会改变,只不过是过程有所不同罢了。


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在金融环境,我国央行可能不得不被动收紧货币政策甚至被动加息,这会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节奏,会波及到这种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未来很长时间应对美联储加息趋势下美元流动这个麻烦。


央行将临一个严峻考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监管水平强化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建立遏制资本外流多种方式稳定外储规模,与各部委合作打造股市、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资金蓄水池功能吸引外资金进来,选择适度货币政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提升实体经济回报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压力倍增。


3.人民币缩量微收跌,中国外储和贸易等数据影响有限

汇通网


周一(5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缩量微收跌,中间价亦小跌。交易员称,法国大选并无意外,市场反应相对平静,较好外部环境有利监管层继续适度放松监管,但为避免贬值预期大幅抬升,汇价短期续跌空间料有限。由于汇价波动不大,市场交投兴趣不浓,成交量缩小近两成。

他们并表示,为应对实需客盘购汇需求,大行适度提供美元流动性;上周末中国外储数据连三月回升,反映资金外流状况进一步好转;而中国海关公布的4月进出口数据未明显影响汇市,后续市场焦点料转向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紧缩政策预期。


“汇率很稳定,现在的人民币走势已经跟美元脱钩了,不过客户仍然有逢低买入美元的心理。”一外资行交易员称,“今年客户跟往年的也不一样,不会一直拿着美元不结汇,有需求还是会结,所以结购汇也相对均衡一些。”

另有外资行交易员表示,近期实需购汇比较多,美元偏弱,监管反而能放松,把之前压制的需求释放出来,但人民币会出现明显下跌可能性也不大。

中国4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8.0%,进口同比增长11.9%,均不及市场预期;4月顺差380.48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

中国央行上周日(5月7日)公布的4月外汇储备环比增加204.45亿美元,为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主因期内非美货币总体相对美元升值,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继续向均衡状态收敛。

全球汇市方面,欧元周一由法国大选结果带动触及的高位回落,自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两周前赢得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以来,欧元上涨约3%,投资人选择获利了结。

“显然欧元脱离了隔夜高点,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法国大选结果早已在预料之中,”荷兰合作银行的汇市分析师Jane Foley称。

4.央行旗下媒体:“稳”是中国强监管去杠杆主基调 勿以市场小幅波动危言耸听

华尔街见闻


近期,股市、债市的短期波动,进一步引起市场人士对于当前金融监管政策的探讨。


在这些探讨中,不乏一些建言甚至担忧的声音。比如有券商资管研究者认为,当前金融市场波动有加大倾向,相关预期也有浮动的征兆。对此,监管者需要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遵循稳中求进总基调,防范极端情况出现,尤其要严防“钱荒”等极端事件的重演。另有投行观点表示,控制杠杆率无疑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但短期而言,特别是如果各监管部门协调不畅,紧缩性的政策很可能引发更多信用事件,导致流动性骤然紧张且市场波动性加剧。


毫无疑问,对于市场从业者的研究提醒,相信有关方面不会置若罔闻,而是会兼听则明。但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当前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无需过度忧虑,需要稳定预期。也就是说,各方既要充分认识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温和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的决心,也要看到,“稳”是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主基调,“稳”是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的大前提。


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推动温和去杠杆,是防控风险隐患,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必要举措。最近几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结构转型调整,此前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风险隐患逐渐暴露,部分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有所加重,金融领域也再次出现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等苗头。不管是“脱实向虚”,还是“以钱炒钱”,或者是金融机构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都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滋生金融风险,产生扰乱市场秩序的金融乱象,长此以往则会动摇实体经济根基,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金融监管,正是防风险、抑泡沫的需要。


也正因此,近期从货币政策到监管政策,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旨在温和去杠杆,弥补监管短板,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比如央行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健中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趋严,考核加码。银监会密集下发多个监管文件,针对“三套利”、“四不当”以及金融乱象等进行专项治理,推动银行业风险防范与杠杆控制。证监会、保监会同样出台具体措施,着力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治理金融市场乱象。


另一方面,市场各方也无需过虑,在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过程中,“稳”依然是主基调,是大局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这就是说,在经济金融领域要有所进取,有所作为,前提是稳,是度的把握。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年初撰文阐述货币政策思路时表示,“稳”主要体现在货币信贷总量要稳,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金融体系要稳,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证监会年初召开的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更是将“稳”总结为六个方面,其中一条就是“资本市场运行要稳,这是改革发展措施的基础”。在“稳”的基础和前提下有所“进”,这无疑就决定了在坚定决心强化监管去杠杆的同时,节奏与力度的把握,当是有关方面考虑之中的因素。


当然,市场各方要充分把握好短期阵痛与长期健康发展的关系,勿以眼前的市场小幅波动而危言耸听,扰动有关方面加强监管、温和去杠杆的决心。对此,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此前表示,有效防控风险需要排除市场略有波动就是系统性风险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思维。陆磊表示,金融市场牵涉多方利益,博弈结构复杂。股市、楼市、汇市、债市稍有波动,就有一些人跳出来,夸大渲染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误导网络舆论,或者给央行戴高帽,或者以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迫使监管层妥协。既要看到金融风险的危害性,也要有底气、有决心,要防范夸大渲染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防范道德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保持战略定力,拿捏好调控与监管力度,之于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部门,至关重要。近日,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时,人民银行党委表示,“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在当前宏观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中性,更加审慎,以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在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统筹推进,成为各方共识。在前述会议上,人民银行再次强调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而在同样的传达学习会议上,银监会党委指出,“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参与监管协调”;证监会党委表示,“自觉维护和依靠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可以预期,随着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完善,金融发展和监管将形成强大合力,宏观调控与监管政策的效果将逐渐显现,金融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对此,市场各方当有明确预期,摒弃不必要的担忧情绪和非理性行为。


此外金融时报还发表了一篇题为《维护金融安全从源头遏制金融风险》的文章,文章提到业内专家认为,2017年,“强监管”的基调还将延续,不断强化金融业的安全能力建设,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监管着力的主要方向。“各类跨市场业务、交叉型金融业务将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规范的监管对象。”


以下是全文:


 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明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的六项重点任务,为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提供了行动指南。


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到,要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


事实上,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展开,金融行业降杠杆与化风险的脚步就不曾停下。业内专家表示,为更好落实中央精神,下一步,债转股、地方债置换、不良ABS、地方AMC扩容等化解存量债务风险的举措还将不断推进,同时,也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稳妥解决体制、机制和规制性问题,从根本上破除风险滋生和积聚的根源。


“强监管”严防“脱实向虚”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在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多年来积累的经济金融风险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有所积聚。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转移到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出现了自娱自乐、“脱实向虚”的势头,金融风险呈集聚态势。


 “出现了杠杆率高企反映经济金融总体风险加大,信用风险积聚考验金融体系风险防控能力,风险跨界传染加剧表明金融风险系统性水平提高,‘金融三乱’和非法集资卷土重来扰乱金融秩序的迹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


业内专家认为,从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和家户部门四个维度,可以解读出当前宏观经济中蕴藏的存量风险。


《2016中国与全球金融风险发展报告》指出,公共部门方面,政府债务存量规模大,地方政府债务层次结构不合理,县、市两级政府负债总量远高于省、乡两级政府;金融部门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资产负债率下降,但部分地区金融风险突出,经营环境更为复杂,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增加,潜在风险上升;企业部门方面,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经营效率逐渐下降,企业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企业部门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家户部门方面,贷款增长率持续增加,存款增长率缓慢下降,抗风险能力下降。


只有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胸中有数,方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防患于未然。


去年以来,“一行三会”从控规模、堵通道、控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子行业在内的传统金融领域和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所蕴藏的风险重拳出击,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严防资金“脱实向虚”。


业内专家认为,2017年,“强监管”的基调还将延续,不断强化金融业的安全能力建设,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监管着力的主要方向。


重点关注交叉业务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党均章认为,杠杆水平与杠杆结构是当前各类金融风险问题的核心。


“杠杆在金融上是指以较小的自有资金通过负债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杠杆的本质就是债务。


高杠杆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党均章表示。


我国杠杆率主要集中在非金融企业部门。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张,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2008年的98.6%迅速上升至2015年的170.8%。而金融异化又使得杠杆在空间上延伸与拓展,使在正规金融业务受限的融资需求得以转移和释放,从而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资产管理行业,由于部分资管机构采取激进的发展策略,加杠杆成为迅速做大规模、博取高收益的主要手段,各类型产品间相互嵌套、层层加杠杆、逐级收取费用,导致大资管行业总体杠杆水平过高。


“资产管理行业和理财产品横跨银行、证券、信托、债券等多个领域,而同业业务串联起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目前,在这些领域里还存在底数不清、风险不明的情况,需要重点排查,尽快实现穿透式监管。”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业内专家认为,金融降杠杆,下一步要重点加大对同业、投资、理财等业务的监管力度,敦促有关机构提高风险信息披露标准和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水平,切实防止监管套利。


随着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的深化,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的资金流动成为常态,资金流向更为隐蔽,风险传染性更大。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创新产生大量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极易滋生新的风险。


交叉业务所产生的风险点,已经进入监管视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日前表示,要把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着力丰富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箱。


可以预见,各类跨市场业务、交叉型金融业务将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规范的监管对象。


监管合力控风险


 “鉴于当前我国金融风险高压高发、金融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可能性加大的严峻形势,当前金融改革应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重心。”徐忠表示。


“2015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P2P等问题频发,集中暴露了金融监管的滞后。在混业经营格局基本形成的今天,金融分业监管带来的监管重叠、监管掣肘、监管真空、监管失灵等问题越来越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应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现实需求,建立综合性金融监管体制框架,实现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转型。”迟福林建议。


 业内专家表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正在路上。


5.穆迪:中国影子银行达64.5万亿 受流动性收紧影响明显

财新网


近期,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报告,测算出中国2016年影子银行资产达人民币6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不过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监管趋严,流动性收紧,影子银行增速有所趋缓。

  

按穆迪报告,该机构所定义的影子银行是指信贷中介产品,这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这三类“核心”影子银行,以及去“通道”后的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再加上财务公司贷款、民间借贷等。其中,银行理财是增速最快的部分,在2017年一季度达29.1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也是影子银行资金来源之一。穆迪指出,自2012年允许投资资产的限制放宽以来,保险公司将其资产配置向“其他投资”和权益类投资倾斜,“其他投资”就包括大量影子银行产品。穆迪指出,对这些流动性较低的投资敞口上升,导致保险公司的流动性减弱;并且复杂的产品结构加大了潜在信用风险。

  

穆迪指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状况继续收紧,反映了监管机构加大对杠杆率增长的控制力度。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倾向趋紧及MPA的季末考核因素,3月下旬银行间市场7日质押式回购利率升至5%,理财产品收益率和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同时,穆迪提醒中小银行同业资金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中小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继续加大,因此若发生不利的流动性冲击,资金结构的脆弱性风险可能会提高。” 穆迪亚太区首席信用总监Michael Taylor 说道。

  

流动性风险隐患加大

  

穆迪指出,目前金融行业结构的转变导致风险增大。“金融体系流动性趋紧,可能会导致小型银行复杂且不透明的资金结构所固有的风险,成为现实。”

 

自2010年以来,大型国有银行占金融体系的比重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产增速超过大型银行;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所管理的资产占同期金融体系资产的比例,已经翻倍。按穆迪统计,从2010年到2016年,大型银行资产占比从52%下降到28%,中小银行资产从21%增至25%,非银金融机构管理资产从9%激增至20%。

  

这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层层嵌套的类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穆迪指出,非银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券商、基金及其子公司、保险公司等的资管业务比重上升,可能意味着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冲击,原因是此类业务资金结构的稳定性通常较低,并且多层信贷或者说多层投资嵌套导致底层资产的透明度较差。

  

二是中小银行大量同业投融资活动的流动性风险。穆迪指出,2017年1月,各类批发融资在所有资金来源中的占比达到36.1%的最高水平,到3月降至34.9%,但仍高于去年34.1%的平均水平。而中小银行通常更依赖于批发融资,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和发行同业存单。2017年第一季度新发行的同业存单达到人民币5万亿元的历史高点。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继续主导一级市场,农商行次之。

  

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提高加大了金融体系内的相互关联性,这可能会放大其对于负面消息的集体反应,并可能引发流动性紧缩。银行可能将这些资金投向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如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包括影子银行产品)。

  

银行同业活动在2014年后从买入返售科目转向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见《财新周刊》“银行迎变局”)穆迪指出,后者的增加提高了常规银行与影子银行体系之间的关联性。对接资产构成及资产质量披露有限,可能会隐藏潜在的信贷风险,这令监管机构难以实施风险评估,并采取恰当的风险管控措施。“缺乏透明度同样会加大蔓延风险。”

  

三是中小银行、非银机构与影子银行的关联性风险。穆迪指出,中小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在同业市场筹集批发资金,并投资于各类资管计划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规避贷款方面的资本监管约束。同时,各类资管计划投资于债券,以及向传统银行融资渠道有限的最终借款人提供影子银行借贷,因此发挥了期限和流动性转换作用,部分情况下放大了杠杆。

  

从银行间市场来看,大银行整体上是净资金提供方,而中小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净借款人。穆迪指出,中小银行在2016年第四季度增加了同业借款规模。这些机构对银行间市场批发融资依赖性的增加,提高了相互关联性和蔓延风险,因为造成流动性收紧的意外冲击可能会更容易在金融体系中传导。

  

目前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则是这一现象的明证。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余额宝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增至1650亿美元。穆迪指出,在2013年刚刚推出时,余额宝的对接资产大部分为银行存款,到了2017年一季末,银行同业存单占基金投资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多,而银行存款的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其所持有的前十大债券均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行的同业存单。

  

因此穆迪指出,高度依赖于信心敏感型批发资金的银行,将面临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抽离的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流动性收缩的连锁反应。

  

核心影子银行复苏

  

在严监管的趋势下,“核心”影子银行活动复苏明显,其规模增速已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穆迪指出,2014年以来核心影子银行活动受到监管措施的控制,2017年第一季度其增速则进一步攀升,主要受到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强劲增长的推动。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贡献依然为负值,但在过去两个季度持续收窄。

  

这主要是因为,融资需求较高的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领域的借款人,面临传统银行贷款和一级债券市场融资渠道收窄的问题,转向影子银行寻求资金,尤其推动了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的需求。比如,按绝对值计算,同期配置到房地产行业的信托资产,去年第三、四季度净增长人民币1240亿元。除此,近几月社会融资数据增速的超预期,而银行信贷增速不及预期,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拿债市来说,穆迪指出,2016年12月以来,各种期限的企业债券收益率差扩大,2017年依然居高不下,这可能反映了投资者对违约风险的意识提高、流动性趋紧和监管审查更严格等。同时,对于公司债券作为抵押物的要求从严,可能推动国内AAA和非AAA评级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扩大。

  

因此,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新发行公司债券依然不振。按财新记者统计,与去年同期3.32万亿元信用债发行量相比,2017年前四个月发行量为1.52万亿元,净融资额为-867.78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7万亿元。穆迪指出,发行监管收紧可能促使国内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延迟或取消发行计划,或转向影子银行等其他融资来源。

  

穆迪助理分析师徐晶表示:“中国监管机构剑指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并意图通过一系列新的监管指引予以解决,同时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有迹象表明控制金融体系杠杆率的监管措施产生了意外后果,例如此前已受到监管控制的‘核心’影子银行活动近期复苏势头强劲。”

  

银行理财增速放缓明显

  

同时,影子银行最重要的参与者——银行理财增速放缓明显。

  

穆迪指出,2016年下半年以来理财产品余额增速显示出放缓迹象,2017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率从2016年6月的41.9%降至18.6%,达29.1万亿元。新发行交易中,短期理财产品(1-3个月期限) 接近53% 。

  

据其分析,2017年第一季度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可能是增长放缓的原因。2016年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长37%。若将此纳入MPA监管,将影响2017年小型银行大举扩张理财业务的动力。

  

不过,穆迪提醒,2016年全年中小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速度继续超过大型 (国有) 银行,越来越容易面临潜在的监管风险。

  

穆迪指出,理财产品的增长主要受到2016年发行的表外理财产品 (即非保本产品) 所推动。即使没有明确保证保本,银行也可能会因为声誉风险和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而予以偿付。同时,理财产品中同业理财投资者的占比上升,可能给这种稳定性较低的融资结构带来更多的潜在流动性风险。


6.大选之后欧元怎么走?大部分机构看法不乐观

华尔街见闻


受马克龙赢得法国大选影响,周一欧元/美元高开并一度走高至六个月高点1.1020,但此后持续回落至1.0970水平。分析师们认为欧元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获利了结,而对于欧元未来走势,绝大多数机构看法不太乐观。


巴克莱:马克龙胜选 但欧元就此看空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周一指出,马克龙胜选后,欧元遭遇卖事实操作。该行表示:


马克龙胜选,令欧元面临“买消息,卖事实”风险。基于这一风险,同时考虑到欧元目前的多头仓位规模,欧元/美元有潜在的下行风险。而且事实上,在第一轮投票结果之后,欧元的地缘政治风险升水水平早已显著下降了。


因此预计欧元/美元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将温和走低,货币政策背离和部分残余的政治风险仍对欧元构成压制。


该行欧元/美元二季度末目标1.09水平,三季度末目标1.06水平。


瑞穗:市场已轧平欧元空仓,但没有新的做多理由


周一亚盘时段,欧元脱离盘初触及的1.1038高位,瑞穗称因投资者了结获利。欧元在大选前的一段时间已经在上涨,投资者当时开始为马克龙胜选做准备。


瑞穗证券首席外汇策略师山本雅文表示,“目前市场已经完全消化了马克龙的胜利,日内稍早欧元进一步上涨,但考虑马克龙政党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次有难度,他可能不能带来更高的增长。”


山本雅文指出,考虑欧元仓位状况,市场已经轧平空仓,但没有新的做多理由,因可能没有新的正面进展,这限制欧元的上涨空间。”


BBH:欧央行不会容忍欧元在1.10 下看1.05


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外汇策略分析师Masashi Murata周一接受BBG电话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不太可能容忍欧元/美元交投于1.10附近。他指出:


欧元区的通胀预期还没有强到令欧洲央行可以考虑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地步。若欧央行退出刺激政策,则欧洲经济增长将放缓。


美国方面,Masashi Murata表示,美国4月失业率降至4.4%,给人以重大鼓舞。考虑到特朗普减税计划,正常的路径将是美国通胀预期升温、美联储6月升息。


因此,Masashi Murata认为,欧元/美元后市或看向1.05水平。


三菱日联:叉盘多头了结令欧元冲高回落


东京三菱日联(BTMU)外汇交易主管Naohiro Nomoto表示,欧元多头(尤其是欧元叉盘多头)在法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后解除头寸,致使欧元承受下行压力。


Naohiro Nomoto指出,在大选之前,市场一直在建立欧元兑澳元、加元等大宗商品货币的多头仓位。伴随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获利回吐情绪日益浓郁。


从技术面来看,虽然冲高回落,但欧元/美元在1.0950附近的支撑效果显现。若汇价日内守稳该支撑,则短期上行的趋势预计仍将延续。


法兴:欧元还会从不确定性下降中获益,建议持有欧元/日元多头


法国兴业银行(SocGen)周一表示马克龙在法国大选第二轮投票中的获胜并不意外。因此,欧元多头短线出现了获利了结的风险。


该行称,特别是在第二轮投票之前,欧元已经显著走高了。欧元贸易加权指数曾逼近去年11月美国大选以来的高位。市场对马克龙胜选的定价此前已经达到80%,因此汇价的短线表现是危险的。欧元多头已经获利了结,特别是欧元/美元最近几天的升势已经超过了其债券利率所指引的水平。


不过,就更长远而言,法兴预计欧元会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降中获益,因为欧洲央行在这一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会逐步正常化。并在现阶段倾向于持有欧元/日元多头,而非欧元/美元多头。


因为美联储年内还会进一步升息,而日本央行则将继续收益率曲线控制。这令得欧元/日元在德债收益率上升时更容易走高。


荷兰银行:“法与欧元区核心国家利差”将进一步收缩,但料幅度有限


荷兰银行(ABN Amro)策略分析师Kim Liu表示,法国债券和欧元区半核心国家债券收益率差的收缩有限。Kim Liu预计,收益率差未来进一步的收缩情况,不足以令投资者对欧洲央行削减QE抱有期待。因为欧元区最大的政治风险尚未度过,那就是意大利大选。


 


央观荐书


长按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蚂蚁金服: 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点击以下阅读原文链接进入购买页面

推荐文章
财新网  ·  纯血鸿蒙的前世今生
3 天前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4.10.22星期二
5 天前
秦朔朋友圈  ·  为什么是无锡?
6 天前
管理智慧  ·  那些升职快的人,从来不踩这5个坑
7 年前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配偶第一
7 年前
护肤问莫嫡  ·  佳雪神鲜水,国货要逆袭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