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数字医学
传播数字医学发展动态,发布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外世界  ·  今日18:30 | ... ·  4 天前  
医学界  ·  他,三甲医院科主任,鲁菜二级厨师 ·  5 天前  
转化医学网  ·  【Cell子刊】中山大学韩安家团队:发现结直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数字医学

应用PDCA循环提高医疗质量数据分析能力

中国数字医学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05 11:06

正文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应该对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监测和追踪评价。按照SAS的分级,将数据分析能力共分为常规报表、即席查询、多维分析、警报、统计分析、预报、预测型建模和优化八个阶段(见图1),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处于常规报表阶段。基于等级评审和质控指标实时监测的需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成立医疗数据分析小组,运用PDCA循环,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多部门合作研发医院领导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Hospital Executives´Administration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HEADss)。

图1 数据分析能力分级

1  计划阶段


1.1 现状分析 首先,医疗数据分析能力仅处于常规报表阶段,不能实现医疗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其次,监测指标数据来源多样化,没有实现数据自动提取,较多数据仍需要手工统计或从上报网站提取(见表1):包括麻醉指标、住院安全、重症监测合理用药、院感等。第三,首页填报错误率较高,数据真实性有待提高。例如2015年第一季度出院病历中病例分型错报率达6.9%,手术分级错报率达50%。第四,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包括信息系统间数据交互不足、数据元定义不清晰等。

表1  医疗质量监测指标数据来源

1.2 确定改善重点 通过分析总结,确定主要原因:缺乏专项管理;首页错报率高;系统建设不完善;软件功能弱等。


1.3 制定改进对策 针对缺乏专项管理,医院成立医疗数据分析项目工作小组。针对首页错报率高,加强首页质控,并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目标。针对系统建设不完善,建设互操作性信息平台,实现跨系统的业务整合及数据的有效应用。针对软件功能弱,在互操作性平台上引入商业智能(BI)架构。


2   实施阶段


2.1 成立医疗数据分析项目小组 医疗数据分析项目小组由质量控制科科长为组长,成员包括质量控制科、信息科、病案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及临床医师组成。


2.2 提高首页指标填写准确率 加强首页质控,并将重点指标纳入科室质量考核评价。下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通知》,要求填报错误的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并做好科室首页指标填报的培训;制定首页和电子病历信息智能化关联,引导医生修正填报选项。


2.3 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信息系统间数据交互 从2012年开始,医院开始信息系统的改造,建设互操作性平台基础,实现跨系统的业务整合及数据的有效应用,可按需建设系统、自主选择厂商。


2.4 提高数据分析级别 在互操作性平台上引入商业智能架构和SSH集成框架,集成医院现有HIS、EMR等系统;系统可配置计划任务(一个时间点),自动从平台中将源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抽取、转换、加载数据到数据仓库中;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数据集, 通过OLAP(联机分析处理)处理后以图和表多维度展示;前端采用优秀的可视化工具(ECharts, Highcharts等)展示多种直角系图表(折、柱、散点、K线)及仪表盘;具有报表权限管理、打印、数据导出等功能。


3   检查阶段


3.1 首页指标填报错误率降低 经过努力,2015年第三季度检查18532人次出院病历,与2015年第一季度检查对比病例分型、手术级别等错报率明显改善:病例分型错报率从6.9%降至3.5%;手术级别错报率从50%降至20%。


3.2 医院领导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HEADss包括领导驾驶舱、医院日常统计、绩效分析等9大类300多项指标的统计指标和分析型报表,并定期更新数据。绩效分析中主要包括安全、效率和政策三大类指标,其中安全指标包含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治疗质量指标、诊断质量指标、重返类指标和麻醉指标等;效率指标包括工作效率指标、工作负荷指标、医技部门预约报告时间指标、运行病历时限质控指标等;政策指标包含合理用药指标、临床路径指标和单病种指标等。


系统清晰定义每个数据元,包括数据来源、统计规则、计算公式;实现权限管理;使用者可按照不同时间段灵活查询各类数据;实现数据实时监控、呈现,支持图表显示和下载,报表可根据管理需求导出明细,并与全景病历链接,直接查询异常指标的患者历次病历内容,及时发现质控薄弱环节等。


3.3 提高医疗质量数据分析能力至警报阶段 根据SAS分级,医院疗质量数据分析能力从之前的常规报表,达到能够多维分析和警报阶段;领导驾驶舱即全院质控指标集成平台,实现质控指标仪表盘监测、预警功能。


4   处理阶段


首先持续监测首页数据的填报,清晰定义数据统计规则,加强数据质控工作,按照部门分工进行常规化管理。其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数据的分析能力,从常规报表阶段,逐渐提高到即席查询、多维分析到警报阶段;第三,制定了医疗质量数据分析标准作业流程(SOP)(见图2)。

图2 医疗数据分析标准作业流程

5   讨论


5.1 以PDCA为手段,改进关键过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数据分析能力 将PDCA应用于医疗质量数据分析监测系统的建设,通过项目管理,在工作中反复总结、沟通与反馈,找出医疗质量数据分析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强化落实和过程管理。加强对数据元的定义,逐一对数据来源、统计规则和统计公式进行确认,立足于从源头解决数据元定义不规范导致数据失真的问题,并及时对结果进行质控,实现全院医疗数据唯一统计口径的目的。


5.2 加强多部门协作 系统的建设过程,涉及到医院业务和信息流程的改造,需要多部门合作,充分发挥职能科室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原来按照首页数据提取,但因为编码问题,不能合理区分手术与操作的工作量,导致科室工作量与实际不符。为此,小组决定改为电子病历手术记录提取数据,医务科需要重新制定手术记录的模板,规范手术级别和手术角色等信息的填报;质量控制科和病案管理科对手术记录的填写进行反复质控,加强对临床的反馈和培训;信息科需要对手术记录与首页进行关联,做到一一对应;最后可以实现手术工作量精确统计到科室工作量、个人工作量,为医院绩效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3 持续监控并不断优化 医疗质量数据分析监测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动态、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对数据质量进行把关、按需优化数据的展现方式、逐步开发多元化、智能化的统计分析功能,只有建立有效的质控规则、持续改进才可以让监测系统处于良好的监测状态,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更精确更优质的以数据为驱动的决策支持服务。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17年第4期 作者及单位:李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质量控制科科长;文卫平,熊莺,刘建勋,刘翰腾, 熊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数字医学》微店,点击以下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