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艺复兴式的智者」?
以达芬奇为例,我们最为熟悉的是他的画作。
然而除了画画,达芬奇在建筑、雕塑、音乐、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多个学科也颇有造诣。
达芬奇的手稿
既是天才,又是全才。
找遍人类发明的所有词汇,无论用什么词语定义这样的人,都显得偏颇苍白。
他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加全才。
他通晓英、法、德、日、俄、希腊、拉丁等多种语言,
他会说33种汉语方言,流利到走到哪里都有人喊他老乡。
他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可纵观他取得的学位,没有一个与语言学有关。
1910年,他进入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和音乐。
1918年到哈佛大学就读,拿的是哲学博士学位。
之后游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回康奈尔客串了一年讲师。
教的是物理。
语言,真的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
玩儿着玩儿着,一不小心就玩儿成了大师。
再看大叔我,上学的时候,玩儿着玩儿着就挂了科……
人比人,气死人啊!
1920年,他回国,在清华大学担任讲师。
教授的课程有:
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语言学、中国方言、中国乐谱乐调、西洋音乐欣赏等。
他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并成为清华的「四大导师」。
他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叫
赵元任
,中国第一鬼才。
赵元任与长女赵如兰
前面提到,赵元任读本科的时候,选修了一门音乐。
业余时间,他也弹弹琴,写写歌。
又是一不小心,写成了「中国的舒伯特」。
他创作了我国第一批艺术歌曲,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这首
「教我如何不想她」
。
这首歌的歌词来自旅英诗人刘半农1920年的同名诗作。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于1920.9.4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受五四思潮的影响,无视封建礼教,将真挚的爱情直白深切的表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
在这首诗中,第一次出现了现代汉语中女字旁的「她」
,并被社会接纳认可。
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能被称为「艺术歌曲」,这种艺术形式追求的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赵元任完成的非常出色,他借用中国戏曲音乐与唱词的处理方法,平低仄高,将整首歌曲处理的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歌曲主题「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的是戏曲中的「西皮过门」手法,却又听不出明显的戏曲的腔调。
此外,这短短的四分钟左右的曲子,不留痕迹的转了6次调,调性色彩丰富,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再来听这一首,创作于1927年的
「海韵」
。
这是赵元任规模最大的音乐作品,共分五段,歌词诗作来自徐志摩。
海韵
徐志摩 于1925年8月17日
(一)
“女郎,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
这黄昏的海边?——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爱这晚风吹:”——
在沙滩上,在暮霭里,
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
(二)
“女郎,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
在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听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来和:”——
在星光下,在凉风里,
轻荡着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三)
“女郎,胆大的女郎!
那天边扯起了黑幕,
这顷刻间有恶风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看我凌空舞,
学一个海鸥没海波:”——
在夜色里,在沙滩上,
急旋着一个苗条的身影——
婆娑,婆娑。
(四)
“听呀,那大海的震怒,
女郎回家吧,女郎!
看呀,那猛兽似的海波,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海波他不来吞我,
我爱这大海的颠簸!”
在潮声里,在波光里,
啊,一个慌张的少女在海沫里,
蹉跎,蹉跎。
(五)
“女郎,在哪里,女郎?
在哪里,你嘹亮的歌声?
在哪里,你窈窕的身影?
在哪里,啊,勇敢的女郎?”
黑夜吞没了星辉,
这海边再没有光芒;
海潮吞没了沙滩,
沙滩上再不见女郎,——
再不见女郎!
这是一部叙事诗歌,描写一位爱好自由的女郎在大海边歌唱、起舞,最后被大海吞没的浪漫悲情的故事。
听这首歌,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舒伯特的「魔王」。
同样是叙事诗,同样分段表现不同的情绪(人物),同样将钢琴伴奏融入的出神入化。
邓丽君演唱的那首「海韵」,也是根据这部作品改编的,
只是比起赵元任的这部原作,艺术性大打折扣。
赵元任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余部音乐作品,为厦门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大学创作了校歌。
不仅如此,他还将音乐引入了语言学领域。
前文提到,他会说33种汉语方言。
他的好友刘半农也是一位语言爱好者,有天闲来无事,想编一篇「方言骂人集锦」。
很巧,刘半农贴出的征集告示,被赵元任看到了。
于是他跑到刘半农的宿舍,分别用湘、川、皖3省12种方言,把刘半农骂到欲哭无泪。
恰好此时周作人来串门,赵元任又换用绍兴话重新骂了一遍。
说方言,有天赋就行;教别人说方言,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作为一个山东爷们儿,在我嘉兴媳妇的谆谆教导下,来上海快八年了,上海话也仅仅处于勉强能听懂的水准。
说嘛,只会一句特招揍的,乃一组特。
还是跟爱情公寓学的。
很明显,我媳妇的教学方法就属于特别不靠谱那种。(反正不是我天赋问题)
赵元任呢,他教方言,采用了一种特别的套路。
这种方法,叫做
「五度标记法」
。
北方人听吴语,最大的感受是「像唱歌一样」,就算能说出那个音,也对不准那个调。
记录调值,这明显是音乐家做的事儿啊!
于是赵元任摆出了五线谱,将五条线对应发音的低、次低、中、次高、高的五个调值,高低升降变化用线条表示。
普通话的四声,用「五度标记法」可以标记成这样。
番茄炒蛋,用五音标记法,可以拼作:
番 [fɑn55],茄 [qie35],炒 [chao214],蛋 [dan51]
比起我们熟悉的四声标记法,使用这种标记体系,能够标记的语调不知多出多少倍。
再举个方言的例子。
闽南语一共有八个音调,用五音标记法标记如下:
* 注1:大部分地区第6声调与第2声调类同,只在部分地区如鹿港等地仍保有原第6声调。
* 注2:不要问我注1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我是照着Wikipedia抄的。
在闽南语中,一个字单独说与放在词汇中说,会有一些语调的不同,五音标记法能清楚的表示出这样的变化。
比如:树 [tshiu33],树皮 [tshiu11 phue13]
再比如:巷[haŋ33],巷路[haŋ11 lɔ33]
怎样,大家会说这几个词儿了吧?
反正我是没学会,说明这种标记法也是有缺陷的,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啊!(反正不是我天赋问题)
可是,中年之后,赵元任不再热衷于音乐创作。
他的后半生,鲜有知名的音乐作品问世。
一方面,是他将精力更多的放到语言学领域,
另一方面,也因好友刘半农的离世。
1934年,刘半农深入绥远、内蒙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病,同年7月14日于北平病逝,年仅44岁。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赵元任为这位好友写了一副挽联,联曰: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最后,是赵元任亲自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祝大家赏乐愉快!
- 行走的音乐-漫游指南 -
回复“如何入门”,可以获得经典音乐的入门指导。
回复“有啥推荐”,可以获得最新的推荐音乐列表。
回复“电影”,可以获得电影中的经典音乐。
继续探索其它似曾相识的经典音乐,请回复“似曾相识”。
回复作曲家姓名,可以获得音乐家相关作品和故事。
现在支持的音乐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尔、海顿、肖邦、奥芬巴赫、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