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电影派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前些天,派爷看到一条
不可思议的新闻。
没错,
豆瓣
又㕛叒叕躺枪了。
《琅琊榜》制作方,也就是
良心国产剧代言人「山影」。
一纸诉状,把豆瓣网告上法庭。
至于理由,
大概是在逗我——
豆瓣提供的剧照、海报和截图侵权了,属于盈利性活动。
欲加之罪,豆瓣当然要
喊冤:
剧照、截图都是网友上传的,不仅没盈利,还起到了宣传效果。
给你宣传还有错?
话是这么说,豆瓣网的行动也很迅速。
《琅琊榜》的豆瓣页成了
「绿色无图」版
,剧照、海报删得一干二净。
爷的豆瓣友邻炸了锅:
《琅琊榜》是嫌自己在豆瓣的分太高吗?
9.2的豆瓣高分为《琅琊榜》带来了多少
「口碑粉」
难以计数。
但《琅琊榜》可不是单枪匹马来的。
远至
《渴望》《编辑部的故事》
等古早经典剧,近到
《花千骨》《北平无战事》
等大热剧。
共7部国产电视剧著作权人以相同事由起诉豆瓣网,要求删除侵权内容。
派爷的童年记忆居然也来插一脚。
七案合并审理,共计向豆瓣网索赔954,200元。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
组团怼豆瓣
来了。
奇怪的是,这次来的
不再是那些深受差评困扰的烂片。
几个月前豆瓣刚有过一回
背锅经历——
轰轰烈烈地上了人民日报「黑名单」。
观众打低分,关豆瓣这个平台什么事?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如今《长城》和《摆渡人》的豆瓣评分稳定在
5.0和4.0。
电影真有「账面数据」显示的这么差吗?派爷觉得未必。
打分观众是
铁了心把这两部电影往死里黑
吗?
开什么玩笑,闲得蛋疼干点啥不好。
就拿《摆渡人》来说,上映后
一面倒的低分。
一度被人民日报称为
「豆瓣为《摆渡人》恶意刷一星事件」。
究竟真相如何,只有派爷知道。
豆瓣被大众推广之前,是著名的
小众文艺青年聚集地。
而《摆渡人》打着浓浓的王家卫烙印。
(监制、编剧之一)
墨镜王早早在文青心中
「封神」
,怎么能「制造」出《摆渡人》这样的闹剧?
出于这种心理,观众纷纷怒打一星。
《摆渡人》的低分,体现的是观众的
心理落差值。
在派爷看来,这甚至是
大部分网友打分的根本依据。
比如派爷最近多次安利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
豆瓣讨论区每天都充斥着这类讨论:
打五星的都是水军!VS 打一星的是什么鬼?
据派爷猜测,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最早一批观众,听说是
国产主旋律反腐剧
,原本没抱希望。
结果收获了大惊喜——妥妥五星!
后来的观众收到各方安利,带着巨大期待刷剧。
发现这剧其实毛病不少:
节奏有点拖沓,说教依旧频繁。
哪里值得9分高分?——拉低分数,一星!
极端的评分,看似冲动,不可取。
但在豆瓣的算法机制下,体现的仍是一种
下意识的平衡矫正心理。
豆瓣早就不再是小众网站,而是
面向大众
。
就如
豆瓣CEO杨勃
所说:
增加样本量,扩大覆盖面,评价就会更具说服力。
只要样本足够,少数人的极端评价对总体评分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就像派爷心爱的文艺片
《四百击》。
最「有用」短评
被顶到第二名的就是一条差评。
嗨呀,好气啊。
体现了某种叛逆心理:
我看不懂的电影就是辣鸡,打高分的都是装逼,一星接好。
部分
名气大了的文艺片
因此遭殃。
那又怎么样?我大《四百击》
8.7分岿然不动。
何况
把观众换成专业影评人、媒体
,也不见得就人人满意。
导演布莱特·拉特纳
(《X战警3:背水一战》《尖峰时刻》)
最近开怼
美国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
怼影评网站真是不分中外。
他表示烂番茄网站
有毒,
经常使电影被贴上不准确的标签。
举的例子是去年的
DC大片《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烂番茄新鲜度让这部非常成功的电影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惜在豆瓣,评分也是
惨淡的6.6。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
评分网站都是相对公允的。
毕竟
大多数人的评价=一部电影的口碑。
观众直观的好恶也许包含偏见。
但电影制作方不就该研究「什么样的电影讨观众喜欢」嘛。
如果没了豆瓣评分系统,只剩下漫天夸出花的宣传通稿。
观众一盲目,
少不了遭受烂片毒害。
说到底——
有底气的电影,怕什么观众评分?
|
往期精彩
|
好剧
|
好片
|
好不做作
|
一个zan=
有底气怕什么评分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调戏派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