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同事在群里说,孩子3岁,最近被楼下纯英文和孩子对话的妈妈搞的很焦虑,担心自己如果不做点什么,会不会误了孩子,但是扪心自问后,又发现自己真的做不到。
这个“鸡娃”的世道已经把妈逼到:如果不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娃身上,把娃鸡出点“拿得出手”的成绩,就是自己没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是不是我哪没做到位?”
“是不是我让孩子错过了?”
但是我想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说的是父母要和教师抢饭碗?父母和老师的分工是什么,家庭启蒙应该做到哪一步呢?
是要孩子在某一科上学出点成果,比如英语要实现听说无碍,或者自主阅读?能达到某个词汇量,或者能读完哈利波特?
数学要100以内“加减乘除运算自由”,正确率95%?
我觉得启蒙是不能,也不应该直接跟成绩挂钩的,启蒙成果是难以量化的,但是“后劲”很大,是可以持续推动孩子学习的。
现在的很多以短期结果为导向的启蒙,不仅没有助推的后劲,反而是消耗掉孩子的“学习力”。启蒙不应该是教学任务,而是培养兴趣。
妞妞还小时,我也对那种效果显著的启蒙很心动,看到各种好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都仿佛学霸附体,恨不得一股脑的全都学起来,幻想着让自己先飞起来,再带着娃一起飞的画面。
刚有了妞妞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自然拼读,看到有妈妈分享,每天15-30分钟,半年后3岁的孩子就能自主阅读了。看得我斗志激昂,心想我也要学一学,要把孩子教会!
当时还在网上疯狂搜集资料,看国外妈妈教孩子拼读的视频。结果资料一箩筐,最后一天也没有实施——我太了解自己了,我是不可能每天规划好时间坚持教孩子的。
我能够做到的是,经常给孩子读绘本。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给孩子读绘本,但是它从来不在我的 “必做”日程上,我从来没有给自己任何压力,我一定要跟孩子读一本,两本,一定要坚持每天15分钟,我有时候读一本,有时候读10本,今天没时间了就不读。
没有压力、模糊的“经常”,才是我能做到的事情。
澳洲的数学作业少之又少,几乎看不到什么练习,所以看到朋友每天会安排孩子在家做30分钟数学练习,然后检查,批改,订错,讲解,甚至直接买起教材,带着孩子一起学,我内心也会燃起……啊,“我也想要孩子学数学!”的冲动。立马下单了同款练习册。
但最后,我仍然没办法这样每天晚上盯着他们做,还给他们检查。一天两天可以,多几天我就受不了了。酒酒要我读题,我跟酒酒说,“妈妈有妈妈的工作……不会读就猜一下,不要一直问来问我。” “算了算了,那不做了。”
我觉得还不如给他们找个课吧……让老师来。
真心话,我对各种课程的结果都比较佛,我更看重孩子上课时的状态,ta是不是开心的,有没有跟老师很好地互动。比如上火花思维,我其实并没有期待孩子上完数学就一定高分,我喜欢它,愿意付费的原因是:
孩子们都很喜欢数学,自己觉得自己数学很好,哪怕到了课后也很愿意做题,不觉得思考和做数学题是负担;他们上课的状态很好,精神饱满,整个人是充盈的,也和老师有很好的联系。有一阵弟弟续费调了上课时间,暂停了,姐姐在上,弟弟每次看到姐姐上课都要重重地叹气抱怨:为什么我没有课!妈妈我也想上火花思维!
我感觉是姐姐上课他没课上觉得无聊,无论如何,这必须要满足啊!
感兴趣最重要,学习效果对我来说是额外收获。老师带课确实比我教得好很多,尤其是那些难题,我每次听老师给孩子讲的时候,都很庆幸,“还好不是我”。谁愿意天天吼孩子,消耗那个力气。孩子们需要很多耐心,他们也很需要大人的肯定,需要打气,需要成就感,讲题的时候我很难给到他们这些。
“上课”的确是老师的职能,不是我作为母亲的。
我能做的,是偶尔和孩子玩玩数学游戏,在车上路上,练练口算,他随机有什么不会的问题,我正好有空,我看能不能帮上忙。
他们很喜欢我给他们出题,彼时我们都是愉快的,做对了表扬,做错了我也会不会太较劲,讲得懂就讲,讲不懂就放下……下次再说吧。
在启蒙这件事上,我自洽了。我觉得家庭启蒙应该是松散的,随意的,这样挺好。
学习应该有学习的态度,更多规矩,不容讨价还价,妈妈需要变身成老师。那些可以每天“按时鸡娃”的牛妈牛爸确实很厉害,但我承认,我做不到。为这完全不符合我自己放松的天性、随机的生活方式。
我的育儿风格真的很宽松,不触碰到我的底线的事,我都觉得没什么,随它去。我老公比我严格,对孩子的管束要多得多,但他也放弃管学习了。偶尔心血来潮要教一教,最后都搞得天怒人怨,一肚子气。亲子关系起码需要10个冰淇淋来修复。
我比队友先悟道一点,看娃实在做不出,我就直接上手,给ta做完。(看他们做题我脑壳疼……)
乘法总算错?好,我说答案你来写,然后让娃跟我一起读两遍,“记下来啊,下次妈妈还考你”。考不考明天再说,今天先收工。
我在很早之前就发现,教学这件事,只有在“被付费”时,我才能心平气和地做。我上大学和研究生时在校外做家教,拿着薪水教学生时,我还是很有耐心的。但教我侄女就不行,不是我主观上不想教她,就是控制不住,没两下就暴躁:不可思议,怎么能听不懂?!
后来对自己孩子也是一样。这背后的逻辑倒不是付不付费,而是心态不同。作为老师,这是我的工作,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会更客观。
作为亲阿姨和妈妈,就会很容易上头:我已经讲得这么明白了,你为啥听不懂!(你到底是我家的小孩吗,我以前都不是这样的!)
同样的道理,很多老师都教不了自己家的孩子,奥运冠军也是把孩子扔给其他教练去训练,人啊,需要一定程度上置身事外。我是我,你是你。你不是我的重复和延续,你是一个全新的人,你的思想完全独立。
所以,在学习这件事上我觉得“自己教”不太靠谱,我做不到。
我只能陪伴孩子,随机地读一读,学一学,练一练。停了一段时间的数学练习题,昨天又开始了,还又买了新的绘本。但我无法把这种亲子陪伴当成一个教学打卡任务,每天定时坚持去做。
我想所谓的“家庭浸润”、“家庭启蒙”,它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放松的、快乐的、零碎的、不系统、不成体系的……
从学习的角度,如果真的想要学一项技能,一门学科,是需要长期地、系统地学习的,这不是零散地在网上收集一点资料就能做好的。孩子学知识需要专业老师的支持和传授。需要一个第三方,客观,冷静,顶着目标,压着进度,赶着进步。
我不觉得家长能做、应该做这个事情。如今我再也不会燃起,“嗯,我要试试”的想法。
不,我不行,我不上,老师你来。
同样是一本书,家长读,是增进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或者熟悉内容,复习预习,最后指向的是监督和陪伴。
老师读,是传授系统的知识,通过阅读延伸各种发音知识,语句知识,各种扩展,讨论,最后指向的是:教学大纲的知识覆盖和能力考核,比如阅读理解、单词拼写、语法、写作……
所以,别人家孩子幼儿园读哈利波特,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读去,我娃如果是那块料,老师定能发掘……如果不是,靠我也开发不出来😂
家长,代替不了老师,与其焦虑要不要自己上阵去教,研究如何教,不如给孩子找到好的老师和课程,家长只要辅助孩子跟上就好。
然后,每天给孩子计划好一日三餐,安排好家庭生活的节奏,给孩子寻找优质的学习资源,安排好丰富的课外活动,积极和老师沟通,做好家校配合……
教育是长期的事,不是卯着一股劲儿就能够速成的。多看孩子的能力发展,付出和进步,一起学习是可以的,但是少评估结果,抹杀努力,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们。把自己放在父母,而不是老师的位置上考核他们,心态得放松一点,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和孩子一起走呢。
真正学习好的孩子,一定是有自驱力的孩子,开窍早,开窍晚都没关系。家长更重要是帮助孩子保持热情,找到目标,让他们自己去跑。
12月19日我会和剑桥大学认证专业教学培训老师Viviana一起和大家大家聊聊,如何高效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语言学习方法背后是有科学逻辑和方法的,方法对了绝对让孩子少走弯路!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来听!
12月20日是KET/PET考学规划直播,学英语还是要看看老外是怎么学、怎么运用英语的,这就跟学中文要用中文的逻辑一样,让孩子在小学就通关英语。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