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音约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夜间情感广播节目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CCTV特约心理专家、情感畅销书和专栏作家、多家知名企业高端心理顾问,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主持人”和“心理治疗师”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莓辣MAYLOVE  ·  亚洲首位文学诺奖得主,最擅长写“怪女人” ·  3 天前  
莓辣MAYLOVE  ·  10.9 尸体的勃起被称为“天使欲望”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音约

我为什么说,樊胜美是《欢乐颂2》最大的赢家

青音约  · 公众号  · 两性  · 2017-06-14 21:11

正文

《欢乐颂2》终于在一片大圆满中画上了句号,除了樊胜美结束了和王柏川的苦恋,其余四个22楼的姑娘们都有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尾。


可是细想一下樊胜美的分手,真的值得悲伤吗?这未尝不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新的开始?


樊胜美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她妈妈

但凡追了一点《欢乐颂》的,没有不讨厌樊胜美家人的,评论里骂完弹幕上骂,弹幕上骂完还要到微博热搜里骂,尤其是她那个一碗水从来没端平过的母亲,贪婪的嘴脸和对女儿吸血式的盘剥让太多人深恶痛绝。女儿之于她,不过是个挣钱机器,哪有什么爱?


面对这样的母亲,樊胜美太多次声泪俱下,恨不得能重新投个胎,怎么可能会发展成为她母亲那样的人呢?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樊胜美在对待王柏川时的态度,是不是有点像她的母亲?最明显不过的就是在“买房子”这件事的态度上。电视剧的最后,当樊胜美提出和王柏川分手的时候,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这种过分甚至有点畸形的依赖,她错把对方当成是自己实现欲望和想法的“工具”


另一个细节是,在多次小蚯蚓向樊胜美夸奖王柏川的时候,樊胜美的第一反应不是错愕,就是稍微有点迟钝的应和。而每次王柏川在“买房”这件事上有了进展,或者挣到了钱、做成了生意(这个其实还是对于“买房”更近了一步),樊胜美的反应都会高兴过了头。



把樊胜美说成是和母亲一样的人,出于同情心,出于“她已经受了她妈那么多委屈”的前提,很多人是难以接受的。


心理专家丛非从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规律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缺乏的、没能被给予的、没能被满足够的需求都会在日后对伴侣进行索求而且是不停地、永远满足不了地索求。


这个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你会发现当一个人童年时期被过度束缚和管教,长大之后,他们会很反感别人对自己提要求,嘴巴上说“人跟人之间要相互尊重、要有界线”,但是却会不断地给别人提要求的。这不是他们虚伪,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继承了父母的这些。而一个家庭中最容易被遗传给下一代的就是家庭的氛围和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


樊胜美和王柏川还会复合吗

讲真,如果没有主角光环的话,樊胜美和王柏川之后的结果还真的不好说,但是《欢乐颂2》给我们留下的最令人期待的希望,就是樊胜美对自我以及这段恋爱关系的觉知。这里我们要提到另外一个心理学概念——投射性认同。



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心理机制,每一个人际关系中都充斥着大量的投射与认同,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在无意间把自己投射在别人身上,也会渴望别人认同自己,但是程度上深浅不一,而且大部分情况是,即使对方没有如我们所愿,我们也不会太在意和失望。


但是有些人会特别执着,他投射时会抱着极强的愿望,渴望对方以自己希冀的方式回应,如果对方不这么做,自己会严重焦虑,认为对方不爱自己,这种心理机制被称为“投射性认同”。

 

著名心理专家武志红老师讲过这样一个观点: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而且游戏规则带有“你必须如此,否则……”的威胁性。沉浸其中的人会比一般人更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他们只关注自己是否如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


换一种说法,就是玩这个游戏的人,他只渴望投射你认同,却拒绝你投射他认同。这样一来,关系就会失衡。看似在乎你的外表下,是他在乎他投射在你身上的幻象,同时他会诱导你以他渴望的方式对待他。而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他会视而不见,他既不关心你的想法,也拒绝真正地了解你。


是不是感觉和樊胜美的做法相似度太高了……


不过投射性认同非常常见,没什么大惊小怪

具体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

权力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是你必须听我的,否则就是不爱我。这个很常见于“中国式的父母”。

第二种:

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就是不爱我。樊胜美和她的母亲都属于这个类型。

第三种:

迎合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常见于一些子女对父母,或者是职场中下属对领导的示例中。

第四种: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这么性感(这么有性能力),你必须对我好,否则就是不爱我,你这个性无能(性冷淡)。

(这个常见于哪里就不用我说了吧……)


这些常见的投射性认同如何正确应对呢?先别慌!有些“病”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看到你自己。让我们先看看樊胜美怎么改变自己的的这种心理机制,在分手时她这样陈述:



“对不起,我一直把你当作救命稻草。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是“爱你”,还是“不堪忍受家里的重压而不肯放弃你”,你这么全心全意地待我,你不应该遭受这样的待遇。”



“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重新开始的话,我也希望我们是以各自独立的姿态重新开始,我必须要靠自己站起来,我才有资格去奢求爱情。我才有资格去选择是否站在你王柏川身边。”


这个改变的过程并不容易。改变“依赖的投射性认同”,首先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更需要做的是——审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逻辑,反思和接纳它,然后准备好承担“疏远”和“失败”的结果。


对于一段亲密关系来说,我们都希望抱持以祝福的态度,但是王柏川和樊胜美是否能以新的状态复合并且走下去,一切都未可知,但是最起码在王柏川在听完樊胜美的一席话后,他的一连串反应除了“悲伤”,还有其他一些让人有些担心的情绪。



解读完樊胜美的例子,是不是觉得受益匪浅?其实心理学还有很多积极意义,比如说“和解”“觉知”。樊胜美的转变可能看来有点“普通”,但是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加以阐释和理解,我们便能更深刻地从洞见自己,得到自我的成长。


此外

你有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上

理解过以下问题

经常吵架、闹矛盾,

我们的关系是不是就该结束了?

为什么我的每段恋爱都不长?

得到了就没兴趣了?

为什么我总是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为什么受不了别人,其实是看不惯自己?

Ta给不了我那么多爱,Ta错了还是我错了?

为什么有人总会把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所有的答案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