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地产文字,从未如此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么么哒-20250219120755 ·  昨天  
广州买楼  ·  终于止跌!广州房价,见到曙光了? ·  昨天  
君哥说房  ·  广州顶豪也扛不住,保利天悦大降价了 ·  3 天前  
君哥说房  ·  广州顶豪也扛不住,保利天悦大降价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楼市计划经济的不可行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5-19 07:43

正文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地产干货

文 / 卢俊


可以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在今年3月份对大量的城市开始限购之后,大概两个月后的现在,房地产行当里有一种新鲜的词汇开始产生了。


限售


毫无疑问,限售的意思就是限制你销售的权利,周期大概就是2-3年的房子。对于这个诉求的逻辑,毫无疑问是希望能够降低炒房投资的可能,但是过去我们的逻辑是提高税收,而现在采取的就是一刀切的手段。


剑指新入手两到三年的房子。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感觉又要回到3月份限购的节奏,大半个中国都要投入限售的怀抱。


毫无疑问,政策对待市场的态度非常明显了, 让一部分人不能买,也让一部分人不能卖。


再加上一手楼盘对于房价的限制以及对于二手中介的管控,基本上房地产已经脱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远了,转向计划经济这一点也丝毫不夸张。



其实很多人很鄙视这么一个姿态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挺有趣的: 计划经济能够管控好楼市么?


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如果计划经济挺好,可以把房价做的很温和,而且所有人都很开心,那么就这么一直管控下去也没有问题啊。


所以今天就稍微花点文字,和大家聊聊计划经济在房地产市场里的影响。


计划经济的背景


毫无疑问,推行计划经济最基本的逻辑是物资紧缺,没办法实现所有人的覆盖,所以为了最基本的公平,采用计划分配的模式来平衡各种矛盾。


毫无疑问,这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办法。


但是我们换句话来说,市场的力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哪怕在计划经济时代,到后面还是会衍生出复合商业逻辑的雏形。


在中国采用计划经济发行粮票油票的时候,在民间已经衍生出了通过粮票换鸡蛋换日用品的地下流通市场,本质上那个时候粮票也好油票也要已经有了流通的价值。


所以毫无疑问, 完全的计划经济根本不可能在实际场所中呈现,计划经济我们构想的理想状态也不会百分百兑现。


这是一个大前提。


然后我们再来看计划经济如果投射到房地产领域,会发生什么问题?


其实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彻底管控,中国应该是最有经验的,1998年之前的福利分房制度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按照需求发放房票取房子的过程。


但是房票和粮票油票有什么区别呢?


有两个最根本的差别:


第一:房子没办法迅速的实现供应调配。


对于粮票的逻辑而言,第一是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然后根据每个家庭的人口以及具体情况分配粮食。但是房子不同,毫无疑问房子没办法满足所有人,毕竟造房子是那么慢的过程,拿出土地需要牵扯到那么多资源和政府部门调动,所以房票只能慢慢的分配。


所以他们就根据家庭单位、所在企业、工种能力等各种要求进行划分,好的先分,然后慢慢往下发。


但是你知道,造房子的速度太慢而且要的人太多,所以导致了哪怕是福利分房, 绝大多数的人其实是到老了也等不到一套房子。


所以在等待的过程中,民怨也开始累积。


另外一个差别就是:房子的非标准化。


你要想,发粮食也好,鸡蛋也好,其他什么东西也好,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能够分到的都和和气气的。


但是房子不一样,不同位置不同户型不同面积其实可以呈现的生活模式完全不同,所以你说这一批位置的房源,同等标准的人那么多,我到底给谁?


给了一部分人也意味着得罪一部分人,因为你知道下一次福利分房的位置可能比现在这个要差。


所以对于能够分到房子的人,也会有怒气, 因为大家拿到的房子不一样,虽然不要钱但是这个不公平。


所以各位发现了么,对于这个政策,本质上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推行下来每个人都不开心,等不到房子的人永远等不到,拿到房子的人开始比较后有了落差也不开心。


所有人都不满,所有人都怨声载道。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房子这件事在计划经济阶段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而且最可怕的是:


因为民间怨气很重了,所以在造房子这个阶段,所有人都秉持着最快程度能够把房子的数量造上去,所以没人在乎质量没人在乎设计,对于造房子的“开发商”来说,没人愿意在这个产业上投入精力。


对于房地产的计划经济,差不多就要毁了这个行业。


而且到了后期,开始滋生腐败。


百度百科里这么介绍当时的情况。


字比较小大家也没必要细看,简单的来说, 有权利的人拿着手里稀缺的房子开始用非常规的手段发放,钱权交易非常明显。


所以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福利分房这个政策几乎被搞得乌烟瘴气,而房地产这行几乎就快被摧毁了。


我们再来复盘这个房地产的计划经济时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对此的理解就是本质上,计划经济考虑了所有因素,唯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人。


人这个宇宙最智慧的生物,他低估了人对于规则的理解。


你要知道,计划经济全部是人制定出来的,制定的时候一定考虑了各种所有的场景,唯独没有考虑人心对于不安全感的小心翼翼。


各位要知道,对于房地产这种供应没办法迅速调节的产业,人按照三六九等才能拿到的产品,毫无疑问,所有人都看到了房子的价值,所以在这样的体制下,所有人都会想尽办法拥有一套房子。


所以虽然号称是福利房,但是其实他是需要付费的,只是费用没有公开全部都藏在底下,但这确确实实是有成本的,很多时候会是更贵。


而且分配本质上也因为房子的特殊属性,加剧了社会矛盾。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


在限购本地人只能买两套的时候,本来只准备买一套的人一次性就买了两套。


在限制外地人只能买一套的时候,本来没准备买房子的人都出来买房了,而且一口气就买了大房子。


在对房子限价的时候,内幕交易、钱权交易就开始产生。


在限制3年之内的房子不能卖的时候,四五年房龄的房子开始涨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