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你将会越来越信任艰难的事物和你在众人中间感到的寂寞。以外就是让生活自然进展。
——里尔克
无论你对刑法学知识了解、掌握到何种程度,你都必须保持对学术的纯真,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
深刻理解“好学”比“学好”重要得多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你才能走得更远。
林毅夫曾经对博士生们说:
这一点,无论对学习经济学还是学习刑法学都是相通的,而且这种对学术的纯真、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好奇、好问、好思的习惯即使在博士毕业以后也要保持下去。
无论你将来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一定要始终保持对学术的纯真与敬畏。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你将会越来越信任艰难的事物和你在众人中间感到的寂寞。以外就是让生活自然进展。
里尔克
1999年6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到清华大学工作,一路走来,观察了很多我的同学以及我指导的博士生,发现凡是后来学术做得相对比较好的人,都是在刑法学研究领域里能够坚持“坐冷板凳”的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们有着学术研究的持久动力。
而没有取得相应成绩的人,往往是把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苦差事,毕业离开学校或评得一定职称后就立刻放下了,既没有保持阅读的习惯,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换知识体系,没有下苦功夫。
在这里,我要特别引述西原春夫教授的话与大家共勉:
我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能够分清楚这是决定自己一生的非常重要的事情,有的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分不清楚。没有这样的能力的人,从外界看来,就会认为他‘错过了不该错过的机会’,就这样不经意地把机会错过了······
不是要主动去出人头地,而是要把自己所具有的能力,从父母那里、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能力,与生俱来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世人做一点贡献,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从这个观点来看,当决定自己生涯的重要事情来临时,即使夜里不睡觉也要把工作做完。这是上天安排下来的任务,是上天的指示,应该这样来接受。
要保持对刑法学的终身学习,就必须让读书伴随你的一生。
不阅读就要落后,这是真理。不读书,就不能思考。
阅读是我们每个人整个知识构造的底色,是学习的基本功,读书要有足够的量,所以,即便是研究生毕业以后,也要拟定自己的读书清单,明确读书的时间表,尤其要学会“有效阅读”,使你的学习能力能够跃上新的台阶。
有效阅读最本质的含义就是阅读内容本身包含一个核心观点,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在于阅读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当你正确阅读时,你要做的不仅仅是接受,不要把从书本上看到的内容自动转化为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将书本上看到的内容通过校对、批判、翻译、质问、理解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加工。如果这个过程做得好,你的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升。但如果这个过程做不好,你的阅读就会出现问题。
文森特·赖安·拉吉罗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要有比较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读日本学者的文献,你或许有必要去关注分属于不同理论阵营的山口厚教授
结果无价值论
与井田良教授
行为无价值二元论
理论的差别。
也有必要去审视同为结果无价值论者的山口厚教授和西田典之教授观点的差异,并仔细去看他们各自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分析其主张的利弊得失,从而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随时了解国内外刑法学理论的最新状态,使自己始终能够站在学科前沿。
要保持对刑法学的终身学习,就必须时刻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要注重与实务的对接,关注判决和司法的倾向,了解体系性的而非零散的理论。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知衡量人生另有尺度,那就是看一个人是不是闻道了。道在何处?怎样去闻?道在自身,省察自己而有所得、而有所悟,便可以称之为闻道了。
流沙河
反思、闻道实际上是在锻炼自己再学习的能力,这是我最看重的。
能够反思,意味着你必须要慢慢培养自己离开学校、离开导师还能再学习的能力。
如果你毕业以后拥有的仅仅是一部分专业的知识技能,大学法学院对你的培养可能最多算得上是部分成功。
如果你在专业知识之外还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反思精神,懂得终身学习,老师们或许才能真的松一口气。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时接受的大致是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后来到日本名城大学做访问学者,才接触并逐步深刻理解阶层犯罪论的内容,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是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