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为美而感动,为美而存在的人”。从走进罗红摄影艺术馆的那一刻开始,无处不艺术的观感深深印证着这句话。整座艺术馆以白色为主基调,简约而又意蕴无穷,蒸腾雾气之中,是行云流水带来的沉淀与宁静。
东方园林区设计结合现代与古意,由韩国园林世家传人金富善先生悉心打造。这处山水仙境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来自于中国最后一批手工石匠们几十年经验的一击一凿,精雕细琢,如此大费周章,都是为了实现最好的园景效果。
金富善—韩国园林世家传人
“我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有很深厚的人文古蕴,但唯独缺了绿色和山水 。罗红先生请我来建造园林,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北京需要一个有山有水、花鱼鸟兽共同生活的地方,就像罗红先生作品里展现的和谐的自然一样。”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
由山东的石匠一锤一锤凿出来的,
他们是
中国最后一批手工石匠
,最年轻的也已经 55岁了。
在这里,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花,一草,一木都感人至深。
关于罗红,摄影圈外的可能了解不多,但大家应该都吃过他家的甜品,他就是好利来的创始人。罗红从事摄影20年,足迹遍布全球各地,罗红摄影艺术馆包括罗红摄影画廊,黑天鹅蛋糕艺术馆和东方园林景观三部分。
八分园美术馆
▼
八分园位于上海市,是一个高品质的展览空间,八分园是一个专门展出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术馆,空时可以作为发布会的场地,有咖啡和图书室,办公,民宿,此外还有餐厅,书房和棋牌室,是一个微型文化综合体。
▼ 八分园位于上海一个复杂地块
▼ 占地一亩不到,约四百多平米
设计师希望建筑能展现出上海性,基于生活的上海性是一种让人愉悦但克制的丰富。这2000平米的建筑在空间上要显得变化丰富但彼此有联系。建筑师既不希望强迫症一般的极简主义,也不喜欢浮夸的场景并置却毫无联系。
▼ 基于上海的环境衍生出的建筑,有着高品质的庭院和环境
▼ 内院的概念草图
内院里除了园厅,其余两面都是其他功能的背面,挂满了空调和各种管子,建筑师用一道帷幕作为围墙将杂乱的环境和八分园剥离开。
▼ 内院中的帷幕将庭院与周边的环境剥离开,塑造了高品质的庭院空间
▼ 庭院尽头的跌水,为安静的气氛增加一层厚度
建筑师用对偶展开空间关系。园子是外,形式感复杂,建筑是内,呈现朴素。但这些朴素又有些不同,美术馆要朴素有力,而边上的书房和餐厅要温暖柔软,三楼的联合办公就要接近简陋,而四楼的民宿则回到克制的优雅,还要呈现出某些可以容易解读的精神性,在屋顶通过营建菜园向古老的文人园林致敬。四层的民宿是隐藏在整个八分园的惊喜和高潮。每间民宿都有一个空中的院子,公共区域有一个四水归堂的天井。每个院子都是当代的中式庭院,取材于仇英的绘画而加以提炼,是一次关于垂直城市的实践,试图打造一个真正意义的空中别墅。
▼ 一层建筑背侧的月门,展厅内外空间的另一处边界
▼ 一楼的活动空间
▼ 一层休息区内外空间的边界
▼ 四层平面,民宿中的起居和庭院空间
▼ 位于四层的几处中式空中庭院
▼ 由起居室进入天井
▼ 空中庭院里四水归堂的天井,公共区域共享的空间
▼工艺细节
▼天井的鸟瞰
▼ 前院竹林处的幽深入口,以及位于建筑背面的汀步
▼ 总平面图,前院竹林处的幽深入口
[三]
纳园
▼
一处破败已久的采石场,
在设计师手里,变成一座具有禅味的现代中式园林,完成从地狱到天堂的蜕变。
纳园|所在地为苏州五龙山宕口,早年因采石而形成山中凹陷,矿坑积水天成幽静湖泊,四周部分山体裸露,虽断垣残绿,亦不失野趣。建筑师因地制宜,巧借地势,收受湖山,并辟园栽植,斫屋设席,创造了一片得天独厚的现代中国园林。
园中分为两片,呈阴阳环抱之势。西面和北面以建筑为主,东面及南面开阔,以湖面山林,自然景观为主。
西北方建筑片分为三部,分别以正式宴请之鹿鸣轩,茶宴之费隐楼,及卧憩处隐月山房为核心,彼此以廊道相连,又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庭院间嵌其中,结构松透灵活,移步换景,张弛有序,清朗明丽。
纳园的造园手法
一、写意空间:层次与景深
纳园以空间的转折,分隔,和连接营造了多样的园景,丰富的空间效果。层层进入的空间体验,移步换景,加强了景深的幽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哲学中“在有限中体验无限”的追求。
建筑依山而造,顺应山体的坡度展开。通向隐月山房的廊道转折了三次,逐渐通向深幽宁静处。一侧朝向山体绿化的孔洞和缝隙带来人工和自然的对比。
二 、人与景物的融合:内向的空间,流动的空间
纳园是一座典型的“内观”的江南园林建筑,建筑的立面消失了,而空间的界面犹如人的皮肤,和游人共同行进。生动的气韵代替了固定的轴线,探究的模糊取代了界域的分明。纳园的设计表达了对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物我相生,情境共融的精神世界的向往。
三、巧于因借:借景,对景与造景
纳园中南借湖山之景,北借竹峦之障,园中多个庭院绿植交柯,池水踊跃,圆窗洞口彼此穿透相望,处处皆为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