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春天 ·  23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观之如冰,温润有方 ·  23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眼见草长花开,不禁又想起你来 ·  23 小时前  
歸藏的AI工具箱  ·  谷歌 Veo2:最强文生视频终于上线 ·  2 天前  
歸藏的AI工具箱  ·  谷歌 Veo2:最强文生视频终于上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新思维、新赛道——全球更健康、更绿色生命共同体城市营造规划的实践案例与启示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8-20 17:21

正文


引 言




在全球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 如何将城市构建成一个更生态、更绿色的生命共同体 ,营造出更加有利于人类提高生命质量、健康生存发展的城市空间环境,成为城市规划工作未来的重中之重。 这也成为 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思维”,全球城市健康营造的一条“新赛道”。



1


未来全球城市空间规划范式的转变



1.1

更加关注城市空间承载力的底线

随着城市空间发展到存量更新优化阶段,城市空间资源容量、底线承载空间的各种控制指标成为政府决策者更加关注的内容 。城市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城市资源承载力的各个层面又涉及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等,对城市空间的发展容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承载力的底线容量空间,也体现出一个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1.2

更加关注城市生命共同体健康营造法则

城市生命共同体健康营造法则是政府决策者当前关注的另一个重点,主要包括应遵循的生态原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营造法则、‌城市规划与绿色发展的共赢路径以及公众健康意识和绿色生活模式的培育。‌城市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倡导,是人类对全球生态危机挑战的主动回应,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提升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人类城市健康生存环境的重要抓手。 绿色生命共同体城市的营造需要做好提升绿色空间的数量与质量,打造清洁美丽优质的世界,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工作内容。



1.3

更加关注生态文明治理新格局手法

随着市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环境的追求,政府决策者、城市规划者应 更加关注生态文明治理新格局及其相关管控方法 。重视系统观念,筑牢生态系统治理构架,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实施一体化保护;统筹推进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重视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一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促进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



2


绿色生命共同体目标下的全球城市规划实践案例

图1 《巴塞罗那自然规划2030》中的城市绿化模式图



2.1

巴塞罗那“绿色发展30年”聚焦绿色基础设施和生物多样性

巴塞罗那“绿色基础设施和生物多样性计划”设想在2050年能 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连通实现自然与城市的良性相互提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优质社会服务和环境服务,利用城市建设中的各种机遇为自然让路 。在绿色基础设施和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方针方面,巴塞罗那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内容: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规划具有良好连通性和均衡性的绿色基础设施,增强生物多样性设计,为自然创造新空间,增加绿色基础设施,营造多样性生物繁衍空间,以可持续性和效率标准管理公园、花园和其他绿色空间、丰富绿色植被种类和生物种类,增强自然环境管理和保护的认知培育,传播相关知识体系, 开展促进决策层与市民认知达成共识的相关培训 ,培育生态涵养绿色空间作为健康和休闲场所,加强公民参与创造和保护绿色基础设施与生物多样性的全过程,加强与之匹配的地方领导力、网络化和承诺。



2.2

圣迭戈公园城市建设的导向及规划部署

图2  美国圣迭戈城市总体规划之公园绿地系统图


圣迭戈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座海港城市,被誉为“全美顶级海滩”城市。该市于2021年8月通过了一部 “公园体系总体规划”,在延续圣迭戈既有公园系统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所有人的服务体系以及互联性的世界级公园网络 ,提出了相关性、可达性、象征性、永续性、公正性五个规划设计原则。该规划结合圣迭戈地域特色条件,分类部署了区域自然资源性公园、城市已开发区域公园、娱乐中心、水上活动场所、河流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公园体系,并特别强调服务共享和机会公平。为了应对城市老龄化等人口结构发展趋势,规划提出增加公园空间可达性以及功能多样性的目标,并制定了人均面积、交通可达时间等一系列定量化的指标内容,致力于通过公园体系的建设打造宜居之城、互联之城、乐享之城。



2.3

巴黎“绿腰带”以保护和增值策略重塑城市和自然的关系

图3 巴黎大区绿地结构系统规划图


巴黎大区在市区聚集区距市中心10~30公里范围内规划总面积约为1187平方公里的环形绿带,以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该环线绿带与巴黎大区的五个新城空间相互融合,勾勒出巴黎大区的三大城市空间圈层,即都市核心区、绿环地区、乡村地区。三大圈层之间通过河谷、道路等线性空间相互联通,构建起多中心发展、多轴线放射、环状面域协同的区域空间结构,环形绿带形态也从最初强调连续性,开始逐步关注系统性和渗透性。其中, 绿环地区也俗称巴黎的“绿腰带”,以绿带与五个新城为主体,是都市核心区和乡村地区的衔接地带,绿带有机串联城内的小尺度绿色空间和更外围的大型农业和生态空间,是扩大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功能、提高景观异质性、调节市民情感的重要区域 ;新城则是中心地区产业与人口的疏解承接地,借重要的交通廊道、河谷建立内外渗透、有机联系的空间格局,可以有效促进区域互补与区域协调。

图4 巴黎大区生态空间规划图



2.4

苏格兰芬虹村精心打造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生态乡村社区

作为联合国人居署最佳实践倡议案例,苏格兰芬虹生态村一直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在绿色建筑、生态种植、能源系统、可持续教育、社区共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芬虹生态村建成了欧洲首个“生态机器”污水处理设施 ,通过一套完整有序的天然生态系统,对生态村所有住宅和公共设施产生的污水进行清洁。 芬虹生态村将相互支持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低环境影响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样本 ,这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社区模式,是低碳未来的实验基地,一直在探索为保护环境和建设高质量人居生活提供解决方案。苏格兰政府还在城乡居住区推进“20分钟邻里”建设,通过完备的社区基础建设让人们可以在一定步行范围内实现大部分日常需求,旨在限制社区碳排放,促进居民健康福祉。

图5 苏格兰芬虹生态村鸟瞰图


图6 苏格兰芬虹生态村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图



2.5

abc水计划让新加坡从“花园之城”到“花园与水之城”

图7  新加坡水系网络示意图


新加坡1967年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引领了该国家半个世纪的城市高品质建设。abc水计划方案提出了建设“花园与水之城”的口号,将abc水计划定位为国策层面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成为新加坡应对城市降雨径流管理难题的核心策略,在其系统的综合治水框架指引下, 新加坡探索出了一套兼顾雨水资源利用、防洪除涝、水环境质量改善、滨水空间品质提升的生态治水路径 。该项目经历十余年的不断发展, 逐步形成一套融合项目管理、技术指引、人才服务和公众参与的生态综合治水体系 。借鉴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等经验,abc水计划还尝试将径流管理从单纯的快速排放,转变为“源头—过程—末端”的全流程系统综合治理,在保留较强的排水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减少径流总量、净化径流污染、利用径流资源的可能性。该计划还提出场地规划设计应该改变片面追求单一功能的思路, 尝试用更加生态化的方法,充分发挥微地形、植物、水体等要素的渗水、蓄水、净水功能,实现主体功能与综合治水需求统一的高品质空间开发

图8  新加坡abc水计划倡导的场地规划设计模式示意图



2.6

伦敦用绿色空间系统分层级塑造世界级生态都市圈

图9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中“核—点—极—廊—域—圈”规划空间结构概念图


城市绿环、绿链等原是城市控制蔓延的有效工具,在公园城市、低碳环保发展趋势下,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被赋予了生态基底,承载城市美好生活容器的新意义。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将绿环、绿链、公共空间纳入整体环境规划之中,是伦敦作为全球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伦敦经过历年的总体规划,在空间发展的相互博弈中形成了四个圈层,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而绿环促进了这些圈层从空间到产业的发展融合,塑造出如今的伦敦都市圈,并由6个层级构成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网络,即“核—点—极—廊—域—圈”。 其中,“核”即内城区,是疏解之源、发展之心,未来重点在增补与提升公共空间的数量与质量;“点”指环绕在绿环外围,承接人口、疏解产业的新城,借助绿环的生态优势,成为新城们各显其能,塑造优势,吸引优质产业和人口的重要抓手;“极”是伦敦绿环外规模更大的第三代新城,距离伦敦80公里以上,综合性更强的反磁力中心;“廊”即是城市廊道,大伦敦规划形成了“两区五轴”的城市廊道,成为各具特色创新走廊;“域”是关联性较强的城市群,绿环外围已规划形成了3个成规模的“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特定综合功能区;“圈”是伦敦疏解带动形成的东南部和南部的多中心都市圈,伦敦大绿环的发展,作为限制城市扩张的工具,也成为大伦敦城市空间灼灼生辉的点睛之笔。

图10   2011年大伦敦发展战略示意图

图11  伦敦绿环包裹的城市内圈范围示意图



2.7

英国湖区国家公园规划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以及湖与城乡共生

图12  英国国家湖区公园局部鸟瞰图


英国湖区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沿海的坎布里亚郡,2017年,湖区国家公园成功申报成为世界遗产地,2021年,湖区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相关合作机构共同编制了 《湖区国家公园本地规划(2020—2035)》,制定了四大发展目标:一是发展湖区繁荣的经济,吸引企业在国家公园范围内落户,并将湖区打造为全年旅游目的地 ,增加长年长期驻留旅游的游客,支持经济增长; 二是营造充满活力的社区,创造平衡、有弹性的住房市场 ,提供高比例的永久占用的房产,创造能获得高薪工作、高质量绿地、娱乐设施和乡村景观改善的各种机会; 三是提供世界一流的游客体验,提供多样化的优质住宿,满足不断变化的游客需求 ,通过景点、公共空间、旅游服务设施和信息系统的不断改善,提升游客体验,加深人们对湖区的了解; 四是保护壮丽的湖区景观、野生动物和文化遗产,将湖区塑造成为提供不可替代灵感来源的独特景观 ,重视和改善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的收益,场地设计发扬本地特色,善于保护、增强、利用和管理等手段使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增值,使湖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在规划策略方面,强调可持续转型的规划手法;保护湖区生态多样性及景观资源,增强气候韧性;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持续的旅游服务;动态规划监测和实施反馈等。这些规划及目标策略导向使得英国湖区国家公园成为绿色生命共同体城市营造案例的典范。

图13  温德米尔增强可持续的交通设施的举措



3


构建更绿色、更健康城市空间的新思维及其启示



3.1

自然为先,构筑绿色基础设施与多样化生物系统

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要 树立“自然为先”的规划思维,坚持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 ,在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海绵城市、绿色城市、低碳社区、垃圾分类等多领域探索更绿色、更健康城市生命共同体空间的规划法则及实施策略,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体系。



3.2

环廊助力,打造世界级生态都市圈及其经济走廊

城市绿环是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蔓延的有效工具,也是城市的空间增长边界。近些年,在公园城市、低碳环保发展趋势下,城市绿环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成为城市生态基底,承载城市美好生活的容器。同时, 城市绿环根据时代需求,不断调整自身发展定位,从阻隔区到推动器,从绿色底版到产业走廊,从孤立发展到都市圈粘合剂 ,城市绿环让周边的建设用地土地潜力价值不断提升, 成为打造环境,塑造宜居,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产业的重要抓手。城市廊道 是城市带状扩张,纵深发展的线性空间, 可以作为承载城市各种特殊产业和创新产业的空间走廊,引领城市腹地指状纵深发展,为城市群之间的良好衔接提供了空间容器。绿环与绿廊有机融合,共同打造世界级生态都市圈及绿色经济走廊



3.3

人人共享,共建宜居、乐享、共赢的绿色网络体系

构建能人人共享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发挥出色的生态环境效应,营造更健康、更绿色、更多样的空间环境和生物物种;塑造卓越的社会文化效应,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和绿色网络体系的营造,促进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塑造、休闲娱乐精神享受等层面的供给贡献;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使居民认识到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明确保护工作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进而鼓励城市居民积极行动,参与相关计划制定、保护过程实施和私有资源共享等。借鉴巴塞罗那经验, 增加使用者参与度,将绿色基础设施和生物多样性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休憩休闲效应与居民日常保护行动明确链接,通过利益导向提升民众参与意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