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幺儿,以后莫再屏蔽妈妈了哈” ·  5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国足三连败,小组垫底 ·  1 周前  
互联网思维  ·  别在底层逗留太久 ·  1 周前  
互联网思维  ·  别在底层逗留太久 ·  1 周前  
中国新闻网  ·  全红婵大哥全进华回应被贴标签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都周刊

不跳广场舞的爸妈都在相亲角斗法

南都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1 21:53

正文


对某些年轻人来说,这里宛如人口贩卖现场。为了上一份法律认可的"婚姻保险",每个人都变成纸上几行字,你来我往,就这样像摆地摊似的,待价而沽。

 文|公路商店& 

经授权转载自:公路商店

(ID:zailushangzazhi)

人民公园相亲角之大,大到把缸荷的展区全部占领完了。

为了跟荷花来张自拍挪动了一把伞,一个男人操着外地口音废话了半天,观察了下,他们原来都是婚介,每把伞上都贴着A4纸,上面格式整齐,姓名年龄职业收入要求一应俱全,有的还带了几张艺术照。另一侧则是为子女婚姻大事操心的父母,他们夹好子女的简历,互通一番有无,就去找自己的老伙伴们,聊天唱歌撞树,交流谈话间透露着盘问、探底,烦恼又满怀期待。

Luna参观完人民公园当代艺术馆,出门后右拐到这里后满腹狐疑,「诶你知道吗?每天都有很多老年人在那里卖伞,生意还不怎么样,基本上一天卖不出去一把,但是所有人都很坚持,第二天还来。」


人民公园相亲角已经存在了10多年,最早它只是几个急于儿女婚事的父母头脑风暴出来的雏形,用以消磨自己更年期的精力。如今这里一跃成为了上海的特色景点,不少来上海的老外都会慕名来感受这里的氛围


对于那些不找人结婚的游客来说,相亲角完全可以被看做一个当代艺术装置,不同类型颜色的伞多如牛毛,挂满了征婚信息,大多是姑娘,个个没毛病,就是不好找对象。

资料信息往往被贴在公园墙上,地上和雨伞上,总之就是要贴在不同的地方。每逢国庆还要插点国旗什么的,都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为了争取曝光机会,你甚至可以看到同一位男士的资料至少在不同的角落出现五次


北京地坛公园相亲角、中山公园相亲角、朝阳公园玉渊潭公园陶然亭公园相亲角,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南京玄武湖公园相亲角、广州的天河公园相亲角,这些都是梦开始的地方,父母们在这里交换这材料,以寻求他们理想中儿女的另一半。

每一把伞的主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早收工的幸运儿,但又格外小心翼翼,很多人用自己特地准备的新手机号,给儿女专门注册了新的微信,在设置签名和照片的环节陷入精心思索。


“直到本地电视台对相亲角做出详尽报道,我才知道我妈一天去哪儿晃悠了”


但无论哪里的相亲角,挂出来的男女,基本上都是30+,并且条件都相当优秀:985,MBA,央企,五位数,内环线有房。

无意者不要在此多逗留,以免遭到询问打击。他们会问你工资多少长相如何胖瘦怎么会不会做饭上班忙不忙等等诸如此类,但绝口不提自己孩子什么样,就说是精英。


“女孩有一半是硕士毕业,也没个照片… 这女的得长成什么鬼样子得通过这种方式结缘”


相亲这种事的迷幻之处在于:当你遭遇相亲对手的那一刻,你可以迅速获知在某种评价体系下你算几斤几两,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什么货色。


现场自动分化出“海外角”和“海外苑”,家长们人在上海,为那些身在海外的子女配对。专司在美华人相亲的,插上中美两国国旗;专司在澳华人相亲的,插上中澳两国国旗。”


白领和中产是这里的主流,他们普遍有着较高的学历,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即便你是985本科毕业,走进去也会感到无力回天,同时你也纳闷他们为什么这样还找不到对象。

不过那些撑伞的父母一般不会怀疑,让子女读名校,是否成为了婚姻的障碍。

因为那些没有名校冠名的简历,只能在树上挂着,含笑小树林。


不少家长在挂满资料的林间逡巡,交头接耳


在这场双向选择中,照片稍微长得还行的都会有家长追问,剩下的人只能寄情文学,甚至出现了一种相亲文学体——「伊恩,77岁,身高1.8米,剑桥毕业,伦敦有房」。以「万磁王」「甘道夫」等角色闻名的英国演员伊恩.麦克莱恩曾现身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用相亲体如此介绍自己。


个人条件如下:阿拉伊恩,至今未婚


至于那些什么亮点都没有的简历,只有把朝九晚五当成宣传要点,这样的信息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已经无效,只好走广积粮缓称王的路线,像狗皮膏药一般铺满大地,任由来往的看官践踏。


说白了大家都不愁嫁但毕竟还没有对象,但父母们早已练就了HR般的鹰眼,能一举看出资料的翔实程度,以及哪句话是屁话


相亲角就像中老年人的pokemon道场,主要目的不是给子女找对象,而是掏出各自培育的口袋妖怪battle一下。

「你家娃完美度多少?啥技能?冰系火系?在哪逮的?你家道馆几层塔啊?红队蓝队啊?黄队啊,那拉倒吧。」


从父母给你物色的对象,也能看出自己在父母心中是个什么档次


在这场正面战争里,资料只是你的预告片,而父母才是你的代言人,他们像英国贵族老妪那样时刻提醒自己用行为匹配身份,以助儿女在择偶路上一臂之力。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作为子女的代理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很重要。因此,参加相亲角的父母基本上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仪容得体,以防被别人挑出毛病。」


本来以为真的只是个角


很多父母有一边嫌自己的子女年龄大了也找不到对象,跟他们说说:「要不然找一个差不多的人凑合凑合得了」,一边又去蹲相亲角,一张张资料看下来,标准一下子多了起来:学历低没有共同语言,身高低可能影响后代,没房子得比别人多奋斗二十年。

「年龄最多大五岁以内,身高差1厘米都不行」

「诚征胖女士,200斤以上请联系」

「只要80属鼠的,其他属相勿扰」

「处女优先」

「不考虑X省人」

如果你的条件明显好过对方,或者你的条件达不到对方的要求,对方立马一脸嫌弃地走开。


明码标价,时间有限,大家以最简单的沟通来表达,不合适就是穷,没感觉就是丑。一见钟情就是好看,深思熟虑就是有钱。


对某些年轻人来说,这里宛如人口贩卖现场。为了上一份法律认可的"婚姻保险",每个人都变成纸上几行字,你来我往,就这样像摆地摊似的,待价而沽。


爱情买卖


本着诚实经营,合法劳动的原则,买卖并不可耻。

既然是买卖,就可以免中介费,摆在地摊上来谈。

「成不成无所谓,你留个电话给我,怎么样?」


现在一切信息都是条件,你发现一个人变成了贴着二维码的商品


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要被父母逼去相亲。

事业有成,却在这里成了菜市场里的菜随便被路人挑选指点,你再也不能说自己二十出头了。

「年龄长一岁,身价掉一倍。」在父母嘴里你都成了处理水果了,虽然理智上明白,可是还是不甘心。

他们甚至替你优化了流程:女孩家长领一块红色胸牌,男孩家长领蓝色胸牌,自己看颜色配对,省下一半时间来多看几家。


结个婚要父母点头,离个婚要上帝原谅。

不过打动人们的不是家长的善意,而是他们的坦然和乐观。

在他们路旁打斗地主等待下家的同时,他们的儿女正在和别人的儿女约会。大家都想得很明白,除非自己遇见真心喜欢的,追求纯粹的感情的两个人才可能不计较外在条件。不会去计算什么生肖三合六合面相怎样才是好。

「相亲就是相亲,要找喜欢的人啊那你找人谈恋爱去。」


一小部分爸妈的活动,制约了几十万人的活动。很难说是为了谁相亲


父母觉得自己救不了子女了,就会去求助第三方,黑中介和婚托应运而生。

一秒相遇,二秒相识,三秒相知,四秒相爱,五秒相亲,六秒相伴,七秒相惜,黑中介打着包成功的旗号收费介绍对象,拿到钱后第八秒就不见了。

一同消失的还有婚托。事后双方五五分成。


行有行规,婚托对征婚者只能见一次,以防自己对征婚者动了真情


那些「老牌」的中介其实也就是一张桌子、几个本子,他们侵占了过去供父母免费挂子女征婚信息的地方,生意红火。花50元包三个月,可以挂半年,还有人专门负责看管和打印。


有家长陆续被收取了上千中介费,却拿不到发票,最后只给了他一把餐饮票


相亲角真正的刚需是算卦批八字,快速配对,连结婚的黄道吉日都能给你提上日程。


曾经上海的朋友说先生给算了一卦,她的男人在东南方,说着望向苍茫的大海


更多的人跑到相亲角来闲逛寻求打击,以求减压。有位母亲明确表示看到90%都是嗷嗷待嫁的女性后再也不烦恼自己女儿的事了,顺便在金龟池里徜徉了一番。

有人亲自去相亲角征婚,最后通过资料上的照片发现了自己失散十几年的朋友。

听说相亲角的成功率很低,少数家长坚持了一两年,也难给孩子找到一个理想中的对象。后来又听说成功概率非常高,都是老头老太自己配对成功了。




而真正的主力,那些为子女问题操劳的家长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摆摊后,已经深谙相亲角的黄金位置。和广场舞女王一样,他们也需要抢地盘,也存在小团体,当他们某一天发现黄金位置被占据后,次日就会更早出门,最后只有最早的公交才能解决对手。


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按部就班,也不需要在雨中撑着伞等待对方家长的询问


一些家长从公园转到线上,通过手机APP来寻找联姻,从此告别了日晒雨淋。软件开发方们事无巨细,为他们适配了二号字体加粗,以方便他们定夺儿女的终身大事。


市面上已经有人民广场相亲角和淘亲家等家长级社交相亲APP可提供服务


社交既然是社会的必然产物,恰恰说明相亲角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个独立自洽的系统。

而这个系统的鄙视链,还是阶级。

在北京中山公园相亲会上,「北京户口」或「5年的纳税证明」(具有购房资格)成为了一个艰巨的择偶标准。大家似乎已经忘了这是一个公益相亲会。

「遇到一位自称刚来北京的外地人,没等他多说,我也是外地来的,没钱,你找别人吧。」


此外,政府部门的一般看不起事业单位和国企的,事业单位和国企的看不起公司里的,而公司里看不起以上所有单位的人


所有的筛选都是为了平衡,为了门当户对。

电视剧里的小人物往往为了打破门户之见无畏抗争,真正悲情的是这对中产们来说往往是理所应当。相亲圈里流行一个词叫pedigree,不同于descent的血统意义,更像在形容是某种带着封印的出身。

在一些人的解读里,「门当户对」可能不是在匹配势力,而是代表有着相同的品味操守和价值观。


所谓的鄙视链可能都与鄙视无关,它仅代表了一种选择,没人有时间鄙视你


英国电影《Bridget Jones's Diary》形象地描绘了中产阶级相亲的场景。女主人公布里奇特32岁依然未婚,生活平淡无奇的她期待一场真挚的爱情。父母想利用参加朋友圣诞夜家庭餐会的机会,把女儿介绍给同样单身的年轻律师达西。

电影中的场景却像极了现实:两个年轻人见面后只是不断寒暄,谈论一些干瘪的看法, 却丝毫流露不出对对方的爱慕和冲动。

相亲本身也是一种选择。虽然在很多相信感情的人们的眼中,相亲角通常会被称作为「菜市场」。

这样的比喻大概会令一些父母震怒。他们的生活一直处在时代的裹挟下,寄情革命,服从组织。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变,带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体制和信仰,在某一些问题上,他们也许比下一代人更迷惘。

但他们依然会给你他们所认为的幸福,就像小时候给你剪个西瓜头,他们认为这适合你。


孩子在外打拼,父母寂寞了去相亲角转转,他们当然认为这种行为和宠物配种不一样,只是说不定能碰上一个合适的人选,幻想这样就能让在外地的孩子回家来,安安稳稳地待在自己身边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脱离了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不断扩张的城市圈,那里只有未来,没有过去,什么也留不住。对比之下,欲望太多,别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似乎带着企图。

各自独立的现代社会,想要建立互信的合约更难。你只能舒缓在陌生城市的恐惧与无助,相互之间寻找慰藉。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边歧视相亲角一边去百合世纪佳缘花了几万的报名费。


那天Luna走出相亲角,旁边几个老头在拉小提琴,瞬间觉得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残酷了。能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并给他人带来快乐的成年人,还是有的。

当婚姻不再成为所有人的刚需,当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时,这并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

有些人25岁去了相亲角,有些人在励志建造自己的王国,他们深知《婚姻法》不保护爱情只保护财产。

比如Luna,黑屌啸月的她渴求爱情,除了探探和DADA,暂时谁都不信。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END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联系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