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房《2020返乡置业报告》显示,
新一线城市已经成为返乡置业人群的主要选择
,成都,是其中热度最高的。
据贝壳发放的5552份有效问卷样本:有
71.9%
的受调人群表示,已经返乡置业或者有置业意愿。
目前“返乡置业”的三大典型代表城市是
“东杭西蓉中武汉”
,其中杭州的交易均价
31655元/平米
,而武汉的交易均价也已经来到
19599元/平米
,均明显高于成都的
15407元/平米
。
房价有优势,又加上会宣传,地处西南核心的成都受到返乡置业人群青睐,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都的开发商们每年都可以轻松惬意地收割一波。
贝壳研究院梳理发现,
1
成都交易热点区域并不是“最成都”的传统主城区,而是
新都城区、东升镇、郫县城区、温江老城和龙泉驿城区
——全部集中在二圈层。
1
而且,即便开发商在上述区域有项目,价格,可能依然会阻挡他们挥舞镰刀。
本次受访者的5500多名返乡置业者,
61.6%
表示只想买
50-150万
的房子,如果再加上
50万以下
的购房意愿,这个数据甚至达到了
75.6%
。
成都套均总价目前的数字是
174.9万
——能接受这个价位的受访者,仅仅只占比
12.4%
,能接受200万及以上总价的受访者,也只占比
12%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成都套均总价达到174.9万,原因不在于成都房价有多高,而是因为市场上交易占比最高的是三居室。
这其实比较符合返乡置业人群的心理——
他们选择到一线城市之外安家,就是想要
“享受生活”
,具体到房子上面,就是想花更少的钱买更大的房子。
那么,返乡置业人群可以轻易接受因面积增加而上调预算吗?
答案是
否定
的。
家庭月收入在
1-3万
的受访者,
半数
能接受的房屋总价在
50-100万
,超过
80%
的人只接受总价在
150万以下
的房子。
即使是家庭月收入在
3-5万
的受访者——这已经算中上水平,也只是相对更能接受
100-150万
的房子。
显然,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把家庭月收入倾尽所有在房子上,毕竟,养育孩子的成本和住房已经不相上下了。
只有家庭月收入达到
5万及以上
的受访者,才更能接受
250-300万
的房子,超过300万,接受度只有
6.9%
。
250-300万的预算,如果放在现在成都传统主城区和高天,会买到什么水平的房子?
即便有这种总价、面积合适的房子,也早就被成都本地人抢光了。
因此,对于想要在成都置业的返乡人群,想要买到面积和总价都符合预期的房子,只能做出两种选择:
要么提高预算,要么,
“再退一步”
,去二圈层——这也是新都、郫县等区域热度居高不下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圈层,得益于城市的飞速发展,其交通、配套等短板正在逐渐被补齐。
成都在每年365天从不停息的马达轰鸣声中,不仅有表现抢眼的高铁,密如蛛网的地面、地下的交通路网,也让各个区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联系。
比如成都的
地铁开通里程
,就已经处于国内的顶尖水平。
和被创造之初相比,“返乡置业”已经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
“一方面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和高门槛的落户条件对众多人才产生了‘挤出效应’,另一方面新一线城市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竞争力持续提升,一线城市漂一族‘返乡(新一线城市)置业’会成为中国城市变化的缩影,也将会进一步塑造未来的城市格局。”
只是现在,成都的“饼”越摊越大,以往我们认为的二圈层,现在已经归为主城区,
符合返乡置业人群预算的房子,越往后,也许只会出现在这座城市的更外围
。
所有数据来自贝壳研究院《2020返乡置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