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
,由角质纤维组成,很坚硬,可以入药,有强心、解热、解毒、止血等作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需要进口的名贵中草药的一种。犀角多产自非洲、南亚的一些国家,明曹昭《格古要论》载:“犀角出南番、西番,云南亦有。犀角中有直线型互不相连的天然纹理,颜色褐,间有黑红色,底部有小沙眼,形似蜂窝,这是犀角的一个主要特征。另外犀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角上面有一道沟,底部凹进部分突出一条冈,俗称“天沟地冈”,这两个特点是鉴别犀角的重要依据。
犀角本就非常的名贵,用犀角制成的器皿就更稀有珍贵了。见之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犀角制品唐代敬宗所制犀角腰带。唐苏鄂在《杜阳杂编》云:“敬宗皇帝宝历元年,南昌国献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夜明犀其状类通天,夜则光明,通照百步。覆缯十重,终不能掩其辉焕。上命解为腰带,每游猎,夜则不施蜡炬,有如昼日。”犀角制品,考古发掘至今未见有出土品,今之所见犀角器,多为明清及以后器具,以明代为盛。犀角器的制作,与竹木牙雕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是牙匠和竹刻匠,兼做犀角雕刻,这也就是犀角雕刻和竹木、牙雕不论是风格还是题材都非常相似的原因。犀角器因受角形的限制,除以整角制成的酒杯外,尚有蛊、碗、钵、洗、盒、鼎、炉、瓶、笔山、笔架、花篮、盆景、扳指、钳件及以供欣赏用的人物、动物等雕刻。相传用犀角杯饮酒可以清热解毒,所以它便成为犀角器的主要器形。明代始见随形雕刻的犀角杯,明手有鲍天成、濮仲谦、尤通、尤侃等,其中尤通为清康熙年间人,特别善制犀角杯,人称“尤犀杯”。
明早期多浮雕或镂刻整株的葵花、玉兰、牡丹、茶花等图案,枝叶简练茁壮,在盛开的大朵花的四周常衬托小花蕾。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由于受到犀角倒置后上宽下窄的空间局限,画面一般由下而上铺陈展开,或山林叠嶂,或殿阁庭院,人物活跃于其间,多表现深远、幽闲、高逸的意境。这一时期也常见蟠螭纹的作品。刀法圆滑光润,不留雕刻痕迹,是明早期犀角雕刻的特点。故宫藏有一件明早期犀角雕玉兰花形杯,杯体上雕刻枝、叶和玉兰花,花瓣、叶与杯融为一体,状若花丛之中怒放一大朵花,清雅可爱。
大陆深圳
门类: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家具、国石篆刻、古董珍玩、古籍善本、名人书札、邮票钱币、签名收藏、金银器物。
电话:18018718814(微信同号)
联系人:钟经理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