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太格有物  ·  新品快讯|Birkenstock推出穆勒鞋新 ... ·  2 天前  
太格有物  ·  品牌故事|UNITED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阅读 | 博茨瓦纳的艾滋葬仪,雨不止下在非洲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19-12-07 20:22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周末葬仪》 (Saturday Is for Funerals)(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译著终于出版了,我们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推送新书发布会公告。校友群的一位朋友看到只有书名的公告急切地加我私聊,并提出这个问题: “这本书是写殡仪的吗?” 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学界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了解这本书,我马上在朋友圈里补充道: “本书以故事加医学解释方式讲述博茨瓦纳及全球抗艾滋病所取得的成果,教人预防、保护、治疗、改变行为等。本书是国内首部博茨瓦纳英语著作中译本,得到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支持。” 这简略的解释足以让学界朋友来作出更准确的判断:这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非洲殡仪文化的介绍, 其艾滋病主题指向人类共同命运,需要用更加严肃而不是猎奇的心理来对待

原文 : 《周末又回归了正常》

作者 | 上海师范大学   卢敏

图片 | 网络


一个沉重的标题


博茨瓦纳 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它是个陌生的国度。该国曾受英国殖民统治,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在建国初期,博茨瓦纳被联合国划归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靠钻石矿的发现和开发,该国经济迅速发展,现已身居非洲最富十二国之列。

在博茨瓦纳,按照习俗,葬仪都在周末举行。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一年半载参加一次葬仪。这样的节律说明生死保持在自然平衡状态,生者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为死者举办隆重的葬仪,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但是21世纪初,艾滋病在博茨瓦纳大面积爆发,死亡人数急剧上升,生者在一个周末要参加几场葬仪,不仅如此,周末一天的时间根本无法及时埋葬成堆的死者,人们只能打破习俗,在非周末的日子也举行葬仪。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博茨瓦纳15岁人群中85%的人将死于艾滋病。这足以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灭绝,这必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与之相配的必然是一个沉重的标题。



写作更是需要足够的勇气、胆识和智慧。原作者尤妮蒂·道和麦克斯·埃塞克斯的专业背景为他们的写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尤妮蒂·道在写作此书时,任博茨瓦纳高级法院法官,是该国首位女性高院法官,之后她任博茨瓦纳教育部部长,现任博茨瓦纳外交部部长。尤妮蒂·道在国际法律界以《公民身份案》著称,在文学界以《天际之外》《无辜者的呐喊》《平衡真相》《天要塌了》四部小说著称,作品在博茨瓦纳、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出版,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的关注。麦克斯·埃塞克斯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1986年获得美国最高医学奖——拉斯克奖,自1982年起从事艾滋病研究,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艾滋病研究计划主席,博茨瓦纳—哈佛艾滋病研究所主席,与塞内加、泰国、博茨瓦纳、印度、墨西哥、中国等合作研究,在艾滋病领域取得很多突破性成就,获诸多殊荣,发表论文580多篇、专著11部。两位原作者的生活经历、专业知识、社会影响力使他们具有足够的勇气、胆识和智慧来书写这一沉重的话题。



展示集体勇气、胆识和智慧的书


但是,《周末葬仪》绝不是作者炫耀个人知识和才华的书,而是一部展示集体勇气、胆识和智慧的书。 如果作品仅仅停留在描写艾滋病造成的死亡,那只能造成社会大恐慌。在医学无法彻底治愈此疾病的情况下,过度宣扬抗艾滋病的成绩也肯定是虚妄的。因此作品基调的把握非常重要, 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故事都旨在揭示人类集体的遭遇和命运 。正如原作者在前言中所写, “受艾滋病影响的人远远超过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孩子失去父母、父母失去孩子、配偶失去伴侣、学校失去老师、农场失去农民。每一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背后对其他人来说都是某种形式的个人悲剧——那不仅仅针对死者、病者或受感染的被污名化的个体。《周末葬仪》旨在展示这些真实生命的悲剧,以它们为基础,帮助解释这一前所未有的死亡与毁灭的流行病”。


博茨瓦纳政府明智而勇敢地向全世界公开其艾滋病猖獗状况,积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艾滋病研究机构求援,建立联合艾滋病研究中心,培训医疗人员,增加检测网点并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放免费治疗药物。博茨瓦纳政府和人民创造性地提出“马萨(黎明)”项目、“退出”计划、KITSO计划(知识、创新和培训能够战胜艾滋病)、“莫帕梯”吃药提醒伙伴等宏观的和具体的抗艾滋病行动实施办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博茨瓦纳政府公开其艾滋病状况的勇气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信任,旅游业非但没有衰落,反而稳步发展。 这和邻国南非政府极力否认艾滋病病况的做法完全不同。毕淑敏在《非洲三万里》中写道,“在南非,艾滋病是‘超级瘟疫’,政府拒绝宣布因感染HIV病毒而死亡的数字,因为它太巨大了”。2005年,85岁的曼德拉老泪纵横地宣布其54岁的儿子马克贾托死于艾滋病,“呼吁大家千万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一定要亲近他们,爱他们”。



充满大爱、温情和希望的书


《周末葬仪》是一本充满大爱、温情和希望的书。 原作者指出,艾滋病病毒是最阴险狡猾的病毒,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直接攻击人体免疫细胞的病毒,它隐藏在人体细胞中且潜伏期长达2-10年,甚至更长,它通过人类亲密活动——结合和生育而潜入。艾滋病病毒让黛西与克帕诺、玛瑟合与卡特勒合、迪萨纳和他的妻子这些曾经狂爱深爱的恋人夫妻互相猜忌、害怕、仇恨;让西玛、波诺这些无辜的孩子遭受病痛的折磨和屈辱;让塔博、莱米这些患者盲目寻求《圣经》、灵医和占卜师。“从一开始,艾滋病就成为创造神话和巫术的疾病。”只是,神话和巫术对艾滋病这个现代疾病基本束手无策。在信仰祖先灵魂、信仰基督教、相信巫术的博茨瓦纳社会,原作者以相当的篇幅、慎重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患者的精神世界,以现代医学的理性、客观分析告知读者艾滋病病毒的性质和特征,攻克它的难点,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以及传统做法,如男性割礼与预防艾滋病之间的关系,还有叛逆期少女饮酒、吸毒、“代际性行为”与艾滋病风险的关系。

艾滋病自出现之日起便牵扯了很多道德、伦理、法律等问题,人们只有充分掌握艾滋病病毒知识,才能够从纯粹的病毒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消除偏见、歧视和恐惧。 书中“多管闲事”的道法官和露西、志愿加入艾滋病病毒疫苗实验的乐邦、承担起养育弟妹责任的波诺、互相支持的兰科夫妇都是抗艾大军中的无名英雄。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到爱的力量、温暖和希望。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发布的博茨瓦纳艾滋病严峻状况预警最终没有发生,不是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错了,而是博茨瓦纳的政府、人民和世界抗艾滋病组织共同努力扭转了局面。周末又回归了正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