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下说法
用证据说话,为百姓反腐。有料,有种,有法治理想。请置顶本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民商法律网  ·  《判解研究》总第106辑 | 资讯 ·  昨天  
大庆晚报  ·  全额退款!法院判了 ·  昨天  
大庆晚报  ·  全额退款!法院判了 ·  昨天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800-685-NYIS(6947),你的美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下说法

环球年会,这些大佬,都如何总结2016预测2017?

天下说法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12-17 19:25

正文


编者按:今天受邀参加了环球时报年会,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见解。因为我的发言安排在晚上的会场,白天听讲纯属为了集中注意力,顺便做了一下会议记录,最后发现竟有近万字。在此分享出来,是为了引起讨论。各位嘉宾的发言,精彩纷呈,没有办法全部记录,只能择其要,而且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可能存在错误,仅供参考。




今年环球时报年会的主题是“世界深陷窘境,中国加快转型”。

 

会议由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先生主持。9点钟,《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做了简短而有力的致辞,总结了2016年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如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展望了2017。赵可铭上将做主旨演讲,对当下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台海局势以及中国崛起战略做了阐述。



 

第一轮主题是世界政治能否走出民粹困局。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认为,民粹主义是世界上各国政治、经济危机引起的。民粹主义有道德上的合理性,有政治上的颠覆性。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教授认为,现在的民粹主义不同于草根时代的民粹主义,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后原来主流社群被边缘化之后产生的不满情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秦晖教授认为,美国的右派民粹主义就是麦卡锡运动,煽动草根阶层冲击精英阶层,还有黑豹党运动。特朗普没有用街头政治去冲击民主选举,是民主的胜利,是民主派的失败。特朗普在选举资金上,在媒体操控上,都是处于劣势的,但他在民主选举程序中还是获胜了。特朗普当选实际上击了美国的左派和右派。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不同意特朗普的当选是民粹主义的胜利。特朗普反对精英,因为精英阶层的全球化造成美国产业的空洞化,带来美国经济上的危机,美国右翼保守主义趁机取得了话语权。民粹主义是西方左派占据话语权时针对右翼提出来的,不建议用这个词来评价特朗普。萧功秦认为中国还是精英政治。国防大学少将乔良教授认为,民粹主义不是可以简单概括的,通常表现为反主流。民粹主义从来不是中下层草根发起的,而是精英阶层动员草根。全球政治的困境导致了民粹主义。贫富分化是民粹主义的基础,谁能利用它谁就有可能获胜,特朗普开出的药方看上去很美,但却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各国要进行反击,就要动员本国的民粹主义,所以很难走出民粹的困境。没有互联网、没有社交媒体,特朗普就不会战胜代表精英的希拉里。但互联网的扁平化、去中心化,又会带来多元化,给特朗普执政带来不确定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认为,民粹主义的词翻译有问题,Populism应该是平民主义,对应的是精英主义。民粹主义在我国是贬义,主要受到列宁对民粹主义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兴起对第一产业造成的冲击带来很多的变化。不确定性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特征。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民粹主义最好不要叫主义,民粹已经从一些弱国变成强国的社会现象,从内政现象变成世界化现象。国内的精英阶层要回应民粹思潮。民粹带来的改变是短期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民粹会导致强人政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精英阶层面对权力的下沉表现出一种焦虑。新的社交媒体带来了权力的重新分配,激活了个人,使每个个人成为拥有话语权的主体,传统的精英逻辑已经无法解释。特朗普很好地利用了新媒体的力量。我提了一个问题,问中国社交媒体上是否存在民粹主义思潮,如果存在的话,它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对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喻国明认为中国社交媒体上存在民意,但民粹应该是针对统治阶层而言,不是草根阶层,只有权力治理方式才有是否民粹的问题。

 

茶歇后,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布了《复杂中国说:2016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影响力全球调查报告》。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是“复杂”。国外受访者对中国人的印象最深的是勤俭节约。三成以上的国外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态度。近七成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世界性强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更认同与中国的关系。超六成的受访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第二轮议题是中日韩紧张,责任该谁来负。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小卓教授认为,东北亚局势紧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他分析了造成紧张局势的原因。日本驻华大使馆政务公使石川浩司认为,谁来负责,哪个国家都不会说是自己的责任,而说是对方的责任。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向,日中韩三国GDP占世界20%,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所长高洪教授认为,谈论三国紧张关系是为了化解矛盾。在历史上,责任还是很清楚的,现实的争端,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互为因果的。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认为,三个国家的关系有深刻的历史、政治结构和社会原因,三国都有责任。在具体问题上,要具体分析,比如萨德问题责任在韩方,日本在凭吊二战问题上有责任。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保合作中心主任黄载浩认为,没有国家能脱离责任,三个国家爱憎交融,要建立健康的新型的三国关系。他建议三国要互相尊重,建立新常态。中日两国要公平竞争,不要刺激对方。彼此要照顾各方关切,中国要学习春秋五霸齐桓公,要尊重周边国家的利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认为,在萨德问题上韩国有责任,中日关系的紧张有日本责任,但两个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响。韩国部署萨德问题是向后看,日本不能适应中国的崛起,这些都造成了三国在政治上的不信任,这是结构性的问题。这时候的场面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嘉宾观点开始交锋。韩国《东亚日报》编辑局副局长河宗大先生认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误解和不信任,比如萨德问题,中国认为这是侵害核心利益,韩国已经考虑到部署萨德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距离,不会侵害中国安保利益。主持人杨锐提问特朗普当选对三国关系的负面影响。吴心伯认为,特朗普的全球收缩战略会带来日韩底气不足。朱锋认为特朗普当选会给三国关系带来新的机会。赵小卓认为特朗普是商人,是讲利益交换的,没有完整的系统理念,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挑战也有机会。石川浩司说现在预测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为时过早,要等待他真正上任总统。高洪认为,特朗普上台给三国关系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台湾问题上,他挑战了中国关于“一个中国”的底线,他问石川先生,日本会跟进美国的策略,巩固美日安保同盟。石川回应,1972年中日有联合声明,对台湾问题有重要的承诺,日本的政策在这一点是不会变的。黄载浩认为,台湾问题是美中关系的重要筹码,特朗普跟蔡英文通电话,不代表美国政策有变化,不排除有交易,再观察半年再下判断也不迟。河宗大认为,三国的矛盾,中日矛盾比较突出,主要是领土问题,韩国在这个问题上跟中国是一样的意见。虽然韩国和中国发展的速度都很快,除了军事上没有其他矛盾,不要影响到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高洪认为应该正视历史,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争端,海空联络机制谈了十年,想要撇开钓鱼岛问题是不可能的,要正视现实。黄载浩担心北韩问题,朝鲜不要挑衅韩美中,韩国现在国内比较乱,不宜对朝鲜有对策,朝鲜比较危险。石川认为,针对钓鱼岛谈判,应该有一些共识。中国崛起是历史性潮流,但日本希望中国可以提供更适应的条件,比如中国海军的演习越来越频繁,这种现象给周边国家带来担忧。日本对历史问题作出过歉意和反省,这一点也是要说明的。吴心伯认为中国演习增加你不适应,中国游客去日本狂买你就适用,还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不管你是否适应。美国强大,称霸全球,日本也很适应。韩国在三国局势上没有什么贡献,希望有新的高人出来解这个结。朱锋也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国家战略的重新组合也是必然趋势,不是以美日的意志为转移的。日本最近千方百计地拉拢俄罗斯,说明日本也感觉到了紧张。赵小卓认为,美国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和在亚洲部署的反导系统,都是以中俄为对象的,所以中俄走到一起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是中国战略上的必然反映,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在美国。吴心伯认为,不管俄罗斯有没有干预美国的选举,但美国做这样的指责很可笑的,美国自己在干预别国上一直很积极。他认为美俄关系会有改善,但不会有结构性的改变,对中俄关系影响不大。中俄关系有全方位的内在价值。河宗大同意中国的实力发展是事实,韩美同盟不能解决问题,大部分韩国人都认为中国崛起是好的机会,韩美不会一起对抗中国,不要担心,韩国以后不会更亲美国,而应该更亲中国。杨锐提出韩国民族性格有情绪化,有不可预测性。黄载浩认为韩国人的自尊心很强,韩朝关系一度改善,但一些事情的影响到了韩国民众的情绪,但情绪化有负面的,也有好的一面。中国崛起要考虑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想法。他希望韩国有一贯性的政策,不要受选举周期的影响。朱锋认为,建立和平健康的关系,需要中日韩的共同努力。三国应对的时候,要透过权力结构,关注国民性格和文化,当三个国家都很固执的时候,都要反思,直面自己的责任,都要有更清醒自觉的思考。石川认为,有关朝鲜半岛的问题,中国和日本、韩国对朝鲜的看法还是不一样,日韩主要针对朝鲜的核问题,但中国没有感到朝鲜的威胁感,意见上有分歧。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日本认为是很大的机遇,如果有误会的话,需要澄清日本政府从来都没有说过中国威胁论。杨锐让各位嘉宾猜测一下哪个问题会引发东北亚局势危机,朝鲜半岛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一部分嘉宾主张朝鲜问题,一部分嘉宾主张是台海问题。杨毅将军认为最大的危机是中日冲突。

 

下午的讨论由中央电视台评论员刘戈主持。

 

第一场的论题是域外国家能否再搅浑南海。在讨论开始前,南海刚发生一起突发事件,《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临时离开会场去写社论。刘戈从特朗普在推特上的内容出发,问各位嘉宾关于南海问题的见解。《中国研究》杂志总编、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原所长杜进森先生认为,特朗普当选美国新总统后,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摩擦,人口自由流动和反对移民的问题,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成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面临挑战。中越关系正在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如何保持执政党的长久执政问题,都是共同问题,不仅仅是南海的问题。南海问题总体上是稳定的,在和平的前提下共同寻求合作,要关注两国发展大局。明年两国高层互访,希望能增进信任,取得共识。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先生认为,对特朗普关于南海问题的观点有三个解读,试探、无知、挑衅。要看PPP后的结局,越南对海南的政策调整,以及对美国的态度。要防止美国把中国作为假想敌,解决其国内问题,要防止误判,要密切注意东海、南海、台海的动向。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先生认为,域外国家会搅局南海,美国、日本还有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其他盟友,会有动作。能否搅浑,取决于南海有无再起风浪的重大因素,取决于有无域内国家的配合,取决于中国自身在南海的行为指向。特朗普的言论,说明美国并不乐见南海的和平。未来中美之间的较量还会进行下去。中国人民大学时殷弘教授认为,特朗普参选谈论中国最多的是经济金融问题、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 他一定会通过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负面冲击中美经济关系,至于冲击程度有多大还不确定,对特朗普有幻想的就太幼稚。特朗普抓住了中美关系最敏感的点,公然大胆地蓄意地触碰中国底线,说明处心积虑,是战略上的冒险家。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因为他是要收缩美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对特朗普挑衅中国底线的行为要有应对策略。我们应从政治现实出发,把问题想得细一些,捍卫核心利益,争取风险较低的战略环境。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杨毅将军认为,美国一定会介入南海问题,我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决心是不容质疑的,争取最好的局面,做好最坏的打算。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刀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特朗普是一个剑走偏锋的人,他曾经破产过,他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人,总是投机,搞政治也是剑走偏锋,但成功了。中国要淡定,美国打贸易战、俄罗斯牌、台湾牌、南海牌,这四张牌不一定有效,2017年中国一定要开好十九大,把经济搞好。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戴旭先生认为,2016年有两场闹剧,一是菲律宾的南海仲裁案,二是美国的大选。他认为对特朗普不能从正常的角度去理解,对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的言论,是商人式的政治讹诈。中国并不惧怕和美国对抗,美国不要错判形势,特朗普如果不认清这个形势,任期最多四年。南海问题不怕美国搅浑,美国自己问题很多,攘外必先安内,如果对抗,美国必败无疑。针对主持人刘戈提问南海问题,魏建国认为特朗普是一个冒险的人,可能会带来冒险的政策,但在当前南海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中美关系。不对抗,不损害核心利益,合作共赢是有可能的。南海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中美关系,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其他问题,特朗普不一定敢冒这个险。杨毅认为,如果特朗普胆敢挑战中国底线的时候,一定要让它碰得头破血流,第一回合非常重要。中国做好思想、方案、军事力量的准备,应对可能在南海出现的任何问题。吴士存认为南海问题存在不可预测性,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将影响明年南海局势,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和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如果达不成共识,会存在很多变数。时殷弘认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最优势的是军事上的,中国除了要争南海主权,还要当大国,较量才刚刚开始,才进入初步阶段。中美近年来冲突的可能性在增加,摊牌的可能性在增加,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南海不一定成为两国摊牌的场地。所以南海问题虽然矛盾很大,但维稳的空间也很大。戴旭认为,南海问题是中美大格局的一部分,南海怎么变化,取决于特朗普怎么对待中美关系,也取决于中国的策略,主动权在中国。任何国家都不能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要把特朗普逆风当做中国发展的机遇。金灿荣认为中国总的海洋战略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如果没有美国介入,南海问题是可控的。下一步的走向取决于美国的战略选择。南海问题不取决于中国。杜进森认为,中美关系正在过度阶段,特朗普是商人,南海只是抑制中国的一种手段,美国把南海局势搞紧张,是要看哪个国家买它的武器。刘戈问南海问题中国的底线是什么。杨毅认为,特朗普说的“让美国更伟大”要看具体指什么,美国巡航是在挑衅十二海里的底线。时殷弘认为,底线不止一条,南海问题上的底线不一定是美国,还有东南亚外交,中国需要推进跟这些国家的关系。戴旭不同意设底线的思维,在南海问题上掌握主动,不要老等着人家来设定议题,如果对方挑衅,我们要把每次挑衅当做机遇,压缩对方的空间。吴士存认为不要讲底线,要讲红线,在具体问题上中国已经有了明确的原则,有四条红线,踩了红线要有反制措施。金灿荣认为既不要搞冷战,也不要搞热战,要搞棋战。特朗普是一个聪明人,不要低估他,要非常清楚地把底线告诉他,会有小博弈,在博弈中明确。杜进森认为,中美关系在过度阶段,中国应该加强跟东盟国家合作,务实,促进南海和平稳定。自己处理好关系,别的国家干扰也没有用。戴旭认为中国一直在促进跟周边国家关系,但有些国家非要引进域外国家来搅局,希望这些国家识时务者为俊杰。杜进森认为,中国要一步步提高在东盟国家的形象,提高中国在东盟国家的软实力。有人提问在南海问题上是否可以搁置争议,共同不开发?吴士存认为,共同开发是既定战略很难改变,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开发海洋是大势所趋。

 

第四个议题是“台独”和“港独”还能猖狂多久。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中将认为,特朗普当选前,中美关系已经积累了很多矛盾。台独已经是岛内的主流民意,蔡英文是理性台独,以实际行动突破了红线,2020年以前肯定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台独下一步是“琉球化”,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跟日本勾连。国民党正在不断被边缘化,是烂泥扶不上墙,已经分裂。中国大陆民意支持武力解决台湾。台湾军力已经不能对抗武力统一。国台办前副主任王在希先生认为,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正在丧失,蔡英文和特朗普的通话,已经表明台湾问题起了变化,现在的台湾当局已经失去了自主性,成为美国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代言人,美日想利用台湾遏制中国,台独想利用美国谋求独立。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已经坐大,在台湾已经没有力量可以遏制台独。法理台独将是未来台独分裂势力的主要样式,将来可能会通过修宪、释宪完成进程。民进党在台湾执政,谋求台独的趋势不会改变,所谓的维持现状是维持台独分裂的现状,徐谋独立。现状遏制台独的唯一力量是大陆,要看台独猖狂多久要看中国大陆的决心。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周志怀先生认为,特朗普和蔡英文的通话,是一个挑衅,谁主动并不重要。通话后,两岸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台独留了幻想的空间。解决台湾问题,并不一定搞时间表,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应该把台湾问题放在更大的时空中判断,战争难,和平更难。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莫纪宏教授认为,在统一的主题下,涉及两岸人民的共同权利的问题,如果在和平统一的前提下,会采取很多对台优惠政策,如果选择武力统一,涉及到怎么最大限度地让十三亿人损失最小,也能保护两千三百万人民的利益。两岸领导人应该有更高的政治智慧。台湾前“立法委员”、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邱毅先生认为,两岸走到了关键时刻,存在武力统一、和平统一、在武统压力下的和统、不统不和、独立五种选择。台独是不是台湾的主流民意?台独在台湾是政治正确,但有时候是鼓励出来的。苏琦的民调显示,台独是民意的假象。真正支持台独的人没有那么多。特朗普和蔡英文的电话,对蔡英文来说是短多长空,蔡英文当然知道自己是棋子,棋子就有可能变弃子。特朗普会谋求台湾军购、让台湾进口美国猪肉,台湾承受不了。所以通话之后蔡英文变得很低调,因为压力变大了。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蔡英文现在内忧外患。蔡英文对外要抱紧美国日本大腿,对内有可能在自己下台之前把国民党先斗死,两岸之间摊牌的时间到了。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张志刚认为,港独和台独是不一样的,最根本的是大陆没有行使过对台湾的主权,但香港1997年就回归祖国,所以香港一直保持着可控的局面。香港跟大陆的交往远比台湾跟大陆的交往密切,而且从来没有停过,香港的港独是最近才比较流行的话题。港独的民意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搞港独一定不会成功,但过程会比较痛苦。香港700万人口,就算港独比例小,但百分之几就有十几万人出来搞,对社会的影响很大。香港“新思维”主席、民主党前副主席狄志远认为,推动港独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年轻人中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对香港政府不满,尤其是对香港的民主发展有不同的意见。中央政府对香港问题越来越强烈,港独人士表现出来越来越激进,但港独只是个口号,不是运动。从政治考虑上,提出这种口号是有效果的,但不能解决香港问题,最主要还是要怎么样改善民生经济。中华美国协会高级顾问彭光谦认为,台独的丧钟已经敲响了。猖狂了,末日就到了。现在看,我们的和平诚意已经表达得非常充分了,台湾回归祖国的时机正在成熟。岛内的政治生态、社会基础很难支持和平统一,外部力量也不会希望和平统一,特朗普已经打开了机遇之窗。在互动阶段,王洪光认为,解放军飞机绕飞台湾说明,台湾的军力在台独上保持不住,海军也不能对抗,台湾能守几天?台湾的汉光演习尽在我们掌握中,完全是自娱自乐,我们打下台湾可以以小时计,也就是一百小时以内。王在希认为,解决台湾问题不一定有时间表,但要有紧迫感。蔡英文上台,表明上是形式变坏了,但有可能加速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国强大了,一定会走向统一。周志怀认为,台独港独只是一个话题,台独是假议题,台独分为理念性台独,工具性台独,后者是主要的。民进党执政,也不敢宣布台独,李登辉做不到,陈水扁做不到,蔡英文也做不到。胡锡进认为,要重塑台海局势,必要时军机可以飞跃台湾岛,宣誓主权。莫纪宏认为,台独和港独之间是有联系的,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来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后来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了,在推进过程中,有人希望一国两制在港澳失败,港独背后有可能是博弈,可能有台独势力的渗透。王洪光认为从台湾上空飞跃,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实现。邱毅认为两岸五个可能最有可能是第三个,就是在神经战心理战的压力下达到和平统一。台独分为理念台独,投机台独或工具台独、无知台独或时髦台独。如果神经战心理战可以压缩后两种声音。你们看到的民意未必是真实的。

 

第三个议题是经济能否跑得赢焦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抱着希望,又有不确定性,才会有焦虑。明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特朗普上台后经济策略,以及跟中国的关系。主流观点认为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好,另一方面会加息,美元会升值。焦虑是美元是否会继续升值。但尽量不要干预外汇市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结构改革,会带来明年经济向好发展。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是变化的一年,明年会是转变的一年。今年是黑天鹅,明年可能是黑天鹅湖。中国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如果将来你全球化,中国得扩大内需,解决就业问题。2017年中国经济不需要更大规模的刺激,应该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创造机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全球化带来一系列经济上的预期,国际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不确定性,从数据来看,现在中国经济复苏比美国可能早了三个月,这可能也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对2017年有信心,也有隐忧,担心流动性。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应该找到合适的比例,不能直线思维。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亚玲认为,美元的升值和人民币的贬值,带来的偏激的情绪,可能带来很多焦虑。这种偏激是一个隐患。美联储讨论利率的时候,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我们讨论加息忽略了实体,忽略了外贸。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认为,人民币贬值是有基础的,会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消除预期,资本外流迫使我们采取外汇管制。目前最大的隐患是房地产泡沫还没有调整下来,而且还没有共识,这个情况比1998年还要危险。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民币贬值一步到位,经济软着陆,后来应对了经济危机。现在人们币贬值的最佳时机错过了。如果石油价格涨了,国内物价还会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大的方面焦虑,小的方面不焦虑,因人而异。希望政府的声音更加一致,不要低估自媒体的力量。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陶景洲认为,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媒体造成的,没有合理的预期容易造成焦虑。余永定认为,贬值压力和贬值预期不可怕,主要看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杨帆认为,人民币有贬值基础,工资涨了,制造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收入提高了,加上外部环境,肯定是要贬值。应该加强外汇管制,迅速贬值,就能缓解风险。贬值不是坏事,贬值预期是坏事。房地产的问题实际上比外汇问题大得多。房地产问题不是多发货币的问题,而是垄断的问题。谭雅玲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速在全世界是比较高,中国人民币的责任和担当是比较明显的,人民币贬值是必然的,货币连续八年,升了36.7%,贬值是修复。外汇储备为什么会减少,因为大家恐慌。人民币被国人推波助澜,每个人都有责任。其实我们现在的人民币贬值对外贸来说是很好的时机。现在都搞金融存在风险,全民投资不是理性的,2017年应该各归主业,中国应该抓外贸。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不是好事。陶景洲认为,中国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现在却变成最恐慌的国家,应该告诉大家真实的情况。应该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法制是一个社会管理的基础。曹远征认为,人民币贬值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美元继续升值的可能性很大。中国人购汇只是为赚价差,不是拿到美国去消费,还是存到银行,所以从今年下半年以来各个银行外汇存款都在持续上升,变成了炒外汇。人民币不应该有大幅贬值的预期,否则就没法控制。曹和平认为,汇率变化,不能代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汇率下降不代表中国经济变坏。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是二级市场的问题,没那么严重。不能把外汇炒作的焦虑当做所有中国人的焦虑,不要忽视新经济的增长。新技术把媒体变了,新技术把经济变了,GDP下降就业还增长。焦虑被放大了。






 

 附录


2017环球时报年会议程

 

时间20161217

地点: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

 

嘉宾主持人:

  CCTV英文频道主持人

  CCTV经济频道评论员

 

会议议程:

08:3009:00

嘉宾签到,会议注册

开幕致辞

09:0009:05

胡锡进  环球时报社总编辑

主旨演讲

09:0509:15             

赵可铭  国防大学前政委、上将

议题一:世界政治能否走出民粹困境?

09:1510:35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房  宁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秦  晖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萧功秦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乔  良   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潘  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树华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

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10:3510:45

茶  歇

10:4511:05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大型舆情调查结果发布

议题二:中日韩紧张,责任该谁来负?

11:0512:25

宫本雄二 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会长、前日本驻华大使
黄载皓  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保合作中心主任

河宗大    韩国《东亚日报》国际部部长

吴心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朱 锋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高 洪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所长
罗   援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12:3513:50

午  餐




议题三:域外国家能否再搅浑南海?

14:0015:20

白邦瑞   哈德逊研究中心中国战略研究主任

杜进森  《中国研究》杂志总编、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原所长

魏建国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

吴士存  南海研究院院长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  毅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戴  旭  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

 



议题四:“台独”和“港独”还能猖狂多久?

15:2016:40

王洪光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中将

王在希  国台办前副主任

周志怀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

莫纪宏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

邱  毅  前台湾“立法委员”、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

张志刚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

狄志远  香港“新思维”主席、民主党前副主席

 

16:4016:50

茶  歇

 

议题五:经济能否跑得赢焦虑?

16:5018:10

余永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社会调查中心理事长
贾  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姚  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曹和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孝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

陶景洲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14:0017:30

平行论坛:2017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高峰论坛





18:1019:40

晚  餐

 

夜话一:预测2017年的世界

20:0021:50

周世俭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冯仲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邢广梅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法律研究室主任

杨  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倪  峰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

赵小卓  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殷  罡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李世默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理事/研究员

  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李海东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雪  珥  澳大利亚华裔学者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万  喆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许利平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王学东  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锋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客座教授

 

 

夜话二:预测2017年的中国

20:00—21:50

杨雪冬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志凯  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北斗产业促进会副会长

冯  钺  中国社科院政治所信息资料室主任

梅新育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司马南  北京知名学者

王小东  北京知名学者

刘  仰  北京知名学者

金  奕  中国社科院台湾所研究员

董少鹏  证券日报副总编

方兴东  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沈  逸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法天  中国政法大学疑难证据研究中心主任

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支振锋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

樊  鹏  中国社科院政治所副研究员

戴庆成  联合早报驻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