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态度的创意媒体,品评创意的优点、缺点、笑点。被评为2016 A' Design Awards最佳创意媒体并获得CREATIVE HUNT强烈推荐。官网:http://www.fisherv.com。 |
更多实时分享尽在
微博:IceCream创意设计
校园佳作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开设于2014年。展览每年通过征集雕塑系本科生和硕士生的优秀创作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并设立相应奖项。
展览的宗旨是:促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术建设,鼓励雕塑创作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长久的学术交流平台。时至2020年,展览已经走进第七个年头。
2021年1月15日下午,由于新冠疫情,“我的2020”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首次开展线上评审工作。
本次评审工作特邀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品昌,艺术批评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孙振华,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创研部部长唐尧,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孙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张路江,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主任白晓刚以及雕塑系副主任、第五工作室主任胡泉纯,雕塑系各工作室主任王伟、陈科、于凡、曹晖、杨靖对作品进行了线上评审,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直属党支部书记孙璐出席评审会,雕塑系学术秘书、展务及外联负责人李明威组织会议评审及投票工作。
本年度“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共收到来自雕塑系本硕生的自荐作品145件(组),经过数轮评审,“我的2020”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展览评审委员会共评出年度最佳作品奖5名,入围优秀作品奖15名,除获奖作品外,还有39 件(组)作品入围本届线上展览中。这些作品展现了同学们在雕塑形式、语言、材料方面的探索心得,学生们潜心于雕塑技艺,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
评委寄语
吕品昌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持工作副校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20年使全球进入一种特殊的运转模式之中,这一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举步维艰”,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思考的维度也愈加深刻,留在脑海中的画面也更加的无法抹去。
央美雕塑系的年终重头戏“‘我的2020’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也因疫情改为线上的评选及展览,在参加此次评审工作前,我是担忧同学们会因为2020年的“重重难关”而看不到令人满意的作品,但欣喜的是,央美雕塑系的师生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减少对教学及创作的热情,全体师生“披荆斩棘”,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教学及创作的精彩结果。今年作为“局外人”的身份来参加评审工作,更是以全新的视角看到同学们对社会、疫情、生活及生命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中也展现出同学们将艺术创作与社会现状、对美好的向往与现实生活互相交融的文化特性。
感谢雕塑界的同行及学校的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雕塑系教学工作的支持,感谢为“我的2020”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付出的所有人,对获得奖项的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孙振华
艺术批评家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2020年新冠疫情对整个国家,对我们整个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年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记忆。因为新冠疫情迫使线上教学进入到教育系统中,甚至成为主干,使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重要的转变。雕塑系本年度的“我的2020”的评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我们线上教学的一次检验,从“检验”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师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满意的。
我在参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正是因为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很多同学的创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些作品跟个人有一种切身的关联,很多作品充分表达了他们的内心,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创作始终与生活,与时代,与整个国家命运及个人状态是密切相关的。这是非常可喜可贺的一点,祝贺获奖的同学,希望在未来有更大的进步!
唐尧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中国雕塑学会创研部部长
同学们以往的习作,课堂作业和创作作品之间通常会有比较明显的割裂感,但是通过本次评审能够让我们看到同学们的一些习作也呈现出了创作状态。获得本次“年度最佳作品奖”的5件作品,从不同的方向均呈现出相当优秀的创作状态。例如《一个哲学问题》中对衣纹的整理和营造,和内部的十字架之间所构成的一种对哲学的思辨,是相当有深度的作品;作品《肉体,花瓣和她的花园》形成了一种生命体验的场域感;作品《筑》的材料运用,还有那个《房间2020》对当下疫情期间生命体验的表达。这些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创作状态是非常可喜的,特别值得鼓励。没有入围的作品中也有亮点,比如《对·衬》,把一个抽象范畴贯穿到各种有趣的表象中。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孙韬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教务处处长
多年来,雕塑系历届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一直坚持用多种形式,不断挖掘社会资源,创办多种形式的学生作品展览和各项奖学金。从“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潘绍棠雕塑艺术奖学金”的设立,到“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青少年组展览”,再到每年一届的优秀学生创作展,展览和奖学金成为激励同学们不断创作,启发同学们用雕塑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教学手段。“我的2020”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能够得以继续举办,这中间倾注了雕塑系团队的良苦用心,体现了教师们的敬业精神。
每年优秀学生雕塑创作展是和我校年度教学检查同步展示的,成为中央美院教学开放周和年度教学检查时的亮点。我连续参加了几年的评审,此次作品的水准格外高,参评的145件作品中有非常多优秀的独具创意的作品,可惜给我们评委入选和获奖的名额太少了。大家都知道,雕塑的加工非常依赖专业工作室的工具,甚至需要工厂助手的协助才能完成制作,可在今年的特殊的年份,同学们大部分时间在家中上网课,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完成创作实体作品有太大的难度,而正是这样的困难,才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激发出奇异的想法;同学们利用网络获得各种材料,许多作品都是同学们亲自动手实践,在手与脑的碰撞中获得的灵感。和往年相比虽然今年大部分作品不大,但作品更具活力,更显出试验性和创造性,有许多作品配合了多媒体的展示。这些成果实际上也给我们的教学以很大启发,许多经验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总结和推广。
在这里我祝贺所有参展入围的同学,更祝贺获奖的同学。同时也想和那些落选的同学们说一声:你们也很棒,继续加油!
张路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油画系主任
这次参与雕塑系“我的2020”评审活动是我第五次担任评委。可以感受到雕塑系在教学管理、工作室设置以及社会支持和社会关注之间保持着合理的契合关系。
参评的145件作品面貌多元、生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像作品《舌图》中那位奔跑在旷野上的少年 ,充满活力的样子仿佛代表着此次所有参评同学的面貌——动能澎湃。
参评的所有作品,既可以看到同学们对艺术建构方式的思考和个性的追求;也可以看到在驾驭多种艺术形态、材质的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继承与创新、开拓与本真的精神面貌。在疫情状态下,艺术更凸显了向内的指向,这也体现了艺术治愈的功能。
祝贺同学们在学期末取得的成绩!祝愿雕塑系的教学及管理工作蒸蒸日上!
白晓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基础部主任
在这次评选中看到雕塑系的同学们在疫情期间克服很多困难完成创作的投入,和很多好的作品特别感动。我在本学期刚刚进入基础部,了解到基础部的同学在近年对雕塑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觉得这里可以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想通过雕塑这种具有交互且多元性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及内心的关注。当下的艺术教育和专业教学中,各个专业和艺术形式的跨界和互融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雕塑对于材料的运用、艺术技法的实验及对空间的把控和对教学与创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本次评审,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很直接的看到雕塑系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与这个社会、生活具有特别天然及纯粹的关系。我想这也体现了教与学的理想和生动的一种状态。
年度最佳作品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君意
硕士 一年级 导师:张伟
指导教师:申红飙
作品名称:《一个哲学问题》
作品尺寸:76×26×28cm
作品材质:石膏着色
作品说明:作品旨在表现“表”与“里”的关系,内部的立体十字架,外部的布;实与空,有与无,这也是我当下对于信仰的观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任子凝
本科 五年级 第四工作室
指导教师:曹晖、孙璐、萧立、耿雪
作品名称:《肉体,花瓣和她的花园》
作品尺寸:100×55×40cm
作品材质:综合材质
作品说明:我虚构了一个女性角色,Lan。(暗示之前我作品中出现过的兰花角色, 也源于LAN局域网——房子空间内的物件来自一个整体,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场域。) 作品有虚构类小说的文本部分。
展示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地上是Lan的体外空间,水泥地板上裸露出一块病态的皮肤(硅胶仿制)。地下室是Lan的体内异世界,红色的空间里,畸形器官、卵子和输卵管、脐带、骨头、血肉,溶解、破碎,散布在空间中。我作为表演者,在这个空间与这些象征身体部分的物件进行仪式性的互动。我在寻求对自身伤痛的愈疗,在我与她的共情中,自身对身份的困惑与对冲突的和解并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谭美淋
本科 三年级 第五工作室
指导教师:徐晓楠
作品名称:《得不到,失不去》
作品尺寸:10×10×20cm
作品材质:铜
作品说明:我们总要见证一个个失去的瞬间,无论是物品还是感情,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真切感受到拥有的感觉,那可不可以定格这个瞬间,不用多一分高兴,也不用多一分悲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华成
硕士 二年级
导师:孙璐
作品名称:《筑》
作品尺寸:250×90×100cm
作品材质:透明树脂、灯带、镜子、灯光控制器
作品说明:我将古代建筑顶棚重新解构,进行浮雕式的压缩变形,结合镜子、灯光等综合材料构建一个古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超现实作品。《筑》更多的体现了2020年我的身心状态,筑看似坚固安全,却也支离破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佳卿
本科 三年级 第二工作室
指导教师:安然
作品名称:《房间2020》
作品尺寸:32×32cm×5
作品材质:陶瓷
作品说明:疫情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丰富了枯燥的居家生活,房间犹如狭小的盒子一样被展开,有限的活动空间得以无限扩展; 同时这也是一个被展示的舒适区。有的人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容易停留在原地,有的人面对众多抉择时因不愿承担风险而做了最安全舒适的选择,房间作为我对舒适区的具象化的体现,希望在审视它的过程中反思这种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
入围优秀作品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杨林
硕士 三年级
导师:萧立
作品名称:《杂书柜》
作品尺寸:尺寸多变
作品材质:木
作品说明: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来发现文字有自身的局限性,便在空闲之余尝试以写日记的方式在木板上刻了一些浮雕,内容或是记忆,或是感受,又或是梦境,一本一本的,形成了我的杂书柜,我也会以这种轻松写日记的方式继续完善我的书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郭庆利
硕士 二年级
导师:于凡
作品名称:《浮游》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塑料瓶,塑料袋
作品说明:塑料垃圾在自然生活中很难被自然消解掉,在水中就像浮游生物一样只能靠外力来漂流。我将这些塑料用热风机吹变形做成各种畸形怪状,把它们悬挂起来像在浮游一样。
牛博赛
硕士 二年级
导师:于凡
作品名称:《田园生活》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陶、手机绘图、摄影
作品说明:这些是我在这一学期平时用手机画的一些作品,我把它冲洗了出来,这学期我来到了雕塑系第三工作室,这里的环境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感觉,经常会被这里工作室的环境,附近的风景,村民,工作室里的朋友,还有一些小动物吸引。因为这些我开始想动手画下来,手机也是比较快速直接的创作工具。
傅旭航
硕士 一年级 导师:周思旻
指导教师:杨靖
作品名称:《握》
作品尺寸:50×45×94cm
作品材质:树脂
作品说明:该作品是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大手足”课程的作业,作品运用具象的手法表现暮年老者沧桑骨感的手部,经历岁月沧桑仍然充满力量,表现不屈的精神和顽强感人的生命力。
刘辉祥
硕士 三年级
导师:杨靖
作品名称:《互相拥抱》《胃疼》《流鼻涕》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木板、丙烯
作品说明:用木板进行形象拼接,形象的趣味与动手的乐趣并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时子媛
硕士 二年级
导师:吕品昌
作品名称:《声象》
作品尺寸:405×145×200cm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由各类人造物改造和组合而成的声音装置需要观者的亲自触摸与施力来触发,多种工业产物配合下所营造出来的声音却犹如活物。木板墙作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在工业标准切割下同样具有统一属性,同时也为作品的观看创造了一种“内外”的关系:在视与听之间制造了间隔。而声音的指向是由观众的个人意识及主观想象所决定的,作品力图在“活化”工业产物和常规物质材料的同时赋予声音新的解读方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邹达闻
硕士 二年级 导师:王伟、牟柏岩
指导教师:萧立
作品名称:《手艺人》
作品尺寸:100×80cm×6
作品材质:木板(浮雕)
作品说明:此组作品是通过对手艺人形象的浮雕刻画,表达一份我对手艺人的敬仰。创作过程中,将考前培训中关于构图的问题,过大、过小、过歪,非主体刻画过多等诸多不适合当时的构图重新思考并运用,以更适合凸显匠人的身份,甚至于情感的传达。
金非凡
硕士 二年级 导师:陈科
指导教师:孙璐
作品名称:《Limited》
作品尺寸:12×12×32cm
作品材质:百威易拉罐铝片、眼镜螺丝
作品说明:生活中消费品的图案、标签往往在我们印象中形成相对的符号化。我利用原材料上的图案、色彩进行图像重组,是对高度工业化的产品一种手工形式的重构。意在模糊化生活中消费品图像,提供视觉联想,去符号化。标签图像是可以流水生产、无限重复的,而这种手工地模糊化、马赛克化却无法复制,即用一个无限本身到一个有限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浩迪
本科 三年级 第五工作室
指导教师:安然
作品名称:《我们是乐园的一部分》
作品尺寸:60×70×30cm
作品材质:陶瓷、金属、草绳
作品说明:创造了一个麻木而怪诞的形象,它分布在装置里,随着参与者的摇动而碰撞、摩擦,发出各种叮叮当当的声响。它们像我们一样,摇摆在乐园里,沉迷于荒诞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佳
本科 四年级 第四工作室
指导教师:耿雪
作品名称:《GOGO》
作品尺寸:视频 3’42”
作品材质:定格动画、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疫情在家独自完成的一部定格短片,利用手工制品营造一个反童话的剧场。 布展形式还原自身童年看动画片的场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房颖
硕士 三年级
导师:杨靖
作品名称:《岸》
作品尺寸:20×18×39cm
作品材质:树脂
作品说明:岸,水厓而高者。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变幻莫测,沧海桑田。
郭兴悦
硕士 二年级 导师:王伟
指导教师:杨靖
作品名称:《在手》
作品尺寸:100x55x40cm
作品材质:泥塑
作品说明:尝试做超过正常视觉经验尺寸的雕塑,以自己的手为写生原型。手部姿势选择的是一种聚集紧凑但仍有空隙的造型,想要避免戏剧化的短暂情绪,追求结构自然、合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田建新
硕士 二年级 导师:王伟
指导教师:孙璐
作品名称:《面相》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铝制厨具
作品说明:吃饭,看脸,我们每天一样也少不了。
谢书涵
硕士 二年级
导师:张伟、郑岩、文韬、杨靖
作品名称:《哺》
作品尺寸:30×40×60cm
作品材质:红泥
作品说明:结合红泥的材料特性与铸铁雕塑的造型特征,对雕塑语言进行探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俊婷
硕士 三年级
导师:王伟
作品名称:《像》
作品尺寸:65×50x4cm/ 37x20x3cm
作品材质:石膏
作品说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入围作品
路程
作品名称:《通往幸福之塔》
作品尺寸:50x16x10cm
作品材质:花岗岩、综合材料
费璇
作品名称:《脆弱与顽强之间》
作品尺寸:42×65×55cm
作品材质:伞骨架、PVC塑料布
王宝良
作品名称:《刺》
作品尺寸:30×40×70cm×6
作品材质:陶瓷
宁波
作品名称:《与子同袍》
作品尺寸:140×110×5cm
作品材质:石膏着色
金非凡
作品名称:《平面·新秩序》
作品尺寸:100×100×20cm×10
作品材质:废钢铁、水泥
黄禹铭
作品名称:《Wf 20·20》
作品尺寸:80cm
作品材质:木
郭京明
作品名称:《本真》
作品尺寸:240×160×15cm
作品材质:陶瓷、亚克力
黄勇鑫
作品名称:《地狱的树》
作品尺寸:80×80×120cm
作品材质:传统彩塑
潘炎金
作品名称:《2020记录》
作品尺寸:30×15×35cm×10
作品材质:香樟木
潘炎金
作品名称:《Hey,你好啊》
作品尺寸:20×10×25cm×2
作品材质:樟木
郭赵宗
作品名称:《战疫先锋·曹彬医生肖像》
作品尺寸:60×50×33cm
作品材质:青铜
陈璐
作品名称:《律》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石膏、金箔、铁丝、麻绳
王祚元
作品名称:《梦二》
作品尺寸:45×40×20cm
作品材质:泥
李泳虹
作品名称:《共生》
作品尺寸:100×100cm
作品材质:不锈钢、铁粉、机械
张明
作品名称:《仙人掌》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砂岩、土壤
乔慧莹
作品名称:《浸》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石膏
郭龑鹏
作品名称:《威廉姆斯》
作品尺寸:70×70×40cm
作品材质:石膏
温馨
作品名称:《小憩》
作品尺寸:25×25×18cm
作品材质:目结土
张金宏
作品名称:《牧羊柱》
作品尺寸:40×40×100cm
作品材质:玻璃钢着色
张振钰
作品名称:《City of the Nowhere》
作品尺寸:29×19×14cm
作品材质:玉、木
赵悠
作品名称:《肖像系列》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木
阎栎橙
作品名称:《兔》
作品尺寸:18×18×33cm
作品材质:晚霞红
周姝彤
作品名称:《闲极无聊的屏幕》
作品尺寸:视频3’21”
作品材质:影像
毕成
作品名称:《⽝祸室中》
作品尺寸:50x75cm
作品材质:传统彩塑
程慧德
作品名称:《浮雕双人体》
作品尺寸:90×60cm
作品材质:目结土
李风霖
作品名称:《假寐》
作品尺寸:30×20×15cm×2
作品材质:陶瓷
王振
作品名称:《七层塔》
作品尺寸:30×30×120cm
作品材质:木
孙朗迪
作品名称:《流》
作品尺寸:60×25×25cm
作品材质:有机玻璃
吕鑫杰
作品名称:《白色的小诗》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石膏、综合材料
张云亮
作品名称:《轮回》
作品尺寸:100×40cm
作品材质:光敏树脂
张云亮
作品名称:《火树松岩图》
作品尺寸:150×70cm
作品材质:陶瓷
姜宛君
作品名称:《对·衬》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现成品及视频
王振宇
作品名称:《创痕》
作品尺寸:160×90×15cm
作品材质:二战水壶、报刊、退火铁丝、铅丝、石膏绷带、媒介剂等
骆妮
作品名称:《蜷缩》
作品尺寸:57×34×40cm
作品材质:晚霞红、木
李东
作品名称《宝塔》002
作品尺寸:16x27cm
作品材质:不锈钢、合金、 铝
任波
作品名称:《挠耳小马驹》
作品尺寸:44x20x40cm
作品材质:石膏
鲁博文
作品名称:《自卑》
作品尺寸:40×40×60cm
作品材质:香樟木
王钦正
作品名称:《白衣战士》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玻璃钢
张伟宸
作品名称:《pink》
作品尺寸:尺寸不等
作品材质:着色石膏、头发、布
编:李明威
点击“
阅读原文
” 十万种好产品,物美价廉更有品!
|
界面新闻 · 一块霾砖的诞生和消失 8 年前 |
|
51找翻译 · 戴尔多个职位招聘 8 年前 |
|
正午故事 · 聆听王小波:一个特立独行的时代符号 7 年前 |
|
天下网商 · 请回答天猫618 7 年前 |
|
腾讯汽车 · 盘点!国内最壕出租车在这个城市/最普遍出租车品牌竟是它! 7 年前 |